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孟尝君是个好领导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44 次 更新时间:2015-10-28 12:06

进入专题: 孟尝君  

陈良  


战国时期,曾有四大公子活跃在历史舞台,分别是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这四大公子虽为各国的王公贵族,但并非骄奢淫逸的花花公子,而是以礼贤下士、广纳宾客而闻名于世。

当时,秦国日益强盛,怀有吞并六国的野心。有鉴于此,四大公子广泛网罗人才,不断扩充自身的势力,以便对付秦国的入侵。据史料记载,四公子所养之“士”多达数千人。这些“士”,主要包括学士、策士、方士和术士,当然也包括吃白食的食客。

那么多士人或人士何以投奔于四大公子门下?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礼贤下士,善待所有宾客。礼贤下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这方面,四大公子做得非常到位,不得不令人敬佩。

这里,仅以孟尝君为例,看他如何礼贤下士。

对于投奔自己的门客,不论贵贱贫富,孟尝君皆一视同仁,以礼相待。门下食客有几千人,孟尝君跟他们一起吃大锅饭,不开小灶,不搞特殊化。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亮,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菜质量有别,放下碗筷就要告辞。孟尝君马上站起来,端着自己的饭菜呈现于那个宾客面前;那个宾客一看,顿时惭愧不已,居然刎颈谢罪。

每逢接待宾客,孟尝君总会安排侍史坐在屏风后面,记录他与宾客的谈话内容,尤其留意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一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慰问,并赠送礼物。宾客及其亲戚无不为之感动。所以,司马迁在《史记·孟尝君列传》里写道:“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上述做法,只是给人小恩小惠而已,一般人也能做到这一点。不过,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渐次递升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毫无疑问,那些门客也有各种需求,能否让他们得到充分的满足,对孟尝君是极大的考验。难能可贵的是,孟尝君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令门客满意的答卷。他没有把门客当做打工仔,更没有把门客当做包身工,而是拿他们当人看,尽量满足他们的正当需求。在对待冯驩的做法上,可以证明这一点。司马迁惜墨如金,而孟尝君与冯驩的故事,几乎占了《孟尝君列传》的一半篇幅,倒是值得玩味。《战国策·齐策》也记载了他们的故事,书中这样描述: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冯驩初来乍到,便提了一些要求。先是提出“食无鱼”,要求改善伙食;随后提出“出无舆”,要求坐车出行。这两个要求是生理和社会的需求,孟尝君不容分说,立即给予满足。接下来,冯驩又提出“无以为家”,缺乏归宿感。对此,别人感到厌恶,认为冯驩贪得无厌。可是,孟尝君不仅没厌烦,而且打听他的家庭情况,得知他家中还有老母亲,便为老人家解决衣食问题。或许,他还让人给冯驩张罗一门亲事,以满足其情感和归宿的需要。

毫无疑义,冯驩投奔孟尝君门下,与孟尝君便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换了别的领导,肯定对冯驩印象不好:你小子进门才几天,什么事情也没做,什么功劳也没有,今天提这个要求,明天又提那个要求;开口讲条件,闭口要待遇,就是不讲奉献!可是,孟尝君毕竟是好领导,他没有这样看待冯驩,既没有责怪人家,给予批评教育,也没有炒人家鱿鱼,劝其另谋取高就;而是秉承“领导就是服务”的宗旨,尽量满足下属的正当需求。

遇到这样的领导,冯驩终究无话可说。当然,冯驩绝非只求索取而不讲奉献的庸人,他时刻准备为领导分忧,以实现自身价值。若干年以后,机会终于来临了。当时,孟尝君正担任齐国的相国,被封万户食邑于薛地。由于门下养有三千多食客,封邑的收入不够奉养食客,于是派人到薛地放债,以便收取利息弥补不足。但是放债一年多了,还没收回息钱,门下食客的奉养难以为继。孟尝君深为忧虑,想从食客中挑选一人前去收取息钱。有人推荐了冯驩,孟尝君当即请来冯谖,给他交代了任务。冯驩爽快地答应了。

冯驩来到薛地,立即召集应该借债人开会,收得息钱十万。但是,还有很多债户没有偿还。冯驩便用所得息钱置酒宰牛,宴请所有的债户,不管有没有偿还能力,都来参与会餐。冯驩一面劝大家饮酒,一面让他们拿出债券进行核对,凡有能力偿还息钱的,当场订立还期,对贫困无力偿还的,将其债券收回。与此同时,冯驩做出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将这些债券现场烧毁,并且告诉大家:“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于是,坐者皆起,再拜。冯驩此举,使得薛地百姓对孟尝君充满感激之情,赢得了民心。

孟尝君闻知此事,心里很不高兴。冯驩办事归来,当即召见他责问,问他是不是用收得息钱买牛酒还烧了债券。冯驩如实相告,并对孟尝君说:您有了个封地薛邑,不把那里的百姓当作子女一样加以抚爱,却用商贾手段向他们敛取利息,我认为不妥,就假托您的旨义,把债赏赐给那些无力偿还的百姓;故而,“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孟尝君听到这番话,懂得其良苦用心,“乃拊手而谢之”。

日后,齐愍王听信谗言,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孟尝君返回自己的封地,距离薛邑尚有百里,百姓们早已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他的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顿时悟出冯驩烧毁券书的用意,不禁对他感叹道:“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眼看孟尝君失势,食客们大多离他而去,冯驩则不离不弃,一直陪伴着孟尝君。经过冯驩的策划和运作,孟尝君后来又东山再起,继续出任齐国的相国。《战国策·齐策》记述:“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居然得出孟尝君是鸡鸣狗盗之雄的结论,未免有失偏颇。实际上,孟尝君不愧为贤明的领导者,有诸多令人敬佩之处。他宽宏大量,海纳百川,不管是鸡鸣狗盗之徒,也不管是贫贱无能之人,只要前来投奔,他都乐意接受;他礼贤下士,体贴下属,只要是合理的要求,都尽可能给予满足;他尊重他人个性,不能下属“洗脑”,让人自由发展,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在他面前,下属不必胆战心惊,夹着尾巴做人,不必担心出言不逊,就有掉脑袋的危险。

在赞叹孟尝君的同时,也应该肯定冯驩。作为下属,他不仅做得很出色,而且很有尊严。初来乍到,没做什么事情,也没有什么功绩,几乎是吃闲饭,他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领导要求,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一旦要求满足了,他能心安理得地领受,这需要坦荡的胸襟。冯驩能够如此,说明他有健全的人格,不卑不亢,自尊自信。相比之下,后人大多不敢像冯驩那样当下属,尤其是知识分子总是过于谦卑。在主流话语当中,习惯提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所以知识分子多为谦谦君子,缩手缩脚,谨小慎微,不能像冯驩那样敢做敢为,合理的要求不敢提出来,正当的待遇不敢去争取,即使做出了什么成果,也不敢承认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谦虚固然是美德,但是过度的谦虚便是谦卑或矫情,失去做人的本真。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百家争鸣,造就了光辉灿烂的中华古典文化。这些珍贵的古典文化,不仅体现在那个时代诸子百家的著作里,更体现在那个时代所有人们的言行中。政治开明,使苏秦一跃成为六国宰相;张扬个性,使毛遂自荐得以脱颖而出;礼贤下士,使孟尝君能够网罗各类人才;思想自由,使诸子百家大放异彩,光耀千古……那个时代,充满着自由的精神,开放的思想,崇高的理念,卓越的思辩,恢宏的气度,坦荡的胸怀,健全的人格,大智大勇,大仁大义,几乎把人类的精神推到了至高点。可惜,自秦汉封建王朝以后,那些伟大的文化传统被阉割了,精神领域里一家独尊,使我们思想变得封闭,心胸变得狭窄,眼光日益短浅,人格不断矮化……许多方面如九斤老太所说,一代不如一代。

眼下,不少人研究什么领导科学,谈论如何当好领导,倒不妨读一读孟尝君传,看看孟尝君与冯驩的所作所为,也许能得到很多的启示。


    进入专题: 孟尝君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读史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9650.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