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中印战争,印度人被打的很痛,从此有了深深的被害恐惧。这种不健康的思维方式事实上在过去50年里牢牢的束缚住了印度,因此事事针对自己的邻国。这样一个坏脾气的邻居,怎么能让她周边的居民们感到安心呢?印度现在就好像一个任性的孩子天天吵着要糖吃,尽管他的胡子都已经老长了。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中国境内的青藏高原,靠近长江的源头,这条河流入印度境内,就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她在孟加拉国境内与印度文明的母亲河恒河相会。两条伟大文明的母亲河就这样联系在了一起。然而中印的关系却未能如此水乳交融。50年前的今天,印度主动挑起了中印边境冲突,却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场短暂的冲突虽然几乎被中国人遗忘,却对印度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这场失败仍惨痛得令印度不敢回忆,它的阴影依然笼罩在中印关系的上空。
难以释怀的冰川血火 孰是孰非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不应该简单的归结为单纯的边境冲突问题。而应该放到当时的国际大局面下来观察。印度1947年独立后,经过与巴基斯坦的血腥战争,其新生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检验——离开了英国人,印度人也是可以打仗的。整个50年代,印度国力上升势头明显,尼赫鲁发出了“要当有声有色的大国”的豪言。国际上,印度广泛的联合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在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印两国一度“抱团取暖”,更是让整个“不结盟运动”实力大涨,隐隐有成为美苏之外的“第三股势力”的可能性。但也许这种形势一片大好冲昏了印度的头脑。印度开始自诩为“不结盟运动”的“盟主”,容不下中国在不结盟运动内拥有更多发言权,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试图“压中国一头”。两国关系逐渐开始出现阴影。到1959年,印度公然支持西藏叛乱被挫败,两国的短暂蜜月期宣告结束。边境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成为了两国关系彻底恶化的“导火索”。
当时的印度领导人尼赫鲁误判中国的一系列忍让姿态,企图通过中印边境问题上的军事胜利取得国际和国内政治上的加分。这正是《孙子兵法》:“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生动注脚。面对挑衅,毛泽东做出了“一战保30年和平”的决策。
至此,中印两国走向冲突的边缘。
战争进程
战争爆发前,印军似乎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对手在10年前与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在内的16国联军在朝鲜打成平局的事实。一厢情愿的认为中国会继续忍让印度的“前进政策”,不敢在这个“遥远”的战场上与印军交手。似乎他们也忘记了解放军刚刚在不久前平定了西藏的叛乱,显示了强大的高寒山地作战能力。双方对峙阶段,双方的近距离接触中,印军似乎也完全忽视了中国边防军手中精良的自动步枪轻机枪这些当时最先进的轻武器,仍蒙住眼睛般认为自己手里的二战老枪火力强大,足以以一当十……现在来看,印度全国上下在这场战争之前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匹夫之勇,但牛犊终究只是牛犊,碰上了老虎,就算老虎并不想吃了它,还是会被狠狠咬一口的。
战争初期双方在雪线上中国边防军夺取印军设置的哨所的战斗中,印军的表现尚可,尤其是在英国榴弹炮的火力掩护下给中国边防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毕竟这种静态的战线上的战斗,印度军队也很熟悉了。但印军毕竟只是一支从英国殖民地军队演变而来的军事力量,他们对于运动战和步兵渗透战术几乎一窍不通。当解放军的穿插部队突然出现在他们背后的时候,双方的差距一下子体现了出来。一个解放军三人小分队在穿插途中遇到了一个正在撤退的印军炮兵连,战斗结束后,他们报告“那股印军非但不向我投降,还胆敢还击!”,这股“胆敢还击”的印军被这三名解放军士兵打散,丢下大炮和卡车,逃入了原始森林。战争结局,印军三个整旅的部队遭解放军的歼灭。
有很多文章曾描述中国军队兵临新德里,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中国边防军并未向新德里方向发起深入的突击,但是从拿破仑时代开始所有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那就是一个国家的军队主力如果被歼灭,而对手几乎未受损失。那么这个国家就等于向对手打开了通往本国首都的大门。
印度陆军当时在新德里和边境之间,最有战斗力的,就是这三个被歼灭了的旅了。所以印度慌了。印度真的慌了,尽管解放军并没有做出进攻新德里的任何表示,印度已经认定中国的战争目的是冲到印度洋,把中国版图从“雄鸡一唱天下晓”变成“下金蛋的母鸡”了。新德里的政府疏散了,大使馆疏散了,政府撤退前甚至已经开始焚烧文件。同时印度军队则紧急在全国征募预备役军人,甚至还命令北方各邦准备“焦土抗战”了。
现在看看这一幅黑色喜剧般的场景,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就是印度政府当时还完全不成熟,印度这时候的反应就像一只刚刚被猛虎咬了一口的牛犊,可真是被吓破了胆了。
接下来印度反应甚至让中国都感到了意外,印度竟然因为这一场失败就被吓得放弃了自己的“不结盟运动”立场,完全忘记了自己“独立于美苏”成为“第三世界”领袖的雄心,直接跑去向美苏两国同时哭求,要求援助了。
今天中印两国在谈论中国的“主动撤军”行动的时候还有多种多样的说法。有些自以为是的印度人认为是自己“全民抗战”的决心和美国苏联盟友的援助“吓退”了中国人,而明白些的印度人则觉得这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侮辱。而事实上,中国当时这样做既是出于“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交政策的考虑,希望给印度人留个脸面。另一方面,也是完全没有料到印度竟然会不顾自己多年来营造的大国形象,一头倒向超级大国。这就好像两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打架,其中一个突然像三岁小孩一样哭着要找妈妈,这时候另一个也会觉得不知所措吧?
总之中国就这么赢了。大概是中国建国以后历次对外战争中来的最“轻松”的一次。人们回忆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大多会对走麦城记忆犹新,却不太记得过五关斩六将的细节。所以,今天的中国人,几乎已经忘记了这场战争。但没想到的是,喜马拉雅山南边的那个大国,却完全不是这样看的。
苦果 印度独吞
中印战争结束三年后,印度因克什米尔问题和巴基斯坦大打出手,巴基斯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印巴两国巨大的实力差距,巴基斯坦虽然给印度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远远不能阻止印度的攻势。印度人似乎正把被中国痛打的怨气全部发泄在这个和自己本是同根生的邻国身上。
但现实总是比戏剧更有趣,在巴基斯坦最困难的时候,中国通过外交渠道表示了对巴基斯坦的友谊。这次印度人完全没有了“前进政策”时的那种“初生牛犊”精神,而是条件反射般的停止了对巴基斯坦的进攻。这一事件大大刺激了印度“脆弱的心“,促使她向苏联主动投怀送抱,结果整个冷战期间,印度成为了苏联在南亚的一个棋子。实际上这等于已经放弃了“不结盟运动”,也放弃了“第三世界”的理想。可以说,也就等于放弃了“有声有色”的大国梦。
有印度学者曾说:“1962年中印战争之前,我们什么事都和中国比。在那之后,我们就只能和巴基斯坦比来比去了。”
而中国却凭借国力的上升和有理有节,主持正义的国际形象,逐渐团结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最终被“穷兄弟们抬进了联合国”。
“卧薪尝胆”的50年
中印战争并未解决中印领土争端。由于后勤,交通等原因中国军队并未收复我方主张的藏南领土。
而印度在从战争的恐慌中回过神来之后发现自己居然还在这样的大败中保住了一片强占来的领土。于是就如同所有拿了不义之财的人一样,急着要证明自己对这片领土的合法占有,并且一定会努力保住这笔天降之财。
印度在中印边界“小动作”不断。先是允许外国情报机关利用印度为基地,对西藏进行渗透破坏行动。同时在印度境内长期容留西藏独立分子达赖喇嘛等人,宣称西藏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些行为导致中印两国关系长期无法得到改善。
甚至,到了1987年,印度陆军觉得自己羽翼已丰,尤其是70年代肢解巴基斯坦的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胜利又一次让印度感觉已经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更让他们认为看到了希望的就是中国正在和越南进行“轮战”。于是“前进政策”居然又一次开始在中印边界上演。
但双方“擦枪走火”的一场遭遇战让印军再次认清了自己究竟在中国军队面前处于什么位置。那次冲突中,印度的一个营级的哨所被中国的一个边防连给端掉了,之后这个连顶住了印军一个团的进攻。
中国军队迅速做好了收复藏南,歼灭印军两个师的作战准备。
这次,印度“以惊人的速度表示了克制”,主动向中国示好。第二次中印战争没有爆发。
但既然两个大国还存在,其中一个抱着“要报一箭之仇”的孩子心理,那么这条边境就注定了要继续“争议”下去。
今日,印度在藏南地区部署了10个山地师,是世界上最庞大的专业山地战部队。而他们的对面,中国只有一个机械化步兵旅。双方兵力是近20比1。有人评价,印度军队的部署态势就是“用人肉堵住中国战车每一条可能通过的道路”。
但这仍不能让印度感到安心,因为他们对面的那个大国实在给他们留下了太深刻印象,那只名为“中国”的猛虎仍然会出现在当年的小牛犊晚上的梦中,让它每每半夜惊醒。
虽然印度仍然恐惧中国,但毕竟50年时间过去了,当年的初生牛犊已经变成了应该受到尊重的南亚神牛,中印两国以不同的方式建设起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两国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发展。而且存在着经济上的互补关系。
实在没有理由不互相接近。今天的印度是中国第三大铁矿石来源国。中国向印度提供大量可靠实用的机械电子产品。两国的各种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印之间,和平能够带来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
去年印度对华铁矿石出口量降低了50% 究其原因,是印度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要大炼钢铁了。但事实上印度的钢铁工业事实上每年需要的铁矿石根本没有那么多,其钢铁工业产量去年刚刚上七千万吨,相比之下中国仅河北省上半年“瞒报”的钢铁产量就有五千万吨。印度钢铁产业能消化掉它那么多的铁矿石?这件事实际上是印度政府借“保护我国资源不受外国掠夺”为名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事实上我们仍能从中读出那种酸溜溜的心态。
换句话来说,50年了,印度还是没能走出当年战败的阴影。
要做大国,请放弃受害妄想
62中印战争,印度人被打的很痛。从那之后,他们看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目空一切一下子就变成了深深的被害恐惧。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锡金,不丹,缅甸……自己给自己编造出了一个“中国包围印度的珍珠链”的神话……
这种不健康的思维方式事实上在过去50年里牢牢的束缚住了印度,它把自己拴在了“南亚次大陆霸主”的地位上,认为所有邻国都改乖乖听他的话,事事针对自己的邻国。为了对付几乎没有海军的巴基斯坦,还专门买了两艘航空母舰。1998年更是搞了核试验,尽管至今也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印度已经掌握氢弹,但它却似乎非常享受“核大国”的感觉,有点“你要是不被两个以上国家用核弹瞄准的话,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的感觉。
这样一个坏脾气的邻居,怎么能让她周边的居民们感到安心呢?这种形象,你在国际上的发言又有谁会认真的来听呢?印度现在就好像一个任性的孩子天天吵着要糖吃,尽管他的胡子都已经老长了。
中国人经常说:“我们不要和印度比,我们应该和美国比。”一再的强调我们要有“大国心态”。而印度却似乎完全没有这个自觉。这是目前中印关系的主要症结,也是印度外交的最主要症结。
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的话,首先请停止夜夜梦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