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寄希望于通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释放全社会的消费潜力,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多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使国民收入分配呈现出体制性、机制性失衡,并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突出表现为国民财富分配长期向政府与企业倾斜,城乡、区域和不同行业的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某些领域收入分配秩序混乱,既得利益不断膨胀等。这种国民收入分配现状,不仅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滑,使投资与消费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增大了经济社会风险,构成经济社会生活的严峻挑战。
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需要以民富优先破题收入分配改革。现行的增长方式事实上具有国富优先发展的特征,国家生产能力的提升快于老百姓消费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为:GDP增速长期快于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速;国家财政收入长期成倍快于GDP增速;国有资本扩张速度长期快于GDP增速。应当说,国富优先是一种过渡性的增长方式,它对于做大经济总量、改变短缺经济有着历史性贡献。未来5-10年,中国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基础和前提都在于提升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这就需要确立民富优先的发展导向,加快推进以民富优先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改革,构建民富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第一,加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力度,明显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第二,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尽快让农民工成为历史;第三,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切实改善民生。未来一、两年,能否以民富优先破题收入分配改革,对消费主导的转型具有牵动全局的决定性影响。
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需要着力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人数少、比重低,目前只有20%左右;更重要的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严重缺失,很难支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这就需要尽快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并努力在未来10年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达到40%左右。在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实现这个目标是有可能性的。有研究预测,2025年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有可能达到5.2亿人。在我看来,关键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例如:第一,改革制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税制结构,对城乡居民实施全面的结构性减税,使国民财富更多地向居民倾斜;第二,加强居民财产权利保护,尤其是保障广大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建立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机制,使农村居民通过土地要素增值来积累财富。
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需要以公开透明为重点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从现实情况看,利益关系失衡突出表现在收入分配秩序混乱上。既得利益者希望固化现有的利益格局,希望通过维持现有的某些制度安排,以不断获取所谓合法的高收入。这样,权力寻租就会有增无减,各种名堂的灰色收入也会有增无减,部门利益、行业利益更会有增无减。这些乱象,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国民收入分配公开透明的基础性制度的缺失。以“三公”经费治理为例,多年来之所以步履艰难,成效甚微,重要的原因在于尚未实现“三公”的阳光化。面对利益关系严重失衡的现状,现在到了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进财产公开透明的时候了:第一,尽快建立居民收入登记制度与完善的纳税申报制度,争取“十二五”末期覆盖所有的城镇居民,2020年覆盖所有的城乡居民;第二,未来2-3年全面推进官员财产公开;第三,“十二五”全面实现财政预决算的公开透明。应当说,以公开透明为重点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主要不是技术条件具不具备的问题,而是改革有没有决心与魄力的问题。
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