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生产从传统走过现代一直到当代,遵循着完全不同的加工逻辑,而这个加工逻辑变迁背后所深深折射的则是知识加工中的隐形专制逻辑与封闭主义:从知识生产的“个体生命性”到知识生产的“客体消费性”一直到知识生产的“自我周期性”,知识加工被紧密地镶嵌在一套严密的社会控制链条之中。
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生产源于兴趣和爱好,属于精雕细琢的手工艺品,它本质上与社会各群体中任何一个有志于此的个体生命相互关联,其知识生产绝不是为了消费本身,而仅仅是一种礼物式的经验沉淀、自我体验与群体馈赠,知识生产与个体的生存息息相关,因此,在传统意义上讲,传统社会中的每一个体都是知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他们相互之间的知识交换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群体确认或者是族群仪式而已。
而现代意义上的知识生产则是由市场消费所导引,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类型的知识消费需求,而这些庞大的消费需求逐渐形塑和建构了现代知识加工体系,在这套体系中,“消费决定生产”犹如一条律令一般而彰显了知识加工体系中的角色权利分工关系。作为消费者的民众在知识体系中具有绝对的主体性,他们的知识需求和情感愿望决定了知识生产者们的知识生产缘由,因此在现代社会中,知识逐渐转向,由对传统经典的形而上崇拜而转向到对可确定性和可应用性学问的形而下崇拜,因为普通民众在愈来愈难以寻找到安全感的风险社会中,唯一能够相信的精神依托可能就是具有确定不移性的技术水平与科技含量。因此,这套知识加工体系下的知识生产就不再是以传统社会中的个体爱好与兴趣为依托,知识研究中心就会发生彻底的位移,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生产者中心不可避免的被知识消费者中心所替代,知识生产从纯粹私域的“个人王国”中走出,而逐渐被具有知识权威性的现代大学、研究院所、大众媒体等公共社会的“育婴房”所取代。
如果说这种“消费决定生产”的知识加工律令能够成为社会的常态,那么作为知识消费者的社会民众自然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的喜好将真正促成知识研究的公共关切性,尽管这种关切导因是知识产品最大化的利润追求。但实际上,在当代社会中,现代意义中的“消费决定生产”的铁律将被彻底打破,因为社会民众的选择范围越来越被建构化和菜单化,因为当代个体在消费中心主义时代所形成的生存惰性已经使他们形成了需求表达的无能,即人们越来越无法表达真实清晰的具有独立性的主体知识愿望,因为所有长期为之服务的既往知识产品已经让碎片状的社会民众其独立表达的知识选择能力蜕化,人们在知识服务面前越来越习惯做“单选题”,而不是“问答题”,对社会民众长期知识服务的“单选题”关爱使他们在更为复杂的知识加工进阶中愈发无能无力,而这种无能为力的挫败感却被知识服务的专业化术语牢牢遮蔽,因此民众习惯于相信知识创生本来与他们自身无关,那是专业化知识加工部门的事情,而专业化知识加工后的最新知识产品一定是最卓越的,因此值得拥有。
然而,真的是如此卓越以至于民众真心主动地不得不拥有如此最新流行的知识产品消费吗?不,这实际上是被现代知识加工体系利用社会民众主体性消费表达能力蜕化而刻意诱导出的主体性需求。在当代社会中,被赋予知识权威性和知识生产垄断性的现代大学、研究院所、大众媒体这种所谓的公共社会知识生成的“育婴房”其实就是现代知识生产的流水线工厂,这些服务于现代知识工业加工体系的知识工厂必须遵循 “标准化统一”、“适时性更新”、“批量化产出”、“序列化上市”、“定期性淘汰”的知识制造逻辑,当代公共社会的知识“育婴房”实质上成了现代知识王国中最大的神庙,它们通过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知识工业话语而独裁着当代知识发展的前沿,通过一系列巧妙加工的知识品味模型而主宰着当代社会的文化流行趋势,通过一系列虚拟制造的知识意识形态而控制着当代人群未经独立审视的精神图式,通过一系列广告媒介拟真生产的知识权威而去审判学术独立世界中相关知识论题本身的真伪、优劣与对错。
很显然,当代知识加工体系实际上已经彻底破灭了“消费决定生产”的固有观念,但亦不是“生产决定消费”,而是“生产决定生产”。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已经没有了任何当代地位,它已经沦落为当代“生产”帝国中的一个生产环节而已,其目的无非只是为了促进已上市产品的及时淘汰和下一种序列产品的定期上市。如同知识和技术的时代创造物iPhone一样,在其“一代”到“4S”序列化产品的定期更新和全球同步上市中,我们无非是在其进一步专业化、精细化的知识服务口号中见证了其前一批次产品的被淘汰,这绝不是使用价值的被淘汰,而是一种身份、品味的被淘汰,而这种被淘汰真的是民众真实主体性的消费选择吗?显然不是,知识消费者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对知识生产说“不”,知识生产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中君临天下的“国王”,它业已建构的庞大知识工厂需要不断的膨胀,不断的再生产,因此它必须控制消费并将之作为自身再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从此消费也变成了生产,而生产变成了再生产。
这种知识制造的现代性垄断逻辑不可避免的将知识生产与普通民众二元割裂,表面上现代大学、研究院所、大众媒体及时化的批量知识生产是为了帮助普通民众在当代社会中建构存在意义,增强其在原子化社会中的个体安全感和幸福感,这种知识生产是一种被民众主体性自我需求的生产,然而,事实是现代知识生产根本不需要征求民众的意见,因为,这些批量化定期及时更新的知识消费品从一开始都只是知识生产者严密安排的知识控制网络方案中的既定环节,民众对知识产品的不同反应不过是被序列化知识生产单位所预控着的社会思潮,目的仅仅是为了让下一批次的知识产品在这个平淡乏味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刺激社会心脾,从而让这些被预定上架的知识产品能够一时洛阳纸贵。事实上,当代社会民众已经不再拥有选择知识服务的主体性抉择能力,相反,当代高明的知识加工体系已经将知识需求的表达权收归于自己的生产体系之中,比如每年加冕一本书成为年度优秀图书、每月做一个TOP10的畅销书排行榜、每天更新的各类抢夺眼球的公共新闻与事件、各种档期及时推出的让你感觉到自己很幸福的各类悲情影片与评论、定期推出一个所谓的公共话题然后适时地以另一公共话题而取代之、由各式各样学术经费资助后所定时定量批次化推出的学术成果,这样的知识生产无非是要告诉民众,如果你对此公共命题毫无所知,那么你已被当代社会所淘汰,而这些知识定期化的公共输出也同时满足了媒体、大学、研究院所能够不断刺激知识再生产,至于这些知识是否真的被民众主体知识消费所需要,那只是当代知识加工体系中的一个小小的技术处理环节而已。
原载《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第9期,该文系作者主持的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2BS10)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1SSXT1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