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钓鱼岛的重叠主权与中国崛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42 次 更新时间:2012-10-05 19:48

进入专题: 钓鱼岛  

石之瑜  

台北的《中国时报》与北京的《环球时报》分别在9月20日与9月21日两天,不约而同刊载学术界提出以重叠主权处理钓鱼台(中国大陆称为钓鱼岛)的争议。的确,如果不同主体所建构的历史叙述可以重叠,亦即前人的历史舞台既然可以重叠,构成当代历史舞台的疆域空间,当然也可以重叠。

开发出重叠主权的可能性,对于化解中国天下情怀与现代主权制度之间的冲突,可以提供无穷的启发。中国崛起的关键注脚之一,便在于天下情怀的振兴与主权疆域的软化能否成为现实。当然,其间两种概念相互涵化的过程,必然是充满斗争性,徒有浪漫情怀固然不足以自行,但一味仰赖实力却也可能弄巧成拙。

历史是人云亦云的,战胜者的历史与民间的稗官野史并存,政治叙事的宏观历史与文化社会史的微观人文脉络同在,甚至不同国家的史观对于同样的历史人物、制度、概念都讲述出截然不同的情节。这些历史情节是根据当代人的需要所选辑的,真真假假,出于立场者多,出于信史者少,毕竟信史无非也是前人选辑的。

在中国历代王朝周边的其他王朝,无不有自己的历史,他们也都忙着述说朝贡体制,或记载与天朝的互动,但是其间故事情节,每每自有其当代的使命。比如,蒙古国的元朝史充其量只是蒙古大帝国辖下的地方性统治,是以汉人制度治理汉人的一种聪明手段,是方便汉人臣服于蒙古帝国,而不是蒙古文明的汉化。

同理,也像韩国的朝贡制度史所叙说的,朝贡制度不过就是边陲向中心汲取,或中心与边陲相互利用的一种各自充满现实计算的历史实践,故足以证明朝鲜王朝与中国在历史本体上的平等地位。换言之,朝贡制度像是舞台,中国与朝鲜王朝是两种角色,舞台怎么设计,脚色怎么诠释,是当代的导演与主角自己要选辑的。

“历史舞台”当然只是个类比,好像历史是在某个具体空间中在进行,而这个关于历史空间的想像,无所不在与疆域的概念相互构成。以至于不同的疆域概念,就开展出不同的关于历史空间的想像,主导着不同的关于疆域的叙事与主张。而其中,天下的空间想象,正是构成中国历史叙事的主要文本基础。

天下有着无数的王国,所以天子所辖的疆域,与天下各有其疆域的实际统治者,或各个层次的多种形态的统治者,他们之间的管辖必然是重叠的,有的是根据事件分工,有的是根据功能分工,有的是根据时间分工,有的根本不分工而顺其自然。日本学者沟口雄三便指出,天下对公私界线的划分从不固定,可大可小。

疆域管辖向来就不固定

应该说,疆域的管辖要如何分工,在历史实践中向来不是固定的,中外皆然。欧洲历史上的主权如何界定,总是在透过强权对弱者干预的程度或内涵,不断地重新来定义,以至于过去以维护本国人财产作为干预内政的理由,到今天转以反恐或人道作理由,变化不可谓不大,故可说是干预在决定疆域的涵义。

可见,谁可以参与成为主张管辖的一方,不可避免是要有权力资源作为后盾的。这样的权力资源除了是军事与经济力量外,道德、意志、智慧、运气等等非物质性的资源往往关系重大。有资源的没有意志力或道德性,就不能有效参加管辖;有道德性却没有实力的,参与管辖的程度必然受限。

实力的大小,当然又与主体范围息息相关。如果台北愿意与北京合作,则在钓鱼岛/台的争议中,其主体范围便得到无限扩大。假如台北忌讳与北京合作,便只能向东京臣服。相反的,如果东京担心台北透过北京增加实力,反而还会事先对台北让步,以免两面受敌。智慧、时机与胆识的作用,俱在其中。

日本受到的极大限制有二,一是日本的我群意识浓烈,区隔内外的需要较强,因而守土意识比中国人更固执;二是日本政治文化缺乏妥协性,透过谈判协商而调整的纪录阙如,导致重叠主权这样的思想探索无法落实。相对于此,中国受到的极大限制只有一条,就是面子文化常导致升高,升高之后容易失控。

不论是北京或台北,在历史与文化薰陶之下,纵使口中表达的都是绝对而单一的欧洲式主权主张,但是在情感与道理上,仍然深受天下文化的影响,对于重叠主权的安排必有弹性接受的余地。今天两岸都在强调法理主权,不外乎是想在欧洲建构的现代世界中出人头地,争一口气罢了。

如今,在中国崛起的关键时刻,历史与文化传承所保留的天下世界里这样的弹性感觉,刚好可藉以修正欧洲殖民主义时代以降,所赖以瓜分与封锁世界的主权观。振兴天下所带来的,就是从意识上挣脱欧洲殖民主义发明的主权桎梏,将之软化成为天下的一种制度可能,而不再是垄断性的国家目标。

主权是用武力在防守,软化这样的主权意识,必须靠有武力为后盾。唯有当主权不是依赖武力在维系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服务性的制度,则重叠主权方能取得理所当然的正当性,成为世界其他主权疆域的示范。钓鱼岛/台的主权之争,因而可能具有比岛屿及其海疆更为深远的含意。

    进入专题: 钓鱼岛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782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