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咚:薄熙来案与中国政治趋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059 次 更新时间:2013-09-25 22:42

进入专题: 薄熙来案  

丁咚  

中共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三宗罪,9月22日被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处以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中共建政史上最像法治那回事的世纪大案,不出意外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终结。按照法律规定,自宣判后10日内,薄熙来可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上诉。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上诉与否对于本案结果已无关紧要。

当然,对于薄熙来以及他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则另当别论。几乎可以肯定,薄熙来上诉是其必将采取的步骤。就像此案宣判前夕,突然有一封被证实由其亲书的信件,在坊间流传并如愿经媒体广为传播一样,他不会放弃这样一个凸显其遭受政治打压的大好机会。同理,当局也不会给他任何翻案并获取胜利的可能性。维持原判只能是唯一的结果。

此案“最像法治那回事”,是由于以下事实:薄案从形式上勉强做到了“公”审——庭审和宣判过程通过微博而不是电视直播方式向公众有限度地公开;被告人和辩护人的正当权利基本受到了尊重;法院的庭审过程基本规范。总而言之,这虽然是一桩政治大案,并根据政治需要进行了了结,但毕竟是通过法治的程序完成的。

反过来,此案仅仅是像法治而不是真正的法治的原因即在于,它的庭审和宣判过程漏洞不少,不足为信。

比如庭审中,公众注意到,薄瓜瓜明显涉案,但中国执法机关未对其采取任何法律行动;薄谷开来与英国人伍德庞大的经济纠纷背后的故事毫不涉及;薄熙来经济犯罪事实主要在辽宁任职期间,任商务部长时只留了尾声,而任重庆市委书记后只涉在薄谷开来和王立军案件中滥用职权,完全切割他在搞重庆模式和“打黑”中的滥权记录等。

在宣判中,法院对薄案关键证人薄谷开来涉嫌作伪证,轻描淡写,不予深究,同时对薄熙来在庭审中“翻供”中的大部分诉求也不予认定,依检方意见,对其从重处罚。

王立军叛逃事件以及其后公开的薄熙来案,对中共来说毫无疑义是个巨大的负资产,向国内外展示了中共领导下的中国“负能量”。如何化“负能量”为“正能量”,消除相关事件的负面影响,进而树立执政党的正面积极形象,并保证权力交接的顺利进行,保证政治局势稳定,成为新一届中共领导层的核心诉求。

为此,对薄案处理可谓慎而又慎。从时间上来说,此案选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宣判,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薄案案发直到2013年上半年,一直都是中国最高层权力交接期和新的政权稳固期,避免薄案对现实权力交接和政治运行造成直接影响,是最高层首先致力的目标。

薄熙来案发后,聚集在他周围的左的政治力量,显示出其在中国的强大生命力和公众影响力,将薄熙来对意识形态的主导,转化为中共新领导层对意识形态的掌控力,关系到中共主流力量能否有效控制党和政治,因此成为当务之急。将经薄氏政治实践检验颇受民间欢迎的左的意识形态,纳入官方话语体系,组织官媒批判右派主张,并及时收编亲体制的左派人士——从薛蛮子案发后首个提供消息者,为受薄案牵连而曾一度收敛的孔庆东可见一斑,官方打出这套组合拳,固然有更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但为消除薄熙来案影响,化负能量为正能量,可以说也是其重要动力之一。

从更长远角度看,谋求长期执政的中共也意识到,左派对于延续党的正统执政地位,减少来自民间的和知识界的反弹,比右派更能起到屏障作用。“拉左打右”成为党掌控政治的现实需要,是政治上的权宜之计,也可视为战略举措,影响中国政治的长期趋势。

虽然最高层千方百计作了补救,将薄熙来案的负面因素降到了最低,稳住了权力的基本盘,并试图谋划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借以确保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不受动摇,但作为中国转型关键期的重要事件,薄熙来案的后续影响仍不容低估。

党内政治斗争公开化、扩大化、常态化是薄熙来案的显在影响之一。随着党的最高领袖的去权威化,今后它的产生过程将越来越充满不可预测性和竞争性,在主流派系推举的人选之外,因权力竞争靠边站的派系,选择利用包括薄熙来式民粹主义,夺取最高权力的可能性将增加。特别是主流派系为赢得竞争优势不择手段,将使政治斗争变得越来越残酷,并进一步影响执政者的正义话语表述,使其变得虚伪不堪,丧失说服力,从而深刻影响政治走向。

薄熙来案显而易见的另一个影响是,在中国经济、政治发生严重危机或者社会混乱的情形下,在庭审中造足了悲情声势的薄熙来,同时受益于本案审理过程中不符合法律的部分,将会裹挟着其政治影响力,获得东山再起的机会,成为未来政治博弈的重要力量。

薄熙来案的潜在影响或许更加深远,它打乱了邓小平改革的正常发展逻辑,成为促使受困于改革和发展危机的执政党,重寻毛氏执政经验的重要因素与契机。对比薄熙来所获得的奇怪而广泛的民意支持,新的中共领导层很难不动心。在摸着石头然后“过河”放弃单一执政地位,同以左的意识形态和左翼政治支持者为基础,继续保持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之间,何去何从,确实是一道颇富诱惑力的算术题。在此问题上的迷失,遏阻了中共沿着合理逻辑进行现代转型的方向和步伐,并在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政治格局和趋势。

    进入专题: 薄熙来案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799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联合早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