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国家常常会在意识形态上产生矛盾和纠纷,而其中经常发生摩擦的部分就要数人权问题了。据英国媒体报道,中英人权对话是去年英国首相卡梅伦高调访华的“重要成果”,可本应于今年4月16日举行的对话却被中方忽然取消,引得国际舆论猜测纷纷,莫衷一是。
面对外媒的质疑甚至是谴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5日已经清晰地表示,中方一直重视并愿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积极与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在人权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她说,“最近英方发表了所谓的《2013人权与民主报告》,对中国的政治体制说三道四,对中国的人权状况进行无理污蔑和指责,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英方此举无益于两国人权领域的交流与对话,也无益于中英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我们要求英方停止以人权为藉口干涉中国内政和司法主权的错误做法,为下轮中英人权对话创造条件。”
那么,英方的人权与民主报告里,到底有什么内容让中方如此反弹呢?据瞭解,英国外交部本月10日发布的《2013人权与民主报告》将中国等28个国家列入了“关注国家”的名单,并在中国这一章节特别提及了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当地民众文化、语言以及宗教权力的限制,甚至还指出这两地因为个别事件“对少数民族进行了暴力压制”。
英国外交部发言人曾称因为中国政府单方面推迟了对话而感到失望,而且并不清楚推迟的原因。但若仔细读读这份报告,就会明白,此次中方单独暂停与英方的人权对话的症结正在此处:一方面要共进晚餐谈合作,一方面又恶毒咒骂对方,这样的行径在中国人看来是虚伪的,是不可理喻的,更是不可以打交道的。
其实,面对“人权”二字,中英两国人民的了解程度是有极大的差距的。首先,人权的概念在16、17世纪的欧洲就已经萌芽,而中国直到20世纪初辛亥革命时才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其次,人权、民主、自由等概念都是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才会应运而生的需求。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就累积了大量的资本,成为了发达的经济体,而中国直到上世纪改革开放时才实现了“基本温饱”的目标。
至于文化上的差距,东西方就更大了。西方认为美的,东方未必同意,反之也一样。东方对和平追求甚殷,西方不屑一顾,则为明显一例子。中国人权专家认为,人权同和平与发展不可分。和平与发展本身是有效保护人权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是,美国与其它西方大国至今信奉“强权即是真理”。需要知道,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12月10日通过《世界人权宣言》的时候,取决于当时西方仍然占有众多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老牌帝国主义强国代表的作用,《世界人权宣言》没有像公开谴责法西斯主义那样谴责殖民主义,没有明确宣告支持民族自决权和种族平等权,而这正是广大亚、非、拉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强烈要求的首要人权。所以,《世界人权宣言》一诞生就造成了东西方对人权理解的巨大差距。
由此可见,中英两国由于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着相当多的分歧。尽管这些分歧都是正常且合理的,但2013年英国人权报告中的措辞却对此有着相当强势的批评意味,甚至以人权为由对中国内部发生的一些事情进行了不恰当的评价,干涉的意味极其浓厚,当然会激起中国的不满。如果勉为其难谈下去,气氛对峙,也谈不出什么来,徒增吵闹,不如先搁置更加好。
我们认为,作为人权制度已经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英国应该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国情、政情、弄清楚中国所说的“人权”和他们本国所给予的概念有何不同,不要强加自己国家对于人权的认识和规范在一个正在人权道路上步步向前的国家。
当然,英国外交部发言人也表示,“我们目前正在展开讨论,以便确定对话的新日期。我们认为该对话是英国与中国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英国真有诚意同中国开展人权对话,那么久应当在平等诚恳的基础上进行沟通,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我们希望,两国日后也能更多地在人权问题上互相了解,克服困难,继续合作,达到令彼此都满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