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风:还“政治”以应有的尊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92 次 更新时间:2013-06-12 18:35

进入专题: 政治  

陶东风 (进入专栏)  

徐贲近年来笔耕不辍,极其勤奋,影响力越来越大,他的政治文化随笔也写得越来越成熟,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新近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就是徐贲政治文化随笔的代表作。

这本书延续了徐贲政治文化随笔的基本特点。首先是通过大量的个案分析,来讲一个政治学的道理,讲如何做公民。他的文章灵感几乎都是来自一些新闻报道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美国的,也有中国的),从政治理论的高度进行解读。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普及和讲解政治学知识的方式。它不同于体系化的政治学著作,通俗浅显,和大众的切身利益、民主权利密切相关。在这里,民主理论从宏大叙事走向了日常生活叙事。此外,徐贲还具有高度的理论敏感性和把现实生活问题化的能力。前者指的是他对于理论在应用于现实分析时的适用性很敏感,这大概因为他是带着自己的问题、带着解释现实的强烈需要去阅读理论的,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因此,他的理论知识,是在思考现实的过程中选择性地积累起来的。后者指的则是,由于他丰厚的理论积累,对于日常生活或新闻中看到的事件(很多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他具有迅速地将之问题化的能力,也就是迅速地将之纳入一个问题分析框架,用政治学的理论加以解释的能力。从现象到问题,这其中的中间环节就是理论。

至于《政治是每一个人的副业》这本书的意义,我想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它刷新了我们对于政治的思考,呈现了这个概念的全新的含义。

谈到“政治”,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这是一个被极权主义败坏了的概念:政治就是夺权,就是搞阳谋,就是整人,就是谋私利。政治的这种被污名化,根本原因在于公共事务与公共权力被少数人操控,用以为自己或自己的小集体谋私利,大众缺少甚至完全没有参与。公共空间变成了所谓当权者把持的“官场”。

被污名化之后,人们对政治出现了两种典型的态度:

一是远离政治,躲避政治,明哲保身,由于极权主义对公共空间和公共事务的绑架和操控,这些人对公共生活和公共世界已经彻底丧失信心。不关心政治和不能参与政治是互为表里的,不关心是不能参与的结果。这种人虽然自己并不热心政治,但却同样畏惧政治,畏惧权力。当自己的生存和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时候,也就是躲不过去的时候,他一定会顺从政治,会按照权力的要求去做一个顺民,表明自己对某种政治理想的忠诚。反抗极权政治的力量绝不可能来自这些消极躲避政治的人,只能来自热心另一种政治,即公民政治的人;

另一种是热衷政治,准确说是热衷权力。这种人其实同样认为甚至更加认为政治是肮脏的,政治就是权力斗争。他们参与政治不是出于信念,不是为了恢复公共生活的尊严,而是出于利益,因此他们对政治的理解在本质上与明哲保身派没有区别。为了信念而从政的,是政治家,为了利益而从政的,是政客,只有政客而没有政治家,这是政治败坏的最根本标志。

因此,要改变政治的污名,要恢复政治的尊严,必须要恢复公民对于政治的热情。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告诉人们还有另一种政治,真正的、干净的、有尊严的政治,即公民政治。徐贲写道:“如果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因为鄙视政治而置身事外,那么,政治便真的会变成污泥浊水,在里边不嫌肮脏、尽情玩耍的也便只是一些无才、无德、无耻的小人和歹徒。”这是切中肯綮的金玉良言。

来源: 新京报

进入 陶东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政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475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