新年以来,"大义灭亲"处决张成泽的朝鲜金氏政权继续展现离析迹象,很可能已经开始倒计时,成为亚太最不稳定热点。比较之下,时间虽然没有如此紧迫,但是国际影响只会更大的,是与华盛顿逐渐分道扬镳的沙特阿拉伯,其"长治久安"乃至政体延续性都出现疑问。
《纽约时报》1月7日封面头条国际新闻是《美国和伊朗在中东动乱中面对共同敌人》,为美伊缓和造势之外,也是华盛顿与沙特出现利益鸿沟的最新例证,显示两国之间"以石油供应换取军事保护"的70年交易面临离析,更表明美国政治上层越来越清楚认识到:沙特实是代表了对西方长远利益的重大威胁。
我在2013年终述评中,指出了逊尼派极端势力卷土重来的趋势,为近日一系列发展充分证实,尤其是叙利亚和伊拉克卡伊达组织实力突增,成为上述《纽约时报》报道的主要内容。而沙特王室政权,是逊尼派极端主义的最大推手和财东。
在美国高层,这其实早就是个共识。除了尽人皆知沙特王室信奉瓦哈比原教旨主义,据德国《明镜》周刊和英国《卫报》报道,美国前国务卿希拉莉在国务院内部文件里明言:"沙特阿拉伯继续是(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关键性财务基地。"
这一情况,很大程度是沙特王室内部"维稳"的需要和结果。由于长期与美国结盟,并且与以色列合作,加上上层的奢侈腐败,沙特王室在"阿拉伯街头"的声望极其恶劣,而不得不强调自身的保守"宗教卫士"形象。至于明里暗中大量资助各种极端主义组织,则是换取这些极端分子"兔子不吃窝边草",不在沙特国内生事的变相贿赂。
因为叙利亚内战和海湾地区什叶派维权运动,沙特与伊朗的区域对抗白热化,利雅得开始不顾忌讳,公开资助和鼓励国际逊尼派极端分子参与其事,成为近期卡伊达组织实力暴涨的重要原因,引起华盛顿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强烈不安,才有上述《纽约时报》的头版报道。在页岩油气技术革命下,美国恢复能源自主,加速美国-沙特同盟关系的离异。
这样的中东战略重组,会给沙特带来什么影响?
一般人或许认为,即便与华盛顿交恶,沙特王室可以转向其他市场,尤其是中国的能源需求,继续凭借巨额石油收入而自行其是。这样的看法,无视表面上财大气粗的沙特王室的重大内部弱点。上述"维稳"行动,正是反映了沙特政府的泥足。
牛津大学出版社去年在美国出版了英国学者戴维森(Christopher Davidson)的专著《海湾君主政权即将的崩溃》,披露沙特为首的波斯湾六个君主国家深重的国内危机,预言这些政权的末日为时不远,发人深省。
根据戴维森的看法,沙特和其他海湾君主国面临导致了"阿拉伯之春"的其他阿拉伯专制体制同样的内部矛盾,只是凭借大量石油美元购买民心"维稳",才维持了表面稳定。但是这绝不是可以长期持续的体制。
这里不仅有海湾主要油田盛极而衰的前景,更有日益高涨的"维稳"经费的财政需求,沙特去年的国内"福利开支"就高达5000亿美元。这使得海湾各国都有一个已经超过每桶100美元的"盈亏平衡"油价指标,如果国际油价低于这个数字,海湾君主政权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在年轻人口急速上升的大势之下,君主专制体制继续用金钱"赎买"民众民主诉求的代价越来越高,而迟早难以为继。按照戴维森的说法,这些君主政权剩下的时日至多以年计算。
更新的情况是为了逆转"阿拉伯之春"民主潮流,包括抵制各处什叶派人口的政治诉求,沙特政府又增加了大量海外"维稳"开支。例如为了支撑埃及军事政变集团,数十亿美元紧急援助之外,沙特必须继续填补这个无底洞。上周沙特又宣布给予黎巴嫩政府军30亿美元援助,以图制约真主党武装力量。干预叙利亚内战和支持伊拉克逊尼派造反武装的开支,耗费也以亿万计。
总之,随着内外矛盾和危机的激化,再多的石油美元也无法长期维持沙特和其他海湾专制政权的社会控制。如果美国和西方世界充分认识到沙特政府在推动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关键作用,那么戴维森预言的末日只会更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