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蕉风: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读直户山《高四》有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01 次 更新时间:2013-05-07 10:04

进入专题: 复读  

黄蕉风  

拜读完直兄的新作《高四》已有一阵,准备写个评论,却不知道如何下笔。之前仓皇答应直兄撰写书评,奈何近来脱离圈子许久,染上了一股装逼的学究气,凡文总要考究引据,一篇文下来,总显得不胜其烦。发现离青春越远,要还的文债逾多,拖到现在,实在有愧直兄一片好意。

其实是不知道怎么起头。高四我没有经历过,虽然差点经历。当年高考最后一科结束,就和哥们约好来年复读。后来查成绩,卷面的分数倒也对得起那心血来潮。终究是没有复读,毕竟复读就是“服毒”,非钢筋铁骨者,谁都没可能再来一次。至今仍然佩服那些敢于“服毒”的人,我的同伴中就有不少人走上了这条路。1年以后我们再见面,看见他们脸上所呈现的年岁已经不是20几,心里就暗自庆幸。我知道的是高四肯定不像直兄《高四》中所描写的高四那么写意潇洒,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加三年高中制度给80后的馈赠,客观上是摧残的。只有少数像直兄这样的猛士,才有勇气再去回顾那个献血淋淋的历史。

高三题材的青春校园小说很多,电影了拍了不少。似乎都是残酷青春、伤痕文学。轻快的情调一般和高三无缘,以前看到的过的只有肖睿兄的《校园检讨书》最好。如今肖睿兄已改行当起了影视剧编剧,他笔下那“刀子不断旋转而我永不流血”的4,也尘封在我青春里好多年。直到直兄的《高四》,才仿佛又把那种无暇无邪的情绪勾引出来。我们现在长大了,离高中也远了,高考的成败得失,都已经是一抹云霄,即便想起来还会后怕,总归是风轻云淡,哪怕装也装得举重若轻。可高三真的一点欢快都没有吗?总有女孩、香烟、魔兽、打口碟和眼泪。18岁的青春就是消耗和浪费,郁木、外外、小游、夏漫就是在消耗和浪费。没有消耗和浪费的高材生们,大概都在北大清华,只是这种青春在我看来并不美。

复读生或者高四生的生活,是中国高考制度下的边缘书写。这种书写本身是“配角”的,在“服毒”之前,社会、学校、家庭甚至自己,就已经给自己划分了三流九等。在一般剧本的设置中,“配角”能够逆袭的真的是少数。如果你能想象高考班的老师给您灌输的那种高考就是蓝领低级技工和白领骨干精英的生与死的界线的宣教,你就能够想象,他娘的,豪门盛宴从来没我们什么事。我想我如果在高四,我一定会整天骂娘。

读《高四》的时候我老是想起《校园检讨书》,两本高中题材的小说,都有一个开放的结局。故事中的人物的生活还在延展,高四结束后也许还有高五的循环,没有悲欢离合好聚好散,都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的结尾反而让我释然,直兄和肖兄都是不装逼的人,回想一下,80后的高三,不都是这个样吗?哪有什么轰轰烈烈,鸟兽散才是常态。青春的结尾就是拜拜。故作抒情抹两把眼泪,权当祭奠逝去的青春。

我一向不喜欢阴霾的小说,觉得这个社会负能量太多了,排气口都嫌不够,哪来的自虐倾向。直兄很体谅读者,他没有灌输阴霾,他就是告诉你高四就是那样,高四就在那儿,你爱咋地就咋地吧。这么彪悍的操作青春的方式,我自问达不到,看了这么多青春小说,也就只有《高四》和《校园检讨书》能够做到。肖睿是在青春中完全弃绝自己,直户山是在青春中弃绝青春。“服毒”一样的人生,管它是伤痕还是残酷,都与他者无缘,自己的故事,自己圆场。

多年以前看记录片《高三》、电影《十三棵泡桐》,还有报告文学《中国高考启示录》,觉得很揪心。想象自己高三可能来的可悲样,又联想到自己上不上下不下的数学成绩,觉得父母把自己生在这个莫名其妙的国度真是莫名其妙。等真正到了高三,才发现连发哀叹的机会都没有,天天消耗,天天浪费,回家还有对父母装作“紧张而又充实”。谎言就是那一刻入了心的,我们对自己说谎,说青春值得留恋,其实留恋啥呢,不过一地鸡毛。

《高四》打动我的就是这点,就是坦承地消耗和浪费。《高四》不浪漫也不激情,但是很真实很诚实。这应该是大部分人青春,千人一面的消耗和浪费,没有一点美感的凌空蹈虚。我不是说浪漫的青春是虚构的,我的意思是浪漫的青春不多,真的不多,很多还是臆想出来的。坦承地承认自己的青春是消耗和浪费,不也是一件挺浪漫的事情吗。

考不上大学是可耻的,当处男是可耻的,没早恋过是可耻的,青春的逻辑就是这么荒谬。除了试卷和教导主任,其他一些所谓坏的举动会在记忆深处留存更久,但是不代表它有意义,而在于它实存。除了高考状元以外,我对任何表示自己的高三是成功的人呲之以鼻。因为你既然不以名牌大学等世俗标准为依归,那么你就要承认你是这桌满汉全席的旁观者。又何妨?荒谬的让它荒谬,无聊的让它无聊,做一些后现代的俯就,总比违心地屈从要好。

文天祥在殉国之前,传闻有衣带遗书,写的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想想看古代的读书人,精神光景竟然这样的至大至刚,再看看80后,真是有点汗颜。“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自己是没学到什么,只有耗费和无聊。要了解80后的那种光景,读一读直户山的《高四》就都知道了。在未来的时刻,应试教育体制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时候,也许《高四》会和《校园检讨书》一样,成为那一代人关乎青春的是与非的宝贵的历史文本。

    进入专题: 复读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与文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68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