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加强中小学手机管理重在综合施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403 次 更新时间:2021-02-06 15:41

进入专题: 基础教育  

李涛 (进入专栏)  


随着我国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生在享受数字信息带来便利和愉悦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日益严峻的成长问题,给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小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更容易被网络不良因素所误导。鉴此,教育部于2021年1月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手机管理工作,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易引发中小学生健康问题。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网络数字世界的快速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大量的涌入中小学校园。对大多数中小学生家长而言,给孩子购买手机等电子产品绝非难事,但科学管理以帮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却成为了真正的最大困难。尽管手机使用给家长和子女都带来了诸多便利,但过度使用手机却成为了新的社会顽症。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很大程度是由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所导致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2020年教育部对中小学生视力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1.7%。此外,因过度溺玩手机而导致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比例也快速上升,游戏成瘾、色情成瘾、视听成瘾、网络交际成瘾、信息超载成瘾等不同成瘾类型所导致的持续抑郁、躁狂等不良心理疾病在青少年群体中日益严峻,甚至造成一些中小学生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手机管理工作尤为必要和紧迫,《通知》的出台恰逢其时。


二、明确严禁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不断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以有效解决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而引发不良后果的严峻问题。此次出台《通知》对于广大中小学校实施更坚决的手机管控具有重大政策引导意义,解决了一直困扰基层中小学、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认识矛盾,究竟学生能不能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校园?《通知》明确回应了这个疑问:“有限带入”“禁止进入课堂”。即:学校在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的基础上,并非简单采取“一刀切”方式全面禁止,而是在充分尊重不同个体对手机特殊需求的复杂现实下,争取形成家长、学生、学校间有效管控手机的合力,在“家长同意”“书面申请”“交付管理”“禁入课堂”等基础上,确有带入校园需求的手机可有限带入校园。


三、允许手机“有限带入”的基础是细化校园“管理措施”。一方面,学校对于有限带入校园的个人手机要安全统一保管,学生在申请使用个人手机时要做到便利和规范,管理者要切实保证学生在必要特需范围内合理使用手机,切不能让有无带入校园手机成为学生间相互攀比的标准,防止因手机带入与否形成手机非特需使用的特权学生群体,这就需要学校制定和完善明确、科学、便利、监督的管理流程和具体办法;另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完善校园内通讯类基础设施设备服务功能,做到校园内通讯功能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可替代化。如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同时,要做到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四、“德育认同”和“教育引导”是学校手机管理成败与否的关键力量。要帮助中小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网络观,为课堂外和校园外合理适度的手机使用与绿色上网奠定良好基础,核心是要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网络鉴别能力、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校园中的手机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更是一种“关系”和“意义”的承载,不难预见,围绕手机管理方面的彼此不理解很容易引发师生、家校、亲子之间的新矛盾。因此,通过一定形式的“案例警戒”“榜样塑造”与“个别谈心”活动,采取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的学校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学校要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切忌运用单一片面的禁止管控思维和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去管理校园内手机使用,否则难达文件政策初衷。


五、家长须率先垂范以达家校共育合力。在手机等电子产品广泛普及的当下,家长们更须“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成为孩子在校园外学习与生活的表率,切忌自身沉溺于手机和网络之中。家长要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指导孩子合理作息,真正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游戏沉迷和不当行为,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现实中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网络不利因素对中小学生的不良诱导,但我们可通过科学的校园手机管理,帮助中小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网络观,形成科学使用手机和健康上网的习惯。事实上,手机使用本有利有弊,利弊偏好全有赖于使用者本人。作为未来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网络鉴别能力、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等重要现代技能,因为他们绝非未来美好数字生活世界的旁观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涛)


进入 李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基础教育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500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