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两会提案中,要求生育政策放松的呼声增多。政协委员王名连续三年提案要求放开二胎,今年更是要求全面放开生育。他的提案得到了民意的普遍支持,但也有人担心一旦放开,生育率会爆炸性增长。这种担忧有必要吗?
生育率可通俗地理解为每对夫妻平均生育孩子数。根据性别比和女性年龄别死亡率,中国的替代生育率是2.2,也就是每对夫妻平均需要生育2.2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最终不衰减。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2010年的生育率仅有1.18,即使考虑到15%的漏报率,生育率也不过1.4;而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抽样调查生育率更是低至1.04。即使在1.4的生育率下,每过一代人(25至30年),出生人口将减少36%。
但是,如果政策全面放开,生育率会飙升到多高?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在没有生育限制的假设下,中国的正常生育率会是多少?世界各地数据显示,社会发展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在相似社会发展程度下,东亚各地,尤其是华人社会的生育率更低。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的数据,泰国和越南的生育率分别为1.58和1.82,估计中国的正常生育率不会高过1.7,因为无论是人类发展指数还是人均GDP,中国现在都高于泰国,更远高于越南。
完全放开生育后,实际生育率了除了回升到正常生育率,还包括补偿生育率,所谓补偿生育率是指出过去因为限制没有实现,但放开后还愿实现的生育率。为了估算补偿生育率,把1980年以来实际生育率不足1.7的年份补至1.7,得出当年因限制没有实现,当前还愿实现的“遗憾”生育意愿。由各年份和年龄别“遗憾”生育意愿可得出2014年的年龄别“遗憾”生育意愿,再按各年龄的剩余生育率分布将“遗憾”生育意愿分配到未来年份,扣除届时年龄的不孕比例,再按年份加和得出未来每年的补偿生育率。
根据上述方法估算,如果在2014年完全放开生育(不只是放开二胎),在2014至2018年的生育率分别为2.3、2.1、2.0、1.9、1.9。即使完全放开后,在生育率下滑时开始鼓励生育,成功把生育率一直稳定在2.0,未来人口峰值也不会超过14.5亿。有研究认为,放开二胎后生育率可能反弹到4.4,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为零。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方法倾向于高估全面放开之后的生育率。第一,对无限制的正常生育率采用了很可能高估的数值。其次,没有考虑节育因素,也没有考虑剖腹产对生育的短期抑制作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中国剖腹产比例在2008年就达到46%,为全球最高。第三,没有考虑城市长期一胎化政策导致的把少子化当成正常生育状态的观念因素,也没有考虑低生育率陷阱。
相比之下,新加坡在1987年的生育率为1.62, 1988年从控制改为鼓励生育,其后5年的生育率分别为1.96、1.75、1.87、1.77和1.76,反弹幅度远低于我们对中国完全放开后生育率反弹的估算。
台湾与中国大陆同文同种,不仅没有任何生育限制(相当于放开无穷胎),反而鼓励生育,也没有经历过大陆城市普遍的一胎化和计划生育宣传,只是人类发展指数比大陆领先,但生育率在2012年只有1.10。
根据上述估算,即使在2014年完全放开生育,新生儿数量将从2013年的1600万,反弹到其后5年的2600万、2300万、2100万、2000万、1900万,即使2014年的峰值也要低于1990年的2900万的水平,相对反弹幅度略高于1980年代末期的生育高峰,但要远小于1960年代的生育高峰。如果采用分年龄逐步放开,如在2014、2015、2016年分别只允许36、32、28岁及以上女性在原来限制之外生育,此后则完全放开,那么2014年放开后5年的新生儿数量分别是2200万、2200万、2200万、2000万 和1900万。但我们认为这种逐步放开毫无必要,因为这样做的唯一好处是让2014年放开后反弹高峰略低一些,但却增加执行成本,并可能造成未来更多不必要的遗憾。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完全放开生育并无风险。最关键的是,不应该把孩子增加当成洪水猛兽。在生育率比我们高得多的西方国家,婴儿潮被当成社会福祉,因为大多数国家都明白,孩子是最珍贵的资源。自然资源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唯有本民族的孩子需要自己生育和培养。即便应对出生的反弹需要一些付出,但未来的报酬将远远超过这些付出。一个不愿为孩子付出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放开后出生人数的短暂反弹,而是几年之后,新生儿数量又会雪崩式地下滑。原因除了生育率在补偿生育结束会回落之外,是育龄女性急剧减少,这背后是1990年代生育率快速下降,导致90后母亲在不到10年会减少约一半。这个大滑坡将严重恶化老龄化程度,加剧未来人口的衰减。应对这个滑坡的最好方式是,在完全放开后,当生育率再度下滑到替代水平时,实施鼓励生育的措施,力求把生育率提升至更替水平,维持中华民族的正常繁衍。(来源:财新网)
评论(0)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