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应该如何定位,并由此能够摆脱被孤立,被围堵的困境?无疑,发展与金砖国家的关系是一种选择。
全球化主导了冷战后20年国际格局的变化,但是全球化并没有导致全球经济一体化,而是两极化,一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他们是全球化的倡导者,全球化推动了全球市场化和民主化,但不是美国化和西方化,也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美国和西方的衰退,所以目前他们由全球化的主导者成为反对者。
另一极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主要是金砖国家,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它们在全球分工与贸易体系中的位置,尤其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得以快速增长,并由此它们成为全球化的支持者和主导者。
显然,中国与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也面临共同的问题,这是它们走在一起的原因,中国外交定位于金砖国家将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合作,突破美国和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围堵,同时作为新兴崛起的中等强国与中间力量,有助于推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金砖国家领导人即将于3月26日至27日聚首南非美丽的海滨城市德班举行第五次会晤,世界也将再次为之侧目,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将出席。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已迈入第五个年头,影响力日渐增大,它不但是金砖国家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自然选择,也是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必然产物。它因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壮大,因给世界带来共赢机遇而备受关注。
首先,金砖国家合作为各成员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据统计,本世纪前10年,金砖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发达国家2.6%的平均增长率,也高于4.1%的全球平均增长率。近几年,即使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金砖国家的平均增长率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金砖国家间的贸易年均增速达到28%,2012年贸易规模达3100亿美元,是2002年的11倍。金砖国家间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以中国和巴西为例,2001年至2005年,中国在巴西投资平均每年970万美元。2006年至2010年,平均每年投资增长3.84亿美元。
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财富,是金砖国家整体实力的增长,更是金砖国家团结协作的回报。进入21世纪以来,凭借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独特的资源优势,金砖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目前金砖国家经济规模已占全球经济的19%,贸易额约占全球贸易额的15%,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超过61%。
其次,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金砖国家在推助全球经济复苏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发达国家已然意识到,没有经济增长来覆盖庞大债务和各种损失,仅靠紧缩是难有出路的,而金砖国家正在推进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必将形成广阔的市场,产生巨大的需求。这不仅有助于拉动发达国家走出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阴影,也将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从而促进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以中国为例,2012年中国外贸进口额为1.8万亿美元,“十二五”期间,中国进口的总规模要达到11万亿美元。这个庞大的市场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意味着机遇和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金砖国家内部市场将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
最后,金砖国家对现有世界格局,特别是全球治理体系当然有冲击,但这种冲击力是一股正能量,对世界有益。金砖国家的发展改变了200年来世界经济依靠发达国家驱动的历史,成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谱写了新篇章,包括金砖五国在内的二十国集团(G20)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平台。
金砖国家呼吁对欧美发达国家把持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启动实质性改革,以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设想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等金融合作的设想也不断浮出台面,为世界金融、货币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新选择。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经济中心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的转移,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国际秩序和治理架构正向着更公平、更合理的方向演变。曾经风光一时的七国集团黯然失色,二十国集团闪亮登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其中占据半壁江山。发达经济体的金融主导地位受到削弱,不得不向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出让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份额。经济萎靡不振加上不负责任的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元、欧元等主要储备货币大幅贬值,信誉不断下降,而新兴经济体国家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金砖国家地域覆盖亚、非、欧、美四大洲,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3%,如果能在和平方式下实现现代化,将惠及几十亿人,这对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与此同时对中国来讲,中国要想成为全球大国,必须增强其维系经济发展的能力,这就涉及中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全球的制度、机制与框架设计,但是,中国在全球的经济活动还没有带来与之相对等的政治力,中国迫切地需要寻求一种办法摆脱这样的窘境,“金砖国家”恰恰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与机遇。(来源: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