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良君:科学与真理——共识的凝聚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84 次 更新时间:2013-03-06 20:39

进入专题: 科学   真理  

史良君  

(一)

只有在科学的宇宙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人们才有可能形成共识,而一切共识的智慧结晶就是真理。

过去的人们为了研究宇宙世界的整体,采用了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特征将原本完整的宇宙世界解剖成为许多不同的片段而后一一加以研究。这就象人们要吃一只羊一样,一口是吞不下整只羊的,只能用刀将这只羊切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羊肉,人们才能将其吃进肚子里进行消化。

在这种分析研究的思维定势的惯性作用下,现在的人们都以为宇宙世界只是自己所研究的那一个小片段,就是自己眼前所熟悉的那“一亩三分地”,这就是“只是树木不见森林”的表现。在人们的心目中,宇宙世界早就已经彻底分裂和瓦解了。

如果说过去的人们研究宇宙世界侧重于对宇宙世界不同片段的独立分析研究,那么,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所应该转变的观念就是从分析的片面性和孤立性中走出,走向宇宙世界的综合研究和系统整体研究。

对宇宙世界进行先分析后综合的研究,这就如同“破镜重圆”一样,先打破镜子,形成许多碎片,然后再将这些碎片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崭新的镜子,从而再次折射出真理太阳的生命光芒。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分析是为了综合,而综合才能还原出真实的宇宙世界的整体。

这就象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中航行的人们一样,很多人只是将自己的认识视力范围所及的海平面当作是大海的边界,这就是主观意识心胸狭隘的客观表现。不同的人的认识视力范围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的人的心目中的大海是不一样的,有的大,有的小。其实,大海是同一个大海,无所谓大小之分。

无论人们身在何处,无论人们的心胸大小如何,无论人们的认识范围如何,无论人们是从哪一个角度观察宇宙世界,作为人们认识对象的宇宙世界只是同一个宇宙世界,宇宙世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

世界是一个整体,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宇宙世界的整体性。

(二)

在差异中看到相同,在相同中看到差异,这就是哲学研究最本质的东西。

差异和相同针对的是同一个事物,是客观事物自身矛盾的反映。差异是自身的差异,相同是自身的相同,差异和相同其实是相互统一的,它们统一在同一个事物身上,这种统一就是真理。

差异是指一个事物自身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差异,相同是指随时间变化着的事物其实是同一个事物。

一切事物都是历时性的存在,一切事物都将时间的变化包含于其自身之中,就是一块看上去似乎千百年都没有发生什么明显变化的石头在本质上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

事物的形式与内容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种自身变化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抗拒的,自身变化是事物的内在本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事物能够永恒不变,就是瞬间不变的事物都没有。

相比于某些无机物的微弱变化,最能将差异中的同一、同一中的差异这个普遍真理显现出来的事物其实就是个体生命自身。个体生命随时间变化而在空间中发生着连续性的变化,经历着出生、成长和死亡的生命历程,这种生命历程展现的就是个体生命自身内在的变化差异,然而,这种变化差异却是在同一个生命个体内发生着的。

事物自身的变化同样适用于宏观的宇宙世界。如果说作为部分的东西还有可能在空间中发生着位置的变化,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那么,作为整体的宇宙世界已经充满于所有的空间,它不可能再发生类似的空间位移的运动变化了。从整体上来说,这就是一个表面静止的宇宙世界。然而,空间变化完全停止的地方,时间变化的生命本质就会水落石出。作为整体而言处于静止不动的宇宙世界,此时此刻的宇宙世界与下一个时刻的宇宙世界又是完全不同的,那就是宇宙世界的时间变化本质,正是生命本身。

宇宙世界亘古永存而又永葆青春,亘古永存指的是其空间的不变性,永葆青春指的是其时间的生命内涵,就象生命的泉水生生不息地向周围的宇宙世界流出,这永恒流出的生命泉水既谈不上充满整个无限的宇宙世界,也谈不上没有充满整个无限的宇宙世界,因为宇宙世界本身是无限动态生发着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宇宙世界不是绝对死寂的,它是表面上的死寂与实质上的内在生命的无限生发的矛盾对立统一体,它具有内在永恒的生命,生生不息,无有穷尽。一切个体生命来自于宇宙世界内在的生命,是宇宙世界内在生命的客观反映。

宇宙世界的生命是个体生命的源泉。

(三)

一个社会如果无法形成共识,那就会象一盘散沙,形成不了真正的力量,外不可御敌,内不可安邦。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最需要的是凝聚共识。那也就是说,要透过现象的差异直接把握本质的相同,注重的是普遍性而不是特殊性,共性而不是个性,内容而不是形式,实质而不是表象,内在而不是外在。

共识就是在具有千差万别的外在、现象、形式、表象、个性和特殊性的生命之中找到的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一切生命的内在、本质、内容、实质、共性和普遍性。

然而共性和普遍性的东西不是表面看得见、摸得着、肉眼可以分别的,而是深层的,内在的,是哲学认识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无定形的东西。

大家经常埋怨甚至厌恶哲学研究的那种抽象,其实不是哲学喜欢研究抽象,而是因为真理的本质就是抽象的。

不是哲学喜欢研究无定形的东西,而是因为真理的本质就是在永恒运动变化之中的,无时无刻不在永恒运动变化着的东西怎么可能有某种单一固定有形可见的外在形态呢。

这种抽象无定形的且永恒运动着的东西就是真理。真理就是那种永恒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而没有任何固定僵硬死板形态约束的生命运动。

真理就如同电磁波一样的抽象,其实真理就是抽象的电磁波本身。真理就是物理学的本质之所在。

其实真正神秘的东西不是外在的世界,而是你自己的内心世界。你的内心世界充满着无限的神秘,不可思议。真理不是别的,就是作为你内心世界的灵魂的生命意识,以及通过这个生命意识而后发现的整个浩瀚无垠的宇宙世界。

若将生命意识比喻为树之根,那么宇宙世界就是树之枝叶;若将生命意识比喻为水之源泉,那么宇宙世界就是汪洋大海。

宇宙世界是生命意识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就象一个广阔无边的原始森林,期待着人们的真实开发。

当人们真实开发出了宇宙世界的无限时空之后,人们就会明白当下所发生着的一切都是何等的愚蠢与可怜。

(四)

相对于客观世界,主观世界更为神秘,更为无法捉摸,迄今为止,很少有人能够明白主观世界是怎么一回事。

相对于物质而言,生命意识则更为神秘,更加令人费解,迄今为止,人们还搞不清楚意识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

这就如同一面镜子,有人问你,是镜子内的世界大呢,还是镜子外的世界大?可不要小看这一面镜子,小小的镜子可是将整个宇宙都能如实地完全映照出来。大脑就象小小的镜子一样,不可思议。

然而这种镜像的世界观其实是错误的世界观。

学过大学有机化学的人都知道,一个不对称的物体与其镜像之间存在着旋光性差异,不对称的物体与其镜像是不相同的,这就是立体异构,又称为手性异构,就象左手与右手的关系一样,左手和右手互为镜像,但是,左手和右手却是互不相同的。

你自己也可以亲身体验一下这个不可思议的事实。如果你把右手别在背后,此时相当于你只有左手,你去照镜子时就会发现,镜子中的你是一个只有右手的人,左手却别在背后。镜子中的你并不是真正的你,而是另一个虚构的“你”。

这也就是说,你在镜象中所认识的物质其实是一个虚构的映像,这个映像与客观物质本身并不相同。我们习惯所认为的平面镜成像原理,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客观世界本身。

若将物质所在的世界比作客观世界,将镜像中的世界比作主观世界,上述手性差异的事实说明了一点,我们通过眼睛所认识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其实是不一样的。难道我们每天只是与我们自己的眼睛和大脑中所虚构出来的主观世界打交道而从来没有深入理解真正的客观世界吗?难道我们活在自己的主观意识虚构出来的梦幻世界中吗?

人眼和大脑其实并不是象平静的水面一样,倒影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岸上的物质,人们也不是通过分析这个倒影而后再来还原出所谓的客观世界的“原型”。主观世界实际上并不是客观世界通过镜像原理而被人们所观察知觉得到的虚幻世界。

其它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成像原理来解释世界就更加有问题了,因为那个所成的镜像与物质本身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了,都带上了不同程度的形变。光线折来折去,谁知道物质的本来面目、真实面目或者客观面目是什么呢?

(五)

世界是无限简单的。

世界根本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是人们自己把世界搞得复杂;世界原本是纯粹的,是人们自己把世界搞得乱七八糟。

世界在本质上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直观,一目了然。你眼睛中所认识的物质就是物质的原型,而不是物质的镜像,或者说物质的原型与镜像是同一个概念,同一个东西。

过去的人们研究世界所犯下的错误是将人眼在观察世界中的作用给抹杀了。

过去的人们以为没有眼睛的观察作用,世界还能客观存在。确实,没有你的眼睛的观察作用,世界还能在别人的眼睛中显现出来,那个世界对于别人是客观存在着的,然而,对于此时的你而言,那个世界已经丧失客观存在了。只有对于正在观察着的主体,所谓的世界,才是客观存在着的。对于已经死亡的人们而言,我们在当下所感受到的所谓的客观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更谈不上什么生命意义和价值。

其实就是到今天,人们也仍然不明白什么叫做“观察”。

你看见了一个事物,错误的世界观习惯性地误导你认为是外在的客观事物通过光线在你的主观意识所主导的虚拟世界中显现出来,客观事物的虚像主动出现于你的视网膜上逼迫着你接受这个形象并且被动产生认识,然后,你通过观察在三维虚拟世界中显现出来的虚像而后推理分析还原得出外在客观事物的“原型”。

但是这种推理的陷阱是,整个世界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所谓的外在客观事物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因为人们只能认识客观事物的虚像,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真实明白“原型”到底是什么,除了“原型”自己之外。这就是所谓的“物自体”,神秘而无法真实探知的东西,结果必将使得一切认识最终陷入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绝望深渊。

(六)

之所以人们的认识会陷入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绝望深渊,那是因为人们通常以为客观世界是遍布整个宇宙世界的,而主观世界就是被牢锁在自己的大脑之中的,其实这种世界观是错误的。

就象蜡烛之光一样,光虽然在蜡烛身上产生,但是光却并不局限于蜡烛身上,光可以照亮周围的整个世界。同理,意识之光虽然从大脑中产生,意识之光却可以认识周围的整个世界。

若将蜡烛比作身体,那么,蜡烛之光就是意识之光,身体虽然是有限的,然而意识之光却是无限的。

其实,蜡烛之光与意识之光并不相同。意识之光比蜡烛之光更为高级,蜡烛之光只是照亮整个宇宙世界,而意识之光却不仅照亮整个宇宙世界,而且还能分别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其实,这种意识分别能力正是世界显现出来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你的认识之光所能达到的世界就是你的生命意识所能真实达到的世界。

事实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同等大小的,凡是客观世界所在的地方,就是主观世界所在的地方,反之亦然。没有主观世界的认识光线所遍及,客观世界怎么可能在主观世界的内心中显现出来的呢?

不存在脱离客观世界的主观世界,也不存在脱离主观世界的客观世界,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是矛盾对立统一体,相依相存,无法分割。

其实客观世界就是主观世界,主观世界就是客观世界,两者异名而同实。这才是正确的世界观。

真理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矛盾对立统一体。

(七)

你看见了一个事物,那是你的认识光线的分别意识的结果。

你看见了一个事物,这个事物与你的认识本身是同一的,这个事物是你的认识世界的产物,是你自己的认识光线聚焦而后形成了这个事物,这个事物是光的直接载体,而不是什么虚幻的光线所形成的幻影、幻像或幻觉。事物连同认识光线以及认识主体其实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观察的主体,观察的过程,观察的对象,这三者实际上是一个完整无缺且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在过去的研究历史中,它们是被彻底割裂开来的,就象一条蚯蚓,将其切成三段,然后,不同的人们分别研究其中的某一段,不同的人们却都以为自己所研究的那一段才是真正的蚯蚓本身。

认识的对象是认识过程的产物,而认识过程是认识主体的生命功能。认识主体经过认识过程形成认识对象,这就是真理的另一种表述。

认识的对象是不可思议的,认识的过程是不可思议的,认识的主体也是不可思议的。客观世界有多复杂,认识主体的生命结构就有多复杂;人类历史有多漫长,认识主体的生命结构就有多漫长;反之亦然。

主观世界,认识之光,客观世界,这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客观世界是认识之光的凝聚产物,一切存在在本质上都是认识之光凝聚而后显现出来的现象。整个世界都是认识之光的世界,万物皆光明,就是肮脏的粪便也是纯洁的光的凝聚产物。

爱因斯坦研究了光,发现了光的不可思议性,其实一切物质都是认识之光的凝聚产物,一切物质本身都是不可思议的。

认识就是认识之光,一切个体生命的认识之光都是不可思议的,一切个体生命都是客观真理的掌握者和实施者。

在曾经的某个宇宙时空,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观察世界的,只要自心想到什么,它的眼前就会显现出什么。在那个不可思议的世界,没有实现不了的愿望,只有想象不到的愿望。客观世界是主观世界的客体化,这是一切个体生命所能想象得到的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也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彼岸世界。

如果不能将现实世界转化为理想世界,那么理想世界也就不可能转化为现实世界。如果生命无法将现实世界转化为理想世界,那么生命就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科学研究所发现的真理将会帮助人们发现,其实现实的此岸世界正是理想的彼岸世界,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是同一个世界,此岸世界就是彼岸世界。

正是借助于认识之光,人们才能将现实世界转变为理想世界,将此岸世界转变为彼岸世界。

(八)

科学只是表明一切个体生命的认识之光都具有客观真理性。

客观真理是活生生的现实真理,早就显现并且应用在每一个生命的身上,是每一个生命的内在本质。真理不在书本上,也不在所谓的科学权威身上,而是在每一个生命的身上,遍及生命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毛孔,并且无限渗透入于每一个生命的所有生命结构功能之中,这才是活生生的真理。

人类世界所创造发明的科学在本质上是落后于真理的,真理在科学之先,科学只是“事后诸葛亮”。真理是一种客观事实,而科学是一种主观认识,主观认识原本是落后于真理的客观事实的。科学是对于真理的翻译,将内在的真理外在化,将抽象的真理具体化,将无形的真理有形化,将自发的东西自觉化。

科学原来只不过是极其普通的事情,那就是证明一切个体生命的感性认识之光都具有真理的内涵。事实上一切个体生命早就在运用感性认识之光认识世界了,感性认识之光的认识结果就形成了感性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客观世界,也是所谓的主观世界),感性世界是动态生成的世界,瞬间生成,瞬间即逝,不可思议。

感性世界的生成与记忆功能息息相关。如果没有记忆功能,人们就无法将今天眼前的世界与昨天眼前的世界联系起来。人们既然能够将现在的世界与过去的世界区分开来,那其实意味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同时处于现在的世界与过去的世界之中,由此表明个体生命结构是一个跨时空的存在,或者说时空历史结构根本就是生命的内在本质结构。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跨时空的历史结构,由此可知,历史不在生命之外,而在生命之内,历史是生命的历史,生命是历史的生命。谁无视历史,那就意味着谁无视生命本身。

生命不是一个只在“现在”这个瞬间才存在着的虚无缥缈的“点”,生命是一个具有一定长度的线段。这个线段也不是抽象和伪善的,它具有一定的宽度和高度,这个线段其实是一个立体结构。也就是说,生命是一个时空的立体结构。生命的立体时空结构才是生命的客观真理本质。

只有人们明白了生命的立体时空结构,人们才能理解生命的记忆功能是怎么一回事,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能理解时空“穿越”的客观真理性。

    进入专题: 科学   真理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科学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1838.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