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时忠:中美应对校园惨案的差异及其启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06 次 更新时间:2013-03-18 22:55

进入专题: 校园惨案  

杜时忠  

校园惨案,是指发生在校园,伤害师生生命的极端事件。无论在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还是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近些年来,校园惨案时有发生。不过,在同一天,两国同时发生校园惨案,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是“巧合”,是令人万分痛心的“巧合”!它使反思中美两国应对校园惨案的过程与模式,比较二者之间的社会行为差异,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这段时间,笔者正好在美国访学,研究主题就是美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身临其境,目睹美国社会各界的反映,是一次难得的“田野观察”。既有观察,相应的思考与疑问也就随之而来。

2012年12月14日,无论对中国,还是对美国,都是个悲惨的日子!

这一天,在中国,河南光山县文殊乡陈棚小学,一男子持刀砍伤23名小学生;

这一天,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顿镇胡克小学,一男子持枪扫射,致死20名小学生,6名教师。

面对突然发生的校园惨案,中美两国是如何应对的呢?

先看看中国:

惨案发生后,记者前去了解情况,得到的是冷漠与封锁。光山县委领导说:讨论犯罪嫌疑人是不是精神病人没有什么意义;县教育局工作人员打游戏,把记者晾在一边;原定的发布会也被取消。“新华视点”称:封锁消息是各地政府应对天灾人祸的“标准模式”。令人不解的是, 12月17日《信阳日报》刊发了题为《光山: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报道,为光山教育大唱赞歌,称光山“教育已经成为全县社会事业的一面旗帜、一扇窗口、一张名片”。这种不合时宜、掩盖真相、粉饰太平的报道招致各界的猛烈批评。为此,《信阳日报》又发表了《诚恳致歉》,承认“客观上造成了对受伤学生及其家人的伤害,并对公众舆论形成误导,也伤害了广大网友和读者的感情。” 紧接着,光山县委对文殊乡中心学校校长、陈棚村小学副校长、文殊乡派出所所长等六人给予撤职和免职处分。

当然,我最为关心的是还是被砍伤的23名学生!据报道,他们分别被送到武汉、信阳和光山县城医院救治,所幸没有生命危险。至于那个犯罪嫌疑人,后来查明是一个癫痫病患者,而不是精神病人。他经常发病,发病之后就会暴怒无常。事发之前,他已经发病三、四天。十三日雨夜,他离家出走。十四日早上,他来到陈棚小学,先是砍伤了一位老太太,然后持刀冲进学校。

那么,惨案之后,学校有什么变化没有呢?当然有!最为显著的改变就是,学校从此有了24小时的保安值班。尽管如此,许多家长仍然对孩子的安全感到担心,学生们也是心有余悸,感到害怕。

由上可以看出,中国对校园惨案的应对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行为模式”,可以概括为:救治、封锁、掩盖、民怨、处罚、改进。

再看看美国:

惨案发生后,康州警察在接到报警迅即赶到学校,保护和组织撤退学生到安全地方;随后,CNN等多家新闻媒体到现场开展深度报道(笔者主要观看的是CNN的报道)。很快,惨案发生的过程披露出来了。诸如:一位老师把学生藏在柜子里,自己守在外面,结果被枪杀;校长本在开会,听到枪声之后赶去保护学生,也被杀害;共有22名学生和6位老师遇害;凶手是一位自闭症患者,他先是枪杀了自己的母亲,然后来到胡克小学大开杀戒,最后举枪自尽。

胡克小学的惨案,令全美国瞩目,几乎成为所有媒体的头条。总统奥巴马致电慰问受害者家属,发表全国讲话,称惨案令人心碎,表示:“我们必须共同努力,采取有意义的行动阻止此类惨案的再次发生”。他下令白宫和政府下半旗致哀。21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开会时,还特地为遇害的师生默哀。其他国家如中英法德加,以及联全合国和欧盟纷纷表示慰问,胡克校园惨案成为国际关注的“不幸事件”。

相比美国总统、政府的反应,美国民间社会的反应可谓“汹涌澎湃”。在惨案发生地康州纽顿镇,举行了葬礼;全国各地的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哀悼,诸如:写纪念诗,在草地上插上27面旗帜,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手握点亮的蜡烛、守夜祈祷,……可以说,胡克小学的惨案使得随之而来的圣诞节成了“悲伤的节日”。

人们不仅沉浸在悲痛之中,还在努力地做点什么,努力改变点什么。比如,斯特拉特福德市的市长提议,把一所小学改名,以纪念在惨案中因保护学生而牺牲的本市老师——维多莉亚•修托。比如,胡克小学惨案,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美的争论,那就是要不要废除拥枪法案。从CNN上看,意见极其对立。一派情绪激动,说是时候了,必须改变法案,不能让枪支成为伤害美国儿童和美国人民的工具;另一派神色严峻,不同意改变法案,认为拥枪是人民对抗权力的基本人权。再比如,美国心理学会(APA)还特别发表声明,向学生提供帮助……

如果说,中国是“政府主导”的行为模式,那么,美国则是“社会主导”的行为模式,可以概括为:现场救助、媒体报道、全国哀悼、法律争论、社会改进。透过这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我们可否得到一些启示呢?

也许有人认为,美国胡克校园惨案造成的是26人的生命损失,而中国陈棚校园惨案只是造成了23名小学生受伤,二者没有可比性。然而,正如香港科技大学的社会学家丁学良(音译)所指出的,中美校园惨案的唯一差别只是中国嫌犯的手里“没有更厉害的武器”。试想一下,如果闵拥军手中拿的是枪而不是菜刀,后果将会如何?这段时间,笔者身处美国,耳闻目睹美国社会对校园惨案的种种反应,既疑惑重重,也感慨多多,特别是如下三个问题挥之不去:第一,惨案发生后,为什么美国人没有批评政府?第二,应不应该宽恕罪犯?第三,怎样增加社会的正能量?

(一)为什么在惨案发生后,没有美国人批评政府?这与中国大量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地方政府相反,我没有听到美国人批评康州政府或者纽顿镇政府。联想到此前不久的桑迪台风,尽管它造成了纽约、新泽西等地巨大的财产和生命损失,但也未听到对美国联邦政府或州政府的批评或抱怨。中美国两国人民,对待政府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窃以为,导致巨大差异的因素至少有三:一是两国政府对人民生活的控制力或影响力不同。毫无疑问,中国政府是一个全能政府、强势政府,几乎控制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地位、待遇和发展机会,简言之,直接而显著地影响着公民个人的生活。与此相反,美国政府是一个弱势政府,存在一个强大的美国社会,足以抗衡政府。二是,政府的自我定位和人民对政府的期待不同。中国政府一直宣传和强调自己是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并没有告诉人民有些事情政府是无能为力的,政府的能力和资源是有限的。理所当然的,人民对政府抱有近乎无限的期待。特别是发生天灾人祸时,人们首先指望的就是政府,看政府如何反应。陈棚村小学惨案发生后,新华社记者了解情况,首先找的就是县政府。而在美国,胡克小学惨案发生后,媒体记者采访了家长、学生、老师、警察、法医等诸多当事人,并没有到州政府和镇政府采访。三是,两国政府的实际运作及其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存在差异。美国政府尽管没有宣传自己是人民政府,却通过它的存在和服务让人民觉得它很近,就是为公民办事的。美国政府部门没有高墙大院,没有站岗的警察,公民可以随时走进政府部门,办事可以,没事闲逛也可以。笔者住在新泽西的李堡市,就特地走进市政服务中心体验过。然而,在中国,无论哪一级政府,几乎都有高深的围墙,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门口有武警站岗,县乡政府也有门卫,普通公民哪能轻易走进去!要想到政府办事,谈何容易!其实,建筑是会“说话”的。中国政府建筑所表达的“语言”就是:政府是威严的,神圣的,不是老百姓可以支配和使用的。既然政府如此“高不可攀”、远离百姓,一旦有突然事件发生,当然表现得无知和冷漠,由此招致批评乃至讽刺,也就顺理成章。

不过,如果据此认为美国政府尽善尽美,无可挑剔,那就错了。在美国,公民批评政府和官员,这既是当然的权利,也是习以为常、见惯不怪的事情。而在中国,普通人批评政府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正因为这样,人们就“利用”校园惨案这一难得的机会来批评一下政府和官员。

(二)要不要宽恕罪犯?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我注意到,CNN的记者到教堂采访时,主教点亮了28盏纪念灯(民众一般只会纪念27名遇害者),其中就包含了凶手。主教提出要宽恕罪犯,尽管惨案发生的时间太短人们可能做不到。从法律的层面来讲,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公平的,制造血腥惨案的凶手一定要受到惩罚。然而,从宗教的层面来讲,所有人都是上帝之子,都应该得到关爱和宽恕。胡克校园惨案后,各地教徒为所有死去的人守夜、祈祷,受害者和施害者都包括在内。这也许正是教会存在和发展的“合理”之处,是宗教道德的超越之处,也是宗教的“诱人”之处。

然而,在中国,陈棚校园惨案发生后,我没有看到教会有何反应的报道,更没有见到或听说有人表达对嫌犯的同情和宽恕。就连嫌犯的父亲,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也希望嫌犯“死了就好了”。不言则喻,从中透露的是对嫌犯生命的厌恶与唾弃!2013年1月7日,新华社报道,经过鉴定,嫌犯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意味着他有能力承担刑事责任,更应该受到惩罚,只是与正常人不同而已。笔者的疑问是,尽管闵拥军罪大恶极,但是,难道就一点也不值得同情吗?据央视新闻《面对面》报道,他发病受折磨二十年,还尝试养殖泥鳅赚钱以减轻家人的负担;事发之前,他已经发病三四天;13日夜大雨,他离家出走,受冻一夜,早上到一户人家讨火取暖,遭到拒绝,并产生争执,于是恼羞成怒,抢夺菜刀砍向老太。见老太太倒在血泪之中,知道大事不好,索性把事情搞大,便冲进陈棚村小学,冲向正在上学的学生,惨案就是这样发生的。反思这一过程,我不禁“设想”:如果他得到了较好的医治,而不是长期遭受病痛折磨;如果他想烤火的要求得到了满足,而不是被严词拒绝,这个惨案还会发生吗?可恨之人是否还有可怜之处?而可怜之人不正需要得到同情和宽恕吗!

(三)如何增加社会的正能量?惨案的发生,已经把血淋淋的残酷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无疑增加了社会的负能量。为此,有必要增加社会的正能量来扫荡残暴,覆盖负能量。

中国陈棚校园惨案发生后,光山县政府、教育局、信阳日报成了众矢之的,几乎成了“过街老鼠”,有人批评政府“表现出对生命的麻木和对人民的漠然让人心寒”。我很少见到教师如何保护学生、医生如何时救治学生的“正面”报道。不客气地说,围绕这一惨案,中国社会增加了怀疑、批评、指责和不信任的负能量。其实,陈棚村小学也有一位邹增峰老师挺身而出,制服嫌犯,英勇负伤;还有四年级的男生堵住教室门,没有让嫌犯进来,从而保护了同班同学,这些是多么难能可贵!可惜,媒体报道极少。

反观美国,胡克校园惨案发生后,尽管导致了一场激烈争论,两派意见针锋相对,势不两立,但是,争论并没有撕裂美国社会。媒体报道出来的美国社会充满了关爱扶持、积极向上、正视问题、不断改进的正能量。我看到从总统到受害者家属,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人们相互拥抱、彼此安慰、默默祈祷,声明“我们在一起”;那些勇敢的校长、老师,被家长称为“超级英雄”;不少老师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的职责就是保护学生的安全;甚至一名六岁的男生带着几个小朋友逃跑,也被称之为“小英雄”;有家公司甚至还推出了防弹书包,以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其实,也有一个美国人借此机会骗钱,以遇害学生家属的名义群发电子邮件骗取捐款。

要说明的是,我在此没有指责中国媒体的意思,应该说媒体报道的都是真实的,客观上起到了监督政府、增加正能量的积极作用。真正让我“汗颜”的是,面对惨案,美国社会表现出来的几乎都是正能量;而中国社会,尽管也有正能量,却有极其强大的负能量。中美就是如此不同的两个国家、两种社会。中国不可能变成美国,美国也不可能变成中国。但是,中美共处地球村,两国人民都是人类的重要成员,总有人之为人、国之为国共通的东西吧!身为中国人,处于美国社会之中,亲眼目睹并切身感受到美国的强大,并非有些人津津乐道的美元、美军,更不是GDP的经济指标,而是美国人民在人祸(校园惨案)天灾(桑迪台风)面前所展现出来的万众一心,是美国政府和美国社会对每一个普通人生命的落到实处的尊重,是美国社会强大的凝聚力,是普通美国人发自内心的对生活于这个国家的自豪感,是美国人民面对灾祸而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向上努力。笔者不禁想问:是什么样的制度、文化、传统造就了这样的美国正能量?

    进入专题: 校园惨案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220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