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时代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就在于以可持续发展视野从理论上阐明中国发展道路及其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的意义和“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探讨中国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经验,并与其他国家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中国通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独特的“中国道路”;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这种文明向度,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国际话语权。
20载弹指一挥间。为纪念1992年通过《21世纪议程》这一历史性事件,今年的里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被称为“里约+20峰会”。这次会议的召开,让国际社会再次聚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业。20年,中国从当初的配角,成了会议的主角。从人类文明史的高度看,可持续发展乃文明自觉和文明自信,是中国近年来的积极追求,从这个人类的重大共同关切入手打造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此其时也。
西方中心论已是骑虎难下
从一定意义上说,以往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动力,主要是文明的代差(Gap),围绕文明代差形成的剩余价值的攫取,则产生了文明竞争和创新。这一模式到冷战结束、进入全球化时代,已告一段落。“世界是平的”,说的是文明的代差消失了——制度的竞争取代文明较量,在第二层面演绎国际关系运行规则,直接考验文明的创新与韧性。比如欧洲,几百年来领先世界,缺乏改革动力了,即便知道要改,也无法有效实施,于是积重难返,发生了今天的债务危机。
长期以来,欧洲将近代以来形成的西方政治文明说成普遍价值,试图将“欧洲中心论”化为永恒。美国继承欧洲衣钵,更是通过全球霸权而将美国意志、西方意志包装为所谓普世价值。在债务危机缠身、发展模式难续的今天,这种对内言多样、对外言普世的西方虚伪,已是骑虎难下。
其实,所谓普世价值观只是西方主导世界以来形成的“欧洲中心论”幻觉和西方的话语霸权,不仅现在,历史上也并未真正实现过。因为“普世”意味着“历史的终结”——这与中西方均认同的文化多样性、文明多元性相悖。
当我们和西方真正处于同一起跑线
面对中国崛起,已有的西方智慧几乎枯竭了,于是冒出了中国崩溃论-威胁论、强硬论-责任论等自相矛盾的奇谈怪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价值标准更乱了。现在没有人铁板钉钉地告诉你什么是共识、什么是进步。美国已经没有这种自信了,欧洲更没有。现在的西方谈论中国,出现了两种阿Q式言论,要么说中国无法提供一套像西方那样的所谓普世价值观,要么觉得西方理论无法解释中国模式,于是抛出“中国例外论”——自己解释不了的就是例外,此乃典型的西方中心论。因此,深入思考中国的原生文明与人类整体文明的关系,是从文明角度思考中国崛起的大课题。
事实上,经过100多年和西方的碰撞,现在我们第一次觉得跟西方在很多方面处于同一起跑线了,面临的很多问题是一样的,比如发展的可持续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等。以前是西方着眼于解决“西方的问题”,中国着眼于解决“中国的问题”,现在各国都在改革、都处在改革变动的时代,或者像布热津斯基所说的处于“全球大觉醒时代”。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里也有类似的话:“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身之用。”(Whenyou give a man a fish,you feed him for a day,but when you teach him to fish,you feed him for a lifetime.)可见中西方思维自有相通性。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会钓鱼,可是似乎都无鱼可钓了!因此,东西方、南北方,都面临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不仅要探讨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且要探讨中华民族如何“为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生活、可持续思维
打造中国国际话语权,总体上可从人类重大共同关切入手。
20多年前,邓小平确立了评判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三条基本标准:“第一,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看生产力是否得到可持续发展。”
如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已从生产力,拓展为三方面基本含义:器物层面,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制度层面,国际、国内制度的可持续;精神层面,生产-生活理念的可持续,代际可持续。一句话,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生活、可持续思维的三位一体,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换个角度讲,可持续发展就是包容,努力实现先发与后发平等、大小国平等、代际平等,改变西方不包容他者、不包容代际的现状,规范好理性及其限度、科学及其限度,把握好发展与消费、意愿与能力的平衡。
中国现时代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就在于以可持续发展视野从理论上阐明中国发展道路及其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的意义和“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探讨中国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经验,并与其他国家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中国通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独特的“中国道路”;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这种文明向度,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国际话语权。
(作者: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