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领:教育改造中国,中国引领世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47 次 更新时间:2012-11-21 09:27

进入专题: 中国教育  

柯领 (进入专栏)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人缺少创造性、中国缺少一流的艺术家、哲学家与科学家?中国经济发展缺少著名的品牌、中国的产业升级很困难、中国很难向西方输出儒家文化?中国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战略型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强国?我的看法是“教育改造中国,中国引领世界”。下面,就具体地阐述。

我已经从心理学的角度证明了,美是人的本质,人具有“自然属性、审美属性、社会属性”这三重属性。也就是说,人的成长要经过“自然人——审美人——社会人”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才能算得上是健全的人。显然,中国孩子的成长普遍缺少审美人的成长阶段。据我观察,中国与发达国家最根本的差距就是教育的差距,是人的审美素质的差距。发达国家的教育普遍让孩子由“自然人”经过“审美人”而走向“社会人”;而中国无论是儒家文化(伦理人)还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人)的教育普遍让孩子由“自然人”迅速地成为“社会人”,缺少玩耍、体育、劳动、音乐、文学、美术这种“审美人”的充分成长阶段,结果,中国人普遍缺少超越功利的维度,缺少游戏的心态,目光短视看重眼前利益,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要尽人之性,才能尽物之性,所以,中国各行各业很难出现领风气之先的出类拔萃的人才,普遍老成世俗,思维呆板,缺少纯粹的求知兴趣,生活要求低,行为主要为谋生而展开,缺少理想主义,缺少冒险精神,缺少彻底投入的生命体验,缺少浪漫,缺少个性,缺少创造性,既不野性,又不高贵,顺民,听话,利于官本位的统治,整个民族(包括大陆、台湾、香港、全世界的华人社会)的生活样态与审美趣味主要还是农业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儒家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注重群体主义与人际关系的乡土文化,一种崇尚官本位的文化,一种喜欢大红大绿、大富大贵的世俗味很浓的文化,缺少“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优雅”这样的审美心胸,以善伤真缺少对“道”的追求,缺少对高雅文化的向往与修炼。这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难以走向西方、难以走向世界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有民族高雅的,才是世界的。说到底,今天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教育缺少高雅的品质,只是地方性的,不具备世界的传播性。

其实,审美素质构成人格的核心,它与其他素质的关系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发达国家主要就是自觉与不自觉地把“教育为立国之本,美育为立教之本,审美为立人之本”这三句话用得较好的国家,这是从古希腊开始就形成的教育传统,如欧洲、美国、日本、以色列、加拿大、澳洲与新西兰等,这些国家的型态接近“审美国家”。看看这些国家的产品、社会环境与社会秩序、人民的生活方式、诗歌小说与电影电视,大多充满了美感,有一种“野性而又高贵”的气质,朴素、单纯而又个性鲜明,人民普遍喜欢学习而又追求真理。是教育的品质造就了人的品质,人的品质又造就了产品的品质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品质。

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国家的发展从古到今,主要经历了“自然国家(原始社会,靠力量统治,道德无序)、道德国家(封建社会,靠等级伦理统治,道德他律)、审美国家(宪政民主社会,靠“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伦理统治,道德自律)这样三种型态。发达国家“以美立国”大都相似,发展中国家“以德治国”各各不同。 发达国家让孩子普遍有“审美人”的成长阶段,发展中国家让孩子普遍缺少“审美人”的成长阶段,这就是最根本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其共同的特点是,不重视体育与美育,个体生命普遍缺少体能意志训练与高雅美的升华。这些地方的国家型态属于“道德国家”,有的是集权型的道德国家,有的是民主型的道德国家,有的是宗教型的道德国家,由于文化传统深层价值观的包袱与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和财力不足,或者是社会制度的落后和教育思想的落后,教育出于使社会稳定与谋生的需要重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的学习与条条框框的道德的教化,轻视自由玩耍,轻视体育与艺术,轻视“美感与爱心”的陶冶,轻视自由选择与独立人格的培养,这种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审美趣味普遍低下,缺少人文教养与精神深度,知识单一,能力单向度,人民还普遍生活在”制度“与”文化“以及社会现实的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压抑之中,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消失在群体的整体性之中,失去了能悠闲地享受“体育、音乐、文学、美术、哲学、美学、宗教、科学、技术”等精神文化生活的能力,使得文化、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处于较低层次的运作状态。普遍是功利人格,缺少快乐,缺少个性与创造性,缺少野性与健康的体魄,缺少高雅审美趣味的能力,缺少“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类价值,缺少艺术化的浪漫与求知的爱好,缺少朴素与古典的优雅和生活的恬静,缺少一种由内而外的“贵气”,也就是精神贵族气(相信精神高于物质的一种气质)。主要由于“审美趣味与审美素质”造成了人与人的差距,国与国的差距。人格决定国格,发展中国家的出路是“去意识形态化,回归普世价值,建立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今天的中国,有太多功利的因素在主导着教育的发展,整个社会缺少“童心”的儿童,也缺少“童心”的儿童文学、儿童音乐与儿童美术,我们的教育以“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为中心进行系统训练,培养的是缺少“童心”的小大人。所以,我们可以称今天中国的教育,依然是一种“吃人”的教育,鲁迅先生的“救救孩子”在今天仍然有效。世界上有早熟的儿童,有晚熟的儿童,有正常的儿童。在我看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儿童是正常的儿童,他们很幸运地有“审美人”的成长阶段,而中国的儿童是早熟的儿童,过早地成为语文人、数学人、英语人,成为唱红歌的人,成为意识形态人,成为红领巾人,成为又红又专的人,成为唱同一首歌、穿同样校服、秀同一种发型的男人和女人,成为被分数、被名校、被排名压来喘不过气来的人,成为没有自我、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自我实现、六神无主而又偏偏倒倒行走在大地上的人。当代中国这种与人类文明背倒而驰的教育,还需要从《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种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灾难中解放出来,从僵化的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主导的“课程、教材、教法”中解放出来,从教科书中的普遍的农民审美趣味中解放出来,放弃“政治是统帅,政治是灵魂”这种“以德治国”的落后价值观,倡导“以美立国,以法治国”的价值,倡导一种“野性而又高贵”的贵族精神,倡导多元的唯心主义,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让教育以美为本,让孩子有审美人的成长阶段,努力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升级 ——人的创造性升级——文化升级——产业升级——中国制造升级——文化输出”这是一个因果性的链条。

在我看来,由于价值观的落后与教育体系的落后,中国今天只用了自己潜能的30%,还有70%的潜能有待开发。我相信,通过教育改造中国,中国必将引领世界,一种“新的文明范式”正在地平线上诞生。

美将拯救世界——建设人类高度生态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统一的社会,需要我们通过审美教育在人们的内心营造一个变革的新基地,在这个基地上,美的本体论、认识论与实践论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从这里出发去建造一个以美为本体的世界。事实上,人类的文明发展要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这样四个阶段。现在全球正处于生态文明的序幕期,生态文化是“自然文化、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三位一体的统一。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自然文化达到了人类精神价值的最大值,刚好弥补了西方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不足。中国的书法、国画、诗学、风水、气功、中医、养生、太极、武术、道家的哲学、儒家的心学、佛教的禅学与藏传佛教的修炼体系等都是全世界最有精神美感的文化,如果与西方的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相结合,就能创造出一种融合东西方精神的新文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的东方精神具有最大的文化内涵与外延,将吞并全世界的文化,形成“天人合一的本体论、主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五位一体的综合,人类将建成:天人合一的“市场经济、个人主义、民主政治”三位一体的社会,实际上就是“道家型的社会”,今天德国的政府模式与绿党所倡导的社会发展模式正在全世界带头朝向生态型社会发展。早在几十年前,美国建筑大师莱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德国哲学大师海德格尔、英国中国文明史大师李约瑟、日本第一个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美国后现代的文化大师卡普拉与后现代心理学大师韦伯都不同程度表达过,人类要用道家的宇宙观与思维方式来建设社会,形成道家型的市场经济,道家型的个人主义,道家型的民主政治。显然,中国足可以向全球输出本体论的“天人合一”的文化,这是一种哲学思维,一种文明模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如,生态社会的医学模式是“生态医学模式=自然医学+生物医学=中医+西医”,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自然医学,但是,中医是人类自然医学的顶峰,据我观察,人类的疾病大约80%需要西医治疗,大约20%需要中医治疗,这就是中医正在迅速走向全球的最根本的原因。在全球化时代,当代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生活方式的发展己经走到了极限、走到了最大值、走到了尽头,需要向东方学习与借力才能摆脱困境,西方阳极而衰,这个世界的平的,人类要走向阴阳平衡,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能量是守衡的,东方上升,西方必然下降,这是大趋势。海德格尔曾预言:走出西方哲学的困境很可能需要来自东方一种古老哲学的启示(指《道德经》)。现在世界的经济正在倾向东方,最早工业化发展的西方已经成熟和饱和,欧洲象老年、美国象更年期的中年,亚洲还处于少年阶段,发展才刚刚开始,还需要由农业社会转型为工商业社会与生态社会,还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现在世界的“心”正在倾向东方,倾向中国画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意境,倾向道家哲学、儒家心学、佛教禅学的生命境界,像甲骨文公司总裁劳伦斯·埃里森用风水来规划公司总部的景观设计一样,像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修炼禅学一样,东方“天人合一的修炼文化与思维方式”在西方是一股由弱渐强的风,像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内涵与意境都是中国的,但形式、色彩与表现方式是西方的,二者合一就征服了全世界。依我看,只有美学才能救中国,只有美学才能救世界,只有美学才能让全世界走向“自由、平等、博爱”的大同境界。

2012年11月16日于美国旧金山

进入 柯领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教育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9292.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