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进岁终,北方瑞雪普降,版纳犹有繁花。看完电视看窗外,但见万顷碧空中飘着几朵彩云,亚热带的阳光充裕到可以用手捧起来。于是乎就想到考察中国的现代化,必然离不开两个基本前提,一是人口众多,一是幅员辽阔。人口多既意味着力量大,也意味着多重并联的利益诉求,而幅员阔则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条件的极不平衡,因此在塑造社会统一秩序的同时也要在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和尊重地方性知识。而此二者,最终必然孕育巍巍华夏的众多英才。
从1848到1949,这一百年中国史如唐德刚先生所言是中华民族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是一百年以实现建国目的为主题而各阶段任务不同并逐次推进的历史。每值民族兴亡系于一发之际,尤其是对于中华民族这样历经千年而不衰的东亚文化共同体来说,不能没有清醒的知识分子,更不能没有勇于投身时代洪流中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准确洞见是历史隧道中照亮前路的火炬。这些知识分子,他们的家国情怀,高尚操守,无一不体现博雅之士的高洁品格。这其中,又因个体的社会活动与时代的结合,使得其中必然要像帆船的桅尖一样显露出时代的佼佼者来。
五四新青年们,以一届书生而勇于为国,慨然承一言兴邦之任,使爱国和民主的熊熊火光,催醒了无数青年一起来摇撼那黑暗的铁屋子,其功居伟。
在救亡压倒一切之时,能够随时清醒把握着中国的现代化这一历史主题的,于学问家中当首推胡适先生。
胡适先生对中国现代化有二大体认:工业化经济体系和民主的生活方式。社会主义中国工业化的经济体系目前已经形成。同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无乃不是民主的生活方式?
不论沙滩红楼,还是工字厅大荷塘,不论是联大民主草坪,还是云大至公堂,不论在南方北方,也无论是校内校外,那些留连踯躅,兹兹为国而上下求索的正直身影,不都承载着百年波澜壮阔的救亡史上我中华知识分子之自强不息的博雅精神?冯友兰先生所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文中 “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始终”,“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以金石声而千古铿锵,直抒中华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遥忆往昔三校师生和其他南渡的青年们,在战火烽烟、日寇轰炸的如磐岁月里,续造着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传承,大师如群星璀璨,学生中英才辈出,且在联大不足三千学子中,就有八百壮士毅然从军!他们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战中,以中华知识分子的担当缔造了一个多么耀眼的知识和道德的辉煌时代!而其时在遥远北方的延河之滨,在江南,在塞外,都聚集了多少优秀儿女,他们走出书斋,拿起刀枪,和奔腾的黄河长江一起,用青春和热血,洗刷着祖国大地上被侵略者留下的耻辱。
虽然抗战胜利,但是要让中国彻底摆脱金融殖民主义的压榨,唯一的出路就是解放农民,为什么?因为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消一把锄头就可以自食其力,而没有农业的积累,工业经济体系的建立就没法不仰人鼻息。工农均不成的话,中国就永远是三流国家。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正是建基在对中国国情的这一准确把握之上。此一起,中国现代化进程终于摆脱百年来的种种束缚和压迫而正式开启,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其含义也正在与此。
泣风饮泪,国恨难平!凡我同胞,均须记住无论是义勇军进行曲还是中国不会亡,当时面对的都是同一个敌人,拯救的是同一个祖国母亲啊!而一首松花江上唱罢,更有多少离别泪,几度血染衣!白山黑水,关内关外,苍茫大地间,有三千万哭泣的灵魂,在呜咽,在徘徊!在呼唤。
万水千山总是情。身为中国人,无论此校彼校,期待国家统一富强,民族兴盛之心同源。于右任先生晚年感慨:“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余光中先生说:“乡愁是一个矮小的坟墓,乡愁是一汪浅浅的海峡!”均莫不由此。种种因果,无数牺牲,幸成中华崛起之势,因谨记此文。以追悼先贤于九泉。
作者单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