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为世界各国所熟知。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一些国家对所谓的“国强必霸”的担忧也日益增加。“中国威胁论”也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中国,解读中国,试图揣测中国领导人言行举动背后的意义。
10月下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党的最高干部会议上提出了周边外交基本方针。知情人士透露,方针中写入了“与邻国处理好关系,让邻国安心”等重视睦邻友好的字句。可没想到,这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日本国内欣喜若狂。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关注的是习近平10月下旬就周边外交发表讲话,其中提及“要坚持睦邻友好,重感情,常见面,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该讲话发表于政治局七名常委一齐参加的以近邻外交为议题的特别座谈会上。正由于中国对于日中首脑会谈态度冷淡,日政府相关人士期待地称,“该重要讲话或许是旨在与安倍政府改善关系的讯息”。
日本外务省官员指出:“这是中国领导人的、应被极为关注的发言。它可能是中方对日一味强硬战略已行不通,有意修正轨道。”
日本方面将该方针与最近中国海警局进入钓鱼岛周边海域次数减少联系起来,并对此分析得出中国对日政策开始软化的结论,开始探测中日关系是否出现改善征兆,还进一步计划试探中日首脑会谈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如此的“糊涂效应”未免太过夸张,过度解读中国官方的一句话,让人啼笑皆非。
中国的睦邻友好方针自古就有,孔子曾曰,“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可见,睦邻外交早就根植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内,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对于奉行独立自主,睦邻友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中国来说,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政治基石之一,是一贯方针。中国走和平发展路线,当然是历史必然趋势和选择,当然是不可更改的正确主张。
我们知道,习近平一直重视睦邻友好的政策,如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就曾致词鳌说,“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今年10月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中,也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印尼和东盟的睦邻友好政策,提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这一切,与中日涉及的钓鱼岛问题没有任何挂钩,也不可能挂钩,因为性质完全不同。
我们认为,日本方面在对于这次中国言论的判断上是完全错误的,必须立即改正。日本拿自己的臆想与猜测来作为与中国打交道的手段,是行不通的。中国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一个快速发展的强国,需要处理好与周边各国的关系,而不单单只是处理与日本一个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说,习近平的这一句话,根本就不是指现在中日存在的钓鱼岛冲突,更非像是日本政府人员分析的,是一种对日软化的态度。
日本的错判会导致中日更大的误解。日本的错判,会导致自己在钓鱼岛方面采取更加强势的作为,更加刺激中国,更加导致中日关系的僵持与无解。
日本仍然应该正视历史,承认历史,不要与中方相悖而行,更不要把过度的关心投影在曲解一句话上。日方要做出具体行动,例如收回其“国有化”钓鱼岛的言行,改正其右倾主义的思想,收敛对华的武装对峙姿态等等,而不是靠揣测中国领导人的一句话来企图蒙骗中日关系。
今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密集出访了十余个周边国家。周边国家的领导人也频频到访中国,特别是十月下旬,俄罗斯、印度、蒙古三国总理同一天抵华访问,引人注目。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强而不霸”的国策方针,其亲善睦邻的形象正深入人心,这是十分健康的心态与姿态。但是,对于钓鱼岛问题,中国不会姑息日本企图独占的猖獗意图。我们奉劝日本,莫要揣测妄想,做好该做的事,才是改善中日关系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