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方明:十八大明确中国公共外交新目标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51 次 更新时间:2012-12-02 10:27

进入专题: 公共外交  

韩方明  

胡锦涛所作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将扎实推进公共和人文外交,维护中国海外合法权益。笔者个人的解读是,这是在中国综合国力在世界舞台上迅速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正视中国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化的战略选择,更是对中国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集中体现。

中国步入形象自觉期

在全球化的时代,软实力对国家的兴衰更加重要。一个国家的强弱,不在于船坚炮利,而取决于其政治制度、社会精神、核心价值观及其国际吸引力。全球化解放了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哪里对生产要素具有吸引力,它们就会往哪里聚集,哪里就会随之实现国力迅速增长。可以说,在未来全球化平台,哪一个国家具有超强吸引力,哪一个国家就是最强大的国家。

近年来,相比硬实力的快速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国际上对中国的不了解、误解和成见、偏见仍然普遍存在,西方有些人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心态矛盾复杂,心存疑虑戒心,甚至戴着“有色眼镜”观察、评估我们。西方占主导的国际媒体也不时炒作“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论调。更有的国家出于其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考虑,在他们把持的许多媒体上加大了对中国的负面报道,企图混淆视听,从战略角度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西化”和“分化”的图谋,遏制和打压正在迅速崛起的文明古国。这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也给对外交往带来不少消极影响。

同时,中国国内媒体、公众对外交事务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也不断提高,作用和影响正在增大,在对中国外交工作形成有力支持与配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够冷静、不够理性的声音和行动。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公众角色,中国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舆论不可能置之不理,必须在行动上作出回应。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国际关系软化和泛化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回应软实力领域的挑战,营造中国和平发展有利的国际环境,牢牢把握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已经成为中国崛起方略的新课题。十八大强调加强公共与人文外交,可谓抓住了中国下一步发展的关键,为中国外交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核心是向世界说明中国

在过去,很多人误将公共外交等同于对外宣传,认为谁控制媒体,谁就会在媒体上传播自己想说的软实力。在这些学者看来,中国之所以软实力不足,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于没有掌控媒体权。要想提升国家形象,改进公共和人文外交,须要开通向世界传播的媒体渠道,比如开播中国网络电视台、构建华文媒体联盟、创办外文媒体、推动CCTV和CNC的卫星信号在世界各地落地等。诚然,中国国家形象不只有媒体技术因素的弱势影响,比如对外传播力度不够,语言障碍,在国际议题的设置上缺乏主动性等等,但根本上并不取决于媒体。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例子是,尽管美国掌握着全世界最庞大的媒体机器,在2001年以来对中东-波斯湾地区明显加大了媒体传播的投入,但2001年以来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却迅速上升,美国在该地区的软实力受到重大损伤。

事实上,一个真实的国家的形象,不是掩饰、包装,也不是夸大或者低估,而是告诉世界中国是什么,为什么如此,未来如何。在全球化和信息革命飞速发展的今天,铸造中国国家形象,须要挺直腰杆,大大方方地向世界介绍中国,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依托,顺应时代潮流,掀起中国文化建设的高潮,不断为软实力注入崭新的时代精神和世界影响,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换言之,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品味和文明程度提高的产物,只有从根本上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才能真正塑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

同时,向世界说明中国还须要探索公共和人文外交的新方式和新方法。中华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明体系,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柔性化的手段,实现刚性的文化软实力目的。特别是要用老百姓喜欢看喜欢听的文化艺术形式表达中华文化理念,将看上去与西方文化存在深刻差异的中华文化理念,用西方民众熟悉的方式和手法传播出去,成为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道德感召力,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资源。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也为新时期公共外交提供了理论指南。公共外交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外交,十分强调公众在外交中的参与,强调将广大社会公众作为外交的重要工作对象。比如英国在确定其公共外交理念的时候,首先考察了英国在海外面临的“老大帝国”形象问题,然后确立了“创意英国”和“重塑不列颠”的理念,就是公众取向的典型例证。同时,公共外交必须是双向交流,是一个寻求共识的过程。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和一系列信息传播渠道的确立,广大公众完全可以通过大众传媒、互联网、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获得必要的信息,而且在速度上更加快捷,更加深入和完整,外交部门必须把自己和受众放在平等的位置,通过双向沟通和交流在寻求共识,实现政治价值观的塑造和政治行为的引导。近年来,随着中国全面加入国际主流社会,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博鳌论坛、太湖文化论坛等众多人文外交平台的建立,中国公共和人文外交正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是加强中央的"整盘棋"统筹能力

当然,公共和人文外交是涉及众多领域和部门的共同事业,须要转变内外有别的传统外交观念,确立国际国内一盘棋的战略思想,探索立体思维,立体操作,充分发挥政府外交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和改进政党、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团体对外交往工作,打造内外结合、各方互动、官民并举、相互配合的统筹外交,不断拓展中国公共和人文外交的新局面。

做好公共和人文外交,要求必须加强和改善中央的"下好整盘棋"统筹能力。在中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中共是首要的核心因素,否则各种社会组织打着公共外交的旗号行动起来,到头来将陷入四面出击的无政府状态。当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众多造反派组织在外交事务中否定党的领导,踢开党委闹革命,认为“人人都可以办外交”,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外交事件,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公众是公共外交的主体,但公众参与公共外交必须贯彻组织起来的原则,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这是避免公共外交一哄而上和走形变样的关键。在新时期,关键是要积极探索改善中共组织领导的新思路与新机制,不能固守依靠政府机构体系组织公众参与外交的老办法,而是积极思考拓展社会组织体系以改善党的领导的新办法,营造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民参与的外交大棋局。

展望未来,中国外交应该在十八大报告加强公共和人文外交思想指导下,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以人为本和人文搭台,外交唱戏的指导思想,在中共的统一领导下,着手制定实施统揽全局的公共和人文外交战略,充分发挥人文交流的优势,通过大规模的社会交往和文化推广取信于人,用心与心的对话感化世界,让国际社会接受一个强大、繁荣和可以信任的中国。(来源:联合早报网)

作者是中国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主席

    进入专题: 公共外交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952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