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超:批评与阐释——解读王小波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45 次 更新时间:2012-04-12 10:26

进入专题: 王小波  

李忠超  

一个时代的自由骑士,一个特立独行的思想者。——题记

今天是公元2012年4月11日王小波逝世十五年祭,同时也是他诞辰六十周年。一直关注着王小波妻子李银河博士的微博,她说最近有很多记者要求采访,她也准备去为王小波扫墓。同时李银河老师也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王小波。几乎每年到了四月都会掀起一股王小波的热潮,网络上报纸上比比皆是。然而王小波之于我们这个时代究竟是意味什么呢?王小波死于心脏病发作,他一个人在写作的屋子里挣扎了几个小时候,口里喊着墙上的白灰,电脑里留下了未完成的《黑铁时代》,他最后的遗产是什么呢?在我们讨论王小波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在讨论些什么?

黄金时代的隐喻——萨德氏的反抗

王小波自己说他写的小说中最喜欢的是《黄金时代》。相信许多人都读过这部小说,同样一相信很多人很难接受他赤裸裸的描写。女性同胞难以接受,如果男性朋友们看估计有些喜欢低级趣味的嫌疑。如果这就是对王小波的一种界定,这篇文章到此就可以结束了。因为你在试图和一个根本无法沟通的人讲道理,不是没有道理而你根本听不进去。没有共同的话语基础,还是免谈。这就像是柏拉图的洞喻,面对墙上的影子,你以为那就是你以为的世界,其实你只需要稍稍回头你就能看见洞口的世界。其实,我这样说何尝不是我以为就是我以为的世界呢?不过,暂且以为我以为的就是我以为的吧,不然陷入这个不可阐释的悖论中,我们就是说上一万年还是绕不出来。

性是一个让人觉得羞涩的话题,王小波的特立独行之一就是把性的伪装全部的撕开,让你看见这究竟是什么?权力的压抑和反抗,恶的存在社会伦理的丧失,个人自由伦理遭受压抑和胁迫,在一个荒诞的时代,一个人,一个有生命的人,应当怎样?反抗,唯有反抗才能确立你的存在。这是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阐释了荒诞世界之后的在《反抗者》中重新确立的一个概念。我反抗故我存在。《黄金时代》隐喻就是关于性压抑和自由解放的宣言。萨德曾经拿世界的恶来终结所有,他试图确立一个荒诞的统治世界,一个绝对的否定,一个“不”的世界。那是因为这个疯子似的哲学家不仅仅把上帝从神坛拉下来,而且让瘟疫流行,让死亡肆虐,世界的恶的存在,逼迫我们行使本能的反抗。萨德说这就是性本能,因此他是一个为性犯罪辩护的哲学家,一个对死刑极其厌恶,对死亡极其憎恨又渴望死亡试图通过恶和死亡终结一切的人。他是矛盾的,同样他也是我们值得敬仰的,因为他在牢狱中生活了二十几年,没有因此而变得疯癫,却因此变得更加的特立独行。加缪因此说,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P43这就是萨德式悲剧的强大力量,王小波的身上也有这种力量。黄金时代,那是一个黄金时代一个丧失了自我意识,全民投入到一种狂热的盲从的运动的时代。个人伦理被取消,一切都集体,然而这种罪恶的载体不是一个人的鼓动。而是意味着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历史“原罪”的烙印。

关于死亡和恶的话题正是因为上帝的存在的这一切都得以消解,但是作为一个没有神的领域,一个无神论的国家。一个消解在信仰缺失和价值绝对唯一的时代,黄金时代的悲剧是在一个人的力量得不到释放,一切荒诞逼迫之下的无能为力的一种选择。一本能的反抗,一种性的反抗。这是在绝对的悲剧行动中一种自杀性质的反抗,活着已经成为一个奢侈,一具行尸走肉的游荡,定然不会遭到世界的谴责。破鞋,你就是破鞋。身份既定,无法改变,社会的普遍认可的标准就是你必须认可的标准,所有的一切都意味着你必须无条件放弃自我的选择,你必须服从。绝对的服从,所以我们看到的一种近乎狂热宗教分子的一种膜拜。人性丧失在自我的世界中,我们何从?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没有给出一个答复,因为时间的流逝终结一切。我们重新开始,一个新的开始就是我们能够认识到之前错误,自我审视的思考,自我反省,自我忏悔。避免悲剧的历史的重演,我想我们在读王小波的时候不能只是停留在一个文学的层面。社会、政治、美学、人类学、伦理学的诸多思考都有助于我们去理解。这不是把文本泛华,也不是取消文本。而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上的思考。你或许会质疑文学是什么的思考。那我不妨说,其实我们对文学是什么是一无所知,我们没有拒绝多元化思考的理由。因此,此时不妨把所有的争论放到括号里。还原到事物的本质,可以尝试福柯的方法去分析。在此不赘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流毒

我们总有一个习惯认为从上面流传下来的就是天经地义的,一切习以为常或者约定俗成的都是合理的。我们曾经意淫全世界,试图解放全人类。可曾想我们连自己都没有认识清楚。

王小波在他的杂文中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流毒的反思,首先是孟子的思想。孟子说,每个人都想着为别人帮助别人。这个世界就大同了,扯淡,如果真的成立我们都为别人服务,那我想问谁来享受这个服务?还有就是人际关系的理论也是有问题的。冷漠的哲学,源自孟子的狗屁理论。当你的嫂子落水了,你是救还是不救。孟子曰,不救是畜牲,救了叫从权。男女之大妨此时也成为一句从权就可以解释的。诸位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深信不疑,读了我的话肯定要拍案而起。

莫慌,我理解你们的心情,无非是想说我对其思想断章取义了。然而,我要说我也是一个传统文化中的信徒,一个崇拜者。但是这和我的怀疑是不矛盾的,可怕的是我们身在一个体系或者思想的理念之中却没有怀疑或者自我否定消解的勇气。因为没有什么绝对的存在,没有完美的。除非是上帝,其实我也怀疑上帝是完美的。但是我如果说怀疑一切,我说的这句话也值得怀疑,因为这就是一切之中的。我们在此又回到了先前的悖论。不过,跳过吧,还是想想我们文化中的一些流毒。不要轻易被某种思想俘虏,不要深信不疑。不要放弃怀疑的勇气。怀疑之后质疑,质疑然后取证,不断充实完满。到达一个完全的世界,或者不存在,或者无法到达。但是这确实可以让我避免走向极端的言论,王小波的启发就是在这一点。他认识到文化中的痼疾,他反思。他在进行着我们忽视的工作,自我的审视。

对知识分子的讽刺

知识分子总是保持一种自以为是的样子,你以为你是谁?高傲的不可一世。现代知识分子似乎被调侃的一无是处,到处都是砖家。不过,如果王小波还在世我相信他会为知识分子说一句公道话,同时还会继续痛斥知识分子的虚伪。因为王小波认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条落水狗在水里挣扎,会有很多人投来石头。一个学者在井底,他会迎来很多的砖头。

这是为什么?

绝对的权力和绝对的自由的之间的必然冲突,知识分子把自己设置的位置是不正确。不过也有正确的,至少知识分子和普通的群众之间是有着一个绝对的差距。这个绝对的差,是无法填补的,事实上这根本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绝对差,或者是价值利益的绝对差。

举一个例子,前几天笔者在诺基亚修手机。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来修手机。因为他刚买了十天就发现手机有问题,放在内存卡中的资料全部丢失。男人很生气,因为这是几年以来的资料。于是找到经销商,经销商说到诺基亚客服来修。男人前后来了三次,手机没有修好,我们碰到他的时候应该是第四次,如果男人没有说谎。

但是,后来男人和诺基亚的服务人员吵了起来。原因是男人要换手机,理由是自己的资料丢失,来了好几次都不能修好,于是断定是手机的问题,可诺基亚客服说,我们先给你一个内存卡用,诺基亚手机原装的,如果这个也坏你下次再来我们帮你打申请报告。男人不同意,因为他不相等,过三天就是十五天试用期,男人担心诺基亚再忽悠搪塞。执意换手机,但是问题是他的手机被摔过,外壳严重有损伤,按照诺基亚的规定这是不能换的。但是,男人却说,我对我自己摔坏手机负责。天哪,这简直就是一个悖论,男人说要对手机摔坏负责,也就是认同了诺基亚摔坏手机不能更坏这个条款。可是男人竟然还要求更换手机,这怎么可能行得通?

我一直坐在旁边听着,观察着,事实上我是这样想的这个男人的心情很是可以理解。同样诺基亚客服维修人员的答复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双方都是在各自的价值利益上而发言。没有本质上的冲突,但是一旦将两者平行就会有个非常有趣的想象。就是不同价值观点是无法在一个悖论的冲突上达到一个一致性的结论,就是两者要是达成换手机的意见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但是,此时我也怀疑这个男人的动机,首先可能他根本就是要故意来换手机的,手机被自己不小心摔坏了,因为又是新买的,所以想来取个巧。这个男人的行动是有计划的,这其实他自己的小九九。其次,资料丢失也只是一个借口,一个换手机借题发挥的借口。然而,诺基亚服务其实也是值得怀疑,他们自己摔坏的手机不能更换有点霸王条款的味道。不过这样看,其实双方都是在各自的利益场上来打算的。

都不对,但是也不能说是错。

我说这么久的无非是想说明王小波意义,知识分子与普通群众之间必定存在一个价值的出发点。一个可以被双方共同理解的点。但是实际上呢,这个点是被忽视的,至少很多情况就像是男人和客服之间的纠纷。我觉得这个例子非常的形象和生动,至于恰当与否,诸位又是否明白,我也不知道。

我唯一知道的是,对话和沟通的困难,是在于一个共同认可的前提和价值观念。如果这个不存在,对话和沟通不存在,只能是没有意义的争吵。

所以这样看方舟子和韩寒的官司,我倒是十分同情韩寒了,你们说呢?

关于王小波有很多的话要说。但是却不得不暂时休息了,因为在这里我发现力量是弱小的,阐释和批判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只是希望更多人开始学会自由骑士的思考,特立独行的思考。但是切记不要自以为是的刚愎自用,切记不要把认为你自己认为的是绝对的正确。

不值得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需要的是不断的审视,充实提高。

纪念王小波,一个自由的精神骑士,一个特立独行的思想者。

南方有嘉木

学思斋话语

2012年4月11日19:12:30

    进入专题: 王小波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2199.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