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关于“广义产权论”在资源节约集约中的应用

——在人民大会堂的报告(按录音整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61 次 更新时间:2013-01-25 15:50

进入专题: 广义产权论   资源节约集约  

常修泽 (进入专栏)  

[编者按]

本文系作者在国土资源部和人民日报社2012年9月23日举办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论坛”上的报告录音整理稿。

全文包括五部分:

一、20年前的“地质矿产研究”促使我突破“狭义产权论”;二、十八大之后的中国改革战略:应有“天”、“地”、“人”的宏观新视野;

三、应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四条路线与“广义产权论”的三点要义;

四、“广义产权论”第一要义:“天”(环境产权)、“地”(资源产权)、人(受益性权利);

五、建立资源产权体系:“五项权能”与四点建议。

感谢国土资源部和人民日报社邀请我参加今天的论坛,这给我提供了一个向国土资源界和理论界朋友学习的机会。

见到国土资源部几位校友,非常高兴。不由得使我想起20年前,地质矿产部和南开大学合办的“地质矿产研究班”,这个班对我产权理论的研究有过激励和帮助。今天的报告,我想从这里开始说起,作为开场白,然后重点讲十八大之后的中国改革战略,以及“广义产权论”和在资源节约集约中的应用。讲五个问题。

一、20年前的“地质矿产研究”促使我突破“狭义产权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1991年,当时邓小平还没有“南巡”,还没有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么一个改革目标,但是当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已经明确提出。时任地矿部部长的朱训先生很有远见,他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的地质矿产工作,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形势的要求?本着这样的宗旨,地矿部和南开大学合作,委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办地质矿产经济的研究班。我当时恰好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于是从1991年开始到1996年,正式办了三期。

今天,很高兴见到当年这个班的一批同志,他们都在关键岗位担负重要工作,令人开心。回想20年前,他们关于地质矿产经济的研究,对我的产权理论研究有过启发和帮助。

因为,我当时侧重研究的是“企业产权理论”,那个产权今天看来应该说是比较狭窄的,就是企业的股权、债券、物权等等,但是他们班提出的问题是“资源领域的产权关系”问题,特别是学位论文中论述的矿权——采矿权、探矿权等,更逼迫我研究资源产权问题。

可以说,他们鞭策我由“企业产权”提升到或者扩展到“资源产权”,这对我确实是一个“倒逼”和促进。

后来,1995年我被调到国家发改委研究院工作,与地质矿产界朋友的接触更为直接。

2003年,中央要召开十六届三中全会,拟通过一个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在那个决定里面要写一段产权制度问题。有关领导让我提供一个有关产权问题的基础性研究报告。我就面临一个选择:写什么?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是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八个字。根据我的研究,包括吸收资源产权的思路,我在《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产权制度》报告中,建议“从广义上把握产权”,用不带“企业”二字的“现代产权制度”这一提法(当然,就企业层面来说,还可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但就整个经济来说,应突破“企业”的局限,称广义的“现代产权制度”),这样容量就更大、更广阔了,不管企业里面的,企业外面的,包括地质矿产资源产权以及更大范围的环境产权等等,都可以包容进去了。

此后,进一步拓展,出版了这本《广义产权论》,引起国土资源部和人民日报社的重视。《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了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的评论文章,旗下的《人民论坛》杂志还把“广义产权论”列为2010年度经济类十大创新理论观点之一。今天又让我来讲“广义产权论”及其在资源节约中的应用。此情此景,不由得使我想起自己理论的形成得到那么多朋友帮助,内心很是感激。在此,向国土资源部和人民日报社表示感谢。

二、十八大之后的中国改革战略:应有“天”、“地”、“人”的宏观新视野

不久要召开中共十八大。对于十八大之后,我们这个国家在新的阶段应该实行何种改革战略,我作了一些研究。研究的结论是:确立新阶段中国改革战略,应具有三大宏观视野:见天光、接地气、立人本,在此基础上,试探走一条“双线均衡”、天地人合、“五环改革”的新阶段改革之路。

(一)见天光

第一道“天光”:现代市场经济。20年前,我给地矿班讲过市场经济理论。多年过去,国际国内都出现一些新情况,特别是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的教训是应该汲取的,值得反思。但,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到目前为止,人类恐怕还没有发现比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体制。在联合国190多个国家中,只有朝鲜仍坚守反市场的计划经济。我们国家,既苦于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些负面东西,又苦于市场经济之不发达。十八大后,我看,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向,对此不能动摇。这是人类的先进文明。

第二道“天光”:社会公平正义。美国为什么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民众(特别是年青人)为什么喊出了“99%”的口号?拨开这一系列事件的表象,我看到: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是当今世界的潮流。

(二)接地气

改革战略必须符合中国的客观基础。有三条:

第一条是国情特点,不发达,社会主义,13亿人口大国。

第二条是民意。老百姓想什么?老百姓最反对什么?一是社会腐败严重;二是收入分配不公;三是公民权利缺乏有效保障。你接上地气没有?

“地气”里我还特意列了一条,第三条,就是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我认为,这也是接地气的重要内容。

(三)立人本。把人的发展和尊严问题作为核心的命题。一则,针对“物本”;二则,针对“官本”;同时,要拒绝“民粹”。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提出,未来中国改革战略的三个要点:

1,“双线均衡”。就是中国下一步,无论如何要寻求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平这两个东西之间的均衡,要把握这个均衡点。

2,天地人和。我建议,国家一定要有天地人的思维,就是天上的环境、地下的资源、中间的人本,要有“天地人”三合一的制度安排。

3, “五环改革”。就像奥运会五环一样,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资源环境制度的改革。

“十八大”后的中国改革战略,应该试探走一条“双线均衡”、天地人合、“五环改革”的新阶段改革之路。

三、应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四条路线与“广义产权论”的三点要义

(一)当代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一个“天地人”的大系统

今天讲“广义产权论”及其在资源节约集约中的应用,我首先强调,当代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一个“天地人”的大系统。

2000多年前中国的先哲,就在《周易》提出了“三才之道”: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

今天我们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这个国家,我认为人的生存发展也包括三个系统:人的生存发展的环境系统(天),人的生存发展的资源系统(地),人的生存发展的自身系统(人)。

现在,人类正在面临着环境和资源的严峻挑战。刚才部里的总工程师张洪涛先生已经讲了,我不再重复。这个挑战对我们这个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水平很低的国家来说,是非常之严峻的。

(二)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四条路线

在环境和资源的严峻挑战面前,从人的生存发展角度,如何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我认为,有四条路线:

第一条路线,技术路线。就是通过技术的创新和改造,来推进资源的节约集约和环境保护。如今天在场的,一些中科院、地科院的专家,他们专攻这条路线。

第二条路线,结构路线。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发展服务业,来推进资源的节约集约和环境保护。如,北京服务业比重提高到75%,环境有所改善,就是一例。

第三条路线,政府规制路线,也可叫政策路线。如征收环境税、资源税,对环境治理、资源节约进行社会性管制,一只“看得见的手”。刚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卢中原先生讲有一只“闲不住的手”来进行调节。我要说,这只手对企业不要乱伸,但对环境治理、资源节约这样的社会性管制,需要予以有力的调节。

第四条路线,市场路线,特别是市场路线中的产权制度路线。建立“资源环境产权制度”,同时发挥价格调节资源作用,属“看不见的手”。

这四条路线中,我说,前三条路线人们比较熟悉,掌握得比较熟练,但是对四条路线之一的产权路线比较陌生,我今天算是给会议补这个“空”,重点谈产权制度这条路线。建议各级领导,重点关注“市场路线”中的“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三)美国人透支的是家庭资产;中国人透支的是国民资源

因为我本人比较钟情于研究广义产权理论,发现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产权关系,包括环境产权、资源产权和人的产权关系。基于这样的想法,经过十年左右探索,我完成了这部《广义产权论》。

这个书,对于产权的内涵界定,我采用的是产权经济学家哈罗德.德姆赛茨的定义。什么叫产权?他说,就是“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

21世纪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我深深反思,我在《广义产权论》书的扉页上写了一个题记:“反思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环境危机,我发现:美国人透支的是家庭资产;中国人透支的是国民资源——从人力资源,到自然资源,到环境资源。透支资产的困于当前,透支资源的危及长远”。

为什么说美国人透支的是家庭资产?因为,他们都是高消费、低储蓄(或者不储蓄),多借债,但是他们透支的只是家庭资产而已,而中国人——从这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到——我们透支的是国民资源:我们透支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我们透支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我们透支了大量的环境资源。我们这个透支,是很危险的。所以,我写到:“透支资产的困于当前,透支资源的危及长远”

(四)“广义产权论”的三点要义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在突破“狭义产权论”的基础上,提出并力主《广义产权论》。“广义产权论”有三条要义:

第一要义:横向上“广领域”产权。所谓横向上“广领域”,广到哪里?广到天,广到地,广到人。

第二要义:纵向上“多权能”产权。把产权分成若干层次,包括原始的财权所有权以及各种各样用益物权。

第三要义:内核里“四联动”系统。四联动,包括产权的界定、产权的配置、产权的交易和产权的保护。

四、“广义产权论”的第一要义: “天”(环境产权)、“地”(资源产权)、人(受益性权利)

(一)“天”、“地”、“人”产权论

具体深入进去,把“广领域产权”这个核桃砸开,广到哪里?广到“天”(环境产权),广到“地”(资源产权),广到“人”受益性权利)。下面展开谈一下。

1,“天”——环境产权。我建议大家一定要突破“环境无产权”的陈见,几年前,《国土资源报》对我有一个访谈,我强调对“环境无产权”这种陈见应该破除。我当初写的时候,很多朋友还说,“天上有产权吗?”这好像是一个很虚的东西。我们今天看到,2012年,欧盟打算向过境的民航征收过境费,这已经不是理论的推导,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现实。天上是有产权的,特别是碳排放权。因此我们要研究怎么样把环境产权做实。

2,“地”——资源产权,资源实际上是五大类,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草原放在森林里。五大资源存在什么问题?我一会儿专门讲。

3、“人”——受益性权利。包括人的劳动力产权、技术产权、管理产权等(因不是今天讨论的主题,故略)。

(二)中国资源领域存在的三大“产权残缺”

这里专讲资源产权。资源领域存在什么问题?我认为中国的资源领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产权残缺,就是说,产权不完整,有缺陷。

第一,从产权界定来讲,我认为存在产权边界不清以及资源产权“主体归属”与“收益归属”的“非对称性”问题。

所谓“非对称性”,指产权“主体归属”和收益的归属不对称,不匹配。本来矿产资源是国家的资源,是国家的产权,但是我发现这里有个很大的矛盾,就是产权“主体归属”并没有在收益上得到合理的实现。

你看,某些使用资源的单位,也叫开发单位,不论石油也好,或者铁矿也好,等等,包括央企在内,其所得的收益(红利)分配不当。作为一个企业,是应该得到一部分收益(红利)的,这没有异议。问题是,现在他们得到的那么多的收益(红利),是他们的独立的经营性贡献吗?这里,应当归属于“全体人民”的部分,并没有完全实现。这是当前中国社会分配不公的一个产权制度上的原因。

第二个,从交易上来讲,突出的是我们现在价格成本存在残缺。

尤其煤矿的“煤老板”,铁矿的“铁老板”,成本存在残缺。一则,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成本没有打足;二则,劳动成本没有打足;三则,安全成本没有打足;四则,环境修复成本更没有打足。在成本没有打足的情况下,他们投的成本比较低,而前几年煤炭价格、钢铁价格比较高,因而造成利润空间丰厚。为什么有这么多“煤老板”在北京买房子?钱从哪儿来?我觉得,跟在产权交易上,他们没有支付足够的探矿权、采矿权的费用以及其他成本有关。怨谁?怨我们自己制度有漏洞。

第三个,从产权保护来分析,特别表现为对农民的土地权利保护得不够。诚然,上访的情况十分复杂,但在这么多上访的人当中,其中有不少是土地这方面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五、建立中国的资源产权体系:“五项权能”与四点建议

(一)建立中国的资源产权体系,应瞄准“五项产权权能”

下一步,我们建立中国的资源产权体系,并指望通过这个来促进资源的集约和节约,建议瞄准五项产权:

“权能”之一:农民土地的“用益物权”。

中国是一个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的国家,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18亿亩耕地保有量不减少。为此,除了实行各种最严格的节约用地政策之外,必须在土地制度上做文章。今天土地制度的深刻矛盾并未解决,受到的约束也很严重,出路在哪里?

这里,突出一个理念,就是要关注农民对土地的“用益物权”。2010年,在台湾讲学时,我用过“用益物权”这个概念。就土地而言,它实际上是承包经营权在法律上的用语,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财产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继承权、抵押权、流转权等。注意:不只是流转权,而是更大范围的“用益物权”。

我认为,承认并尊重农民土地的“用益物权”是农村改革的一条出路。我们这个社会,应当形成一个农民可以自由地运用土地“用益物权”来独立经营、发财致富,并成为独立人格的机制。例如,在此前提下,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可以拿出来交易。在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土地托管中心、土地代管所等中介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或放在现有产权市场交易,让土地经营权流转起来,逐步走上土地市场化和土地集约化之路。我认为,这是节约用地的根本之道。今天会议发的材料里,已经把我这个观点展开了,《人民日报》可能要摘发这个观点,故不多重复。

“权能”之二:林地经营权和林木转让权。

林地的经营权和林木的转让权方面的改革,归国家林业局,不归国土资源部负责,这个地方也有一个资源产权的关系问题。在东北伊春正在搞8万公顷国有林地的改革实验,我去了几次,值得关注。

“权能”之三: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

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应该是今天会议着力探讨的问题,怎么使这种权利能够到位?我在提交的论文中讲了一个观点,就是中国为什么存在矿产过度开发的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矿权包括探矿权、采矿权等还未完全规范到位,没有“交足足够的费用”。我用了“没有交足足够的费用”这个话。为此,在对重要矿产加以保护和进行开采管理过程中,必须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特别是建立完备的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制度,以促进矿业权合理设置。这是健全市场配置矿产资源机制的重要方面。

“权能”之四:水资源产权制度。

地上水在水利部管,我今天不讲,但地下水,特别是矿泉水的资源产权制度,你们应该建立。

“权能”之五:海洋的“用益物权”。

这个在国土资源部管辖范围之内。建议今天在座的国土资源部领导关注海洋“用益物权”。我在2010年8月台北讲学时专门讲了海洋的“用益物权”问题。两岸在海洋用益物权上大有携手合作的空间,尤其是在南海和东海面临挑战的情况下,海洋的“用益物权”可以做足,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利益所在。我当时(2010年8月)跟台湾朋友讲,如果说,国家“主权”还有政治上分歧(涉及到哪个“国”)的话,那么,我换一个词,我用“祖权”,祖宗留下的财产权,或者用“祖产”,祖宗留下的财产,你认不认?我讲了以后,第二天(2010年8月13日)台湾《旺报》以《常修泽:海洋“用益物权”》作了报道,连战先生随后约见大陆客人时,其中我们就谈及这个海洋“用益物权”,他认同“祖权”和“祖产”,我说两岸应该联手作足海洋的“用益物权”这篇大文章。

(二)具体开展工作的四点建议

最后,落到为今天会议所提供的建议上,针对资源节约集约,我从产权角度提四点建议:

1.做好资源产权界定。

当前,做好资源的产权界定,突出是解决资源环境领域的产权边界不清的问题,特别是解决刚才我说的,产权主体归属和收益归属的非对称性的问题。这个可能要触碰某些集团的利益。他们听了可能不一定开心,但是,从大局来说,你形成的收益,除了你该拿的以外,国家和人民该拿的是不是拿到了?

2.做好资源产权配置:突出解决产权置放和产权配比结构效率问题。这个配置问题,一是解决产权结构,二是产权效率问题。

3.做好资源产权交易:这个已经开始运作,但是这当中我觉得有个问题,就是要解决产权的凝固和流转不畅的问题。

4.做好资源产权保护:我们现在有土地总督察,有各种督察,有各种各样的监管机构,我总的感觉,我们现在在保护方面还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刚才我说,产权是自己和他人受益和受损的权利,要突出解决各类产权受损和保护不力问题,尤其是农民的土地产权受损和保护不利的问题。

以上是我用《广义产权论》这个思维来探讨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只是个人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

(根据报告录音整理)

进入 常修泽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广义产权论   资源节约集约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制度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93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