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蕉风:别太把摄影当回事

——以后现代名义进行的一场“猎色”革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03 次 更新时间:2013-01-24 17:56

进入专题: 摄影艺术  

黄蕉风  

著名作家萧春雷老师解构国外后现代摄影30家的力作《猎色》,给年轻一代的当代艺术家和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这种视野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撼动传统的经典的“优质”摄影观念,但是仍然能给当代艺坛,尤其是当代艺术中的摄影摄像领域带来极大的冲击。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横空出世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就好比安迪沃霍尔以无限复制的玛丽莲梦露敲开了波普艺术之门,劳申博格伦敦街头漫不经心的散步却引领行为艺术的高峰,当代艺术史上任何具有颠覆性的观念和创设性的概念在它刚出世的那一刻,总是以极端爆炸性的姿态粗犷地直接地轰炸你的头脑遮蔽你的视网膜。萧春雷老师对摄影师的作品解读虽只是一家之言,但是这种解读的方式方法却给我们打开了一条通向当代摄影艺术本质和观念摄影新概念的全新途径。书中介绍的30位摄影艺术家绝大部分是大师级人物,他们的作品和技法都很大程度上的地影响了后人的创作。作者在重新解构这些大师作品的时候,并没有顶礼膜拜般地对某位摄影师某件作品推崇倍至,而是以一种相对客观的角度对他们进行认真地解读。

摄影是什么,摄影要表达什么,摄影的本质是什么?摄影师在摄影的过程中所处的身份角色定位应该是什么?摄影到底应该是纪实记事的、始终保持着类似上帝第三视角的神圣和客观,还是应该如同雕琢一件精心构思精巧布置的艺术品一样融入摄影师自己的主观意图?此类的争论文章早已是汗牛充栋,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分辨不出个所以然来。摄影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分支,因其特有的直观性和视觉表达形式,不可避免地处于一个主客体混淆内外矛盾的尴尬境地。以至于很长的一段时间,摄影都曾被艺术界排斥在大门之外。不过,就像《猎色》中所说的那样:“一个视觉文化时代正在到来。图像取代了文本,观看取代了阅读。”可以说,后现代的社会就是一个视觉文化充斥的社会。如果说文学都可以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流传至今的话,那么摄影摄像作为后现代社会人类新兴的一种表达方式,则更是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崛起着、发展着、更新着、超越着。它的地位理应被承认,它的表现形式理应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摄影大师的静态图片看似简单,实则包含许多精巧的构思缜密的思考,所具备的信息量和所投射的视点都是十分恢弘和磅礴的。《猎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勾勒处国外后现代摄影的多元轮廓,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在与大师的神交中,我们慢慢享受着这一餐视觉的盛宴并获得营养。

在《猎色》中,萧春雷老师提出一种全新的观点,这种观点打破了长久以来我们固守的对于“优质摄影”观念的迷恋和崇拜。对于创作,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是一种思维惯性,即加法思维。我们常常认为要完成一件艺术品就是不停的做加法。于是我们收集海量的作品素材,钻研浩瀚的专业技法,埋首先辈大师的经典之作赏析研磨,最后融合自己的主观感情并综合之前的所有努力进行呕心之作。整个过程是一个叠加的过程。不可否认,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就是这么叠加出来的。可是,当代艺术具有自己的特性,极简主义几乎贯穿整个当代艺术史,后现代的摄影艺术不可避免地也具备这样的特性。众所周知,摄影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照片中呈现给观众的被摄物体。而照片就这么大,空间就这么大,所包含的信息量必然有限。如何迅速接近被摄物体的本质,如何将摄影(或者说摄影过程)以一种最直接最赤裸而又最准确的方式表达给观众,一直是后现代摄影师汲汲追求的目标。他们不关心各种繁文缛节般的修饰和技法(或者说他们根本不屑于此),也不在乎观众是否能对照片做出应有的判断(或者说他们根本不需要有任何判断,只要看就行了),甚至于他们根本模糊自己举起相机按下快门的意图乃至这样的一次拍摄行为完全是出自一种偶然的无意识的状态(或者说他们拍摄本来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行为艺术,无论有没有观众,观众是谁都与他们无关)。不管是私人自拍化妆摆拍或者街头抓拍,也不论是纪实摄影装置摄影还是行为表演摄影,只要摄影本体的目的达到,过程圆满,其余的一切都可以cut掉。这似乎就还原了摄影最初的本质,其实也是一切当代艺术的本质,即表达你所想要表达的。

在这个数码摄影技术飞速发达的时代,摄影摄像技术已经不再局限在少数的专业摄影师手中,人人都可以拿起相机拍摄,人人都可以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但是,就如同人人都可搞艺术,却不是人人可为艺术家的道理一样,摄影大师之所以是摄影大师,就是因为他们不但能表达自己所想要表达的,还能用自己的作品(无论是有意识创作出来的或者无意识创作出来的)让观众让读者一起表达他们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摄影大师们的高超之处不在技法,而在思想,在于他们的思想能够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他们的精明之处不在设备,而在创意,在于他们的创意能或戏谑或讽刺或暴烈或冷峻,直刺人的内心。当代摄影发展到今天,在菲林相机和暗房快走进博物馆的时代,“优质摄影”的理念也已摇摇欲坠,山雨欲来风满楼了。我们摄影不再需要庞杂的机器设备和琐碎的专业技法。于是,摄影大师们开始极简。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猎色》的作者是怎么说的呢。萧春雷老师说:“我们来看看,成为一个摄影艺术家到底不需要什么。首先,你不需要好的相机,泰利•理查德森只用傻瓜相机拍摄,就成了世界顶级时尚摄影师;其次,你不需要精通技术,辛迪•雪曼大学时摄影课不及格,她承认自己弄不懂怎么测光距,也不懂暗房,再次;你不需要对焦清晰,构图严谨,莎拉•莫恩的照片几乎都是模糊的,森山大道则说,他经常不看取景框就按下快门;最后,你甚至不一定需要相机,想想巴巴拉•克鲁格吧,她压根儿就不拍照,只拣别人的图片来添加一些文字。那么,一个从事摄影的艺术家到底需要什么?什么东西使一张平凡的照片成为珍贵的艺术作品?回答是:一个新鲜有力充满灵感的想法。”

不同于新闻摄影,摄影艺术之所以被纳入当代艺术的范畴,是因为其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法很大程度上已经自成体系。它脱离了新闻摄影完全客观完全纪实的手段,不再以单纯呈现一个客观事件和人物作为照片的全部承载。萧春雷老师说:直到摄影有能力放弃写实,它才获得艺术的入场券。摄影艺术家的作品中,拍摄的主体可以是经过修饰的、裁剪的、布置的、伪装的,甚至拍摄作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摄影的意义已经脱离了单纯通过相片传递单一信息的阶段,向着更广阔更宽泛的阶段发展。从题材上说,可以是虐恋、色情、死亡、异装癖、媚俗、性爱。从材质上说,可以是人偶、装置、雕塑、拼贴、挪用、恶搞;从形式上说,可以是私人自拍、化妆摆拍、街头抓拍;从客体领域来说,可以是时装摄影、装置摄影、舞台摄影、行为表演摄影;从其中浸润和贯穿的流派来说,则有极简主义、未来主义、集体现实主义、重复主义、人体美学派、后工业派、“85”后等等。可以说,当代摄影的视野和范围已经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这是每一位摄影大师和摄影爱好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摄影不在只是传达一张或几张照片的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释放自我寻求个性宣泄情绪升华精神的艺术形式。摄影升华为艺术,就不再需要纠结于传递客观和融入主观,表达理性或者释放感性的问题了。

《猎色》不是一本单纯的介绍后现代摄影大师的读物。这是一本融合作者自身思考的,对于后工业时代和当代艺术深沉研磨分析的思想集合。萧春雷老师在《猎色》中说:艺术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经验的表现,是艺术家自我的灵魂画像。当代摄影大师们正是其中最杰出的一群画师。

别把摄影当回事,这是以后现代的名义进行的一场影像革命。对于这场革命,萧春雷老师已经在书中做了最好的注解:其实,后现代主义者最反对把艺术神化,他们主张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为一个商业摄影师是需要专业训练的,但是成为一个摄影艺术家,比你想象的简单得多。

载萧春雷《猎色》书评

    进入专题: 摄影艺术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影视与戏剧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92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