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广义产权论与构建天地人生命共同体——碳中和行动的理论基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58 次 更新时间:2021-09-25 17:45

进入专题: 广义产权论   天地人生命共同体   碳中和  

常修泽 (进入专栏)  

我报告的题目叫《广义产权论与构建天地人生命共同体——碳中和行动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从“碳中和行动的理论基础”角度和诸位交换意见。我讲四个问题:第一,是什么?第二,为什么?第三,怎么把握?第四,怎么办?


第一,是什么?


习近平同志在今年4月22日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的讲话里,提出一个观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过去大家非常熟悉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针对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针对世界气候问题,还应该有一个新的共同体,就是“人和自然生命共同体”。我之前提过“天地人生命共同体”(注:2011《天地人产权论》,2020《广义产权论:为天地人共同体立命的探索》),从这个角度,我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中国的改革总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一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总目标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我把它称为“五环式改革”,在生态里面就有一个生态环境制度的问题,就是我们讨论的资源与环境的治理体系。所以我把这个问题放在中国的改革总目标里,它是改革“题中应有之义’。从制度角度来研究,立足于制度创新,这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制度问题。所以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我是从广义产权制度,从国家治理体系角度来阐述的。


第二,为什么?


搞碳中和为什么要讲“广义产权论”?我2009年出版过一本书《广义产权论》。一开始有两个题记:一个是国内的角度,一个是国际的角度。国内的角度主要是讲国内深层次问题,包括碳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资源高耗、社会矛盾,这就是天、地、人三个问题:天上的环境污染,地下的资源高耗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都在产生,这是从国内的角度来讲的,这也是中国改革体制的难点。

从国际角度来看,我在研究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环境危机时发现,美国人透支不透支?他们是透支的,但透支的是家庭资产,而中国也有透支,中国人透支的是国民资源。国民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环境资源。”透支资产的困于当前,透支国民资源则危及长远“,所以这对中国来讲是更严峻且长远的问题。


第三,怎么把握?


对“产权”这两个字怎么把握?这我的思想有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到1993年还是研究的“狭义产权”,就是“企业产权”,那个时候我写的书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股权、债权、物权以及一部分知识产权等。所以我把这个认识阶段称为“狭义产权论的认识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从狭义向广义过渡。狭义产权论解决不了中国面临的新问题,解决不了人类面临的新问题,所以我用了8年的时间写了一些文章向广义产权过渡。


第三阶段是初步形成了广义产权的思想,标志性的事件是2003年5月为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起草研究报告,题目为《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产权制度》,我以前写的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我把“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中的“企业”两个字钩掉了。当然,企业层面仍然应该讲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对企业这个层面命题是正确的,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来讲,光讲现代企业制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给中央报告的命题叫“现代产权制度”,我建议“从广义上把握产权”的概念。


第四阶段,开始著书阶段,2009年出版《广义产权论》。企业外部的产权包括天上的产权和地上、地下的产权。天上的产权就是环境产权,地上、地下的产权就是资源产权,另外天地之间还有人的产权。我重点说;天上的产权,就是环境产权。


第四,怎么办?


研究环境问题要从四条线路来推进,来破解:


第一条线是技术路线,要有新的技术来破解碳的难点,碳减排、碳中和要靠很多新的技术,所以技术是突破的一条线。


第二条线是结构路线,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其他经济结构,我们如何从结构上来解决问题,就是要调整和升级,调整包括调整结构。


第三条线是政府规制,政府通过强制的手段来促进碳减排、碳中和。这里面的环境执法,比如说征收环境税、征收资源税,这都属于政府这只强有力的手,包括派出环境巡视组用追责甚至用法律的手段,这些都是第三条线。


第四条线是市场,就是用“看不见的手”,市场这只手核心的命题是“产权”这只手。产权观就是利益观,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产权。想发展,就要调节利益关系,从而来理顺产权关系。产权机制是解决人类碳问题的四条线之一,也是迄今比较薄弱的一条线。所以这些年我就研究这个问题,2005年提出“资源环境产权”的问题,2006年是讲“资源环境产权制度的缺陷对收入分配制度的影响”,2009年出版《广义产权论》,2010年11月发表《天地人产权论》。


由“广义产权论”发展到构建“天地人生命共同体”,为碳中和行动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广义产权论》有三个要义,这本书共40万字。第一要义——横向上“广领域”产权。包括天——环境产权,地——资源产权,人——劳动力产权和管理产权等。


第一是广到“天”,即环境产权。我在2004年写了一篇论文叫《论环境产权》,当时刊物的领导说“天上哪里有产权,你别异想天开,这个文章不好发。”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碳的问题原来长期以来确实不是一个商品,也没有产权关系,但这都是过去的老黄历了,人类历史经历过很多变化,我们的认识也要跟着变化。


“碳”,从非商品向商品转变,从非资产向资产转变,从非产权关系向有产权关系转变,这点是我们讨论“碳中和”的理论支撑。因为它是一个商品,因为它是资产的一部分,因为它有产权关系,所以我们想要用产权来调节它,该补偿的补偿,该赔偿就赔偿,这是利益关系,也是产权关系。


产权机制,说到底就是一种协调环境创造者和环境受益者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你享受了好的环境是要付费的,不能白白的享受。还有一个是从负能量的角度,就是调节环境的损害者与环境受损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人本角度来说,绿水青山是“环境人权”,既然是环境人权,那么在这个环境当中受了损失的,就要找补偿。谁使环境人权受到损失,他就是污染者、环境的破坏者,他就要做出相应的补偿。产权关系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研究环境的补偿问题。所以,环境的创造者应该得到报酬,谁创造,谁得益,谁破坏,谁赔偿,这就是我说的看不见的手——“产权机制”。


第二,是广到“地”,就是资源产权。每种资源都有产权,反映市场的需求。


第三,是广到“人”,就是“人本产权”,主要有四大类产权:一是劳动力产权;二是知识产权(更多是在基础理论层面);三是技术产权(更多是在应用层面);四是管理产权。去年4月9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完善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意见》,其中几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知识、技术、管理、数据,七大要素,其中四大人本产权要素。


第二要义——纵向上“多权能”产权。除所有权外,还有支配权、管理权、使用权等多种权能,如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权、土地流转权等。


第三要义——内核里的“四联动”系统。四个产权制度联动:


一是产权的界定制度。这个产权是谁的,一定要界定清楚,我们现在有些产权不清,包括资源环境上不清楚。在资源问题上中央要求要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就是解决产权的界定不清问题。


二是产权的配置制度。什么样的地方配上什么样的产权,解决的是配置问题,要优化资源配置。


三是产权交易制度。这个就是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突出解决两“偿”制度,即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的补偿制度。这里面的一个要点是坚持使用资源付费,谁使用资源谁就要付费,不能无偿使用。另一个要点是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要付费。也是从经济角度、市场角度、产权角度,坚持”受益(或受损)、补偿“的原则。应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中国幅员辽阔,有的地方是损害者,有的地方是受损者,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有利于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的补偿问题。还有纵向补偿制度。要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机制,建立市场化的机制,简单说就是把排放权等都纳入产权交易的行列。


四是产权的保护制度。突出解决各类产权受损和保护不力的问题。我个人研究这些年,感觉到从产权角度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2030年碳达峰相对容易一点,但2060年实现碳中和,则很难。


破解这四条线当中,产权这条线我认为是最薄弱的,但是前景很广阔。2060年实现碳中和大约需要136万亿元的投资,这里面政府投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量需要社会资本来投入。有人估计碳交易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碳产权交易所,其中上海和湖北武汉光谷两个交易所搞得好。


*本文根据常修泽在第八次全国企业营商环境研讨会中国企业碳中和行动(厦门)峰会上的演讲整理,经本人审阅后发布。



进入 常修泽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广义产权论   天地人生命共同体   碳中和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873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