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南:管窥西方的警察文化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656 次 更新时间:2012-04-09 10:36

进入专题: 公安工作   警察文化   比较研究  

姜南  

【摘要】警察文化研究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西方国家学术研究的热点。西方国家的学者认为,警察文化能够多角度的反映警察与警察工作,因而将警察文化研究作为研究警察腐败、种族歧视、警察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了解西方国家的警察文化研究,对于我国公安文化研究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学习价值。

【关键词】公安工作;警察文化;比较研究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警察文化(cop culture)或警察职业文化(police occupational culture)已经在西方国家成为警务学术研究和争论的热点之一;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虽然西方国家的警察文化与我国的公安文化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但了解和学习西方警察文化研究的成果,对我国公安文化研究和发展不无启发。

一、西方国家关于警察文化概念的理解

西方理论界认为,文化研究的实质就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研究某事物,研究该事物对于人类的意义。警察文化是职业文化的一种;但如何对警察文化下一个准确的概念,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不同的学者对于警察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

(一)警察文化是研究警察与警务的一种途径或方式。学者约翰.柯兰克(John P. Crank)认为,警察文化就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观察、研究警察。柯兰克在其著作《理解警察文化》一书是指出,“警察文化是警察工作的影子,警察是在警察文化中前行的。警察行为只有放在文化的透镜中考察才能发现其意义。“(John P. Crank, Understand Police Culture, Anderson Publishing Co. 1998. Pp2)同时,柯兰克认为,警察文化的功能不仅在于其引导警察如何工作,而且会对罪犯、政府及社会公众等社会群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警察文化就是基层警察的职业文化。虽然警察群体是由不同职务、不同层级、不同警种的警察个体所构成的;但有些学者坚持认为,警察文化主要是基层警察的文化或警察群体的亚文化。学者毛瑞斯.普恩迄(Maurice Punch)认为警察文化就是基层警察的文化,“警察文化通常是指基层(低层)警察的文化,警察文化研究主要关注街头警察的工作能力,团结程度,以及他们留给管理层、上级的印象。”还有学者以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警察文化为例,认为在该时期美国警察中存在的“自我孤立(与社会各界缺少足够的沟通)、多疑(不相信公众)”等特征(Maurice Punch, Cops with Honours: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police culture, PP107)。

(三)警察文化就是警察群体中的亚文化(subculture)。西方警察文化资深学者戴维.阿兰.斯克兰思基(David Alan Sklansky)的研究视角则集中在警察亚文化(Police subculture)上。他甚至认为,美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警察制度创新都是在一种假定(assumption)的引导下进行的;而这个假定来自于对警察亚文化的属性、以及这些警察亚文化对于警察行为的影响。这些假定的内容主要包括:所有的警察思维方式都非常相似;警察多疑、孤立、毫不留情;警察守旧而反对改革创新;因此,对警察的控制必须来自外面,至少警察机构的领袖不能从警察机构内部产生——这些关于警察亚文化的假定共同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美国警察制度的改革,几乎全是针对这些假定而展开的。

二、西方警察文化研究的概况

在西方社会里,最早开始警察文化研究的学者主要有威廉.韦斯特里(William Westly)、鲁宾斯坦(Rubinstein)、斯柯尼克(Skolnick)、贝特诺(Bittner)的时代——正由于他们的努力,才使得警察文化研究在后来成为西方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当时的警察机构并没有对所有研究警察文化的学者打开他们的大门;但这些学者通过与警察机构协商、并得了许多警察机构的支持,从而获得了研究所需要的大量资料。他们撰写的人类学文献资料所描述的警察形象大大区别于人们的印象,因而的研究成果鼓励和激发了全世界学者们对于警察文化的研究兴趣;并且由于他们所撰写文献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或缺陷,因而至今仍被广泛地引用。了解这些早期从事警察文化研究学者的观点,就能够大概了解西方警察文化研究的概况。

(一)韦斯特里的观点。威廉.韦斯特里是最早研究警察文化的学者之一;他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美国警察文化的研究,但直到1970年才公开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韦斯特里对当时美国警察进行了描述,“对公众保持敌意和戒备,将公众看作是被他们监管的对象而不是被他们保护的对象,因而很容易将社会公众看作是一种对他们的威胁”,这导致“同一个地区的警察团结起来、并秘密地进行自我保护”。这种“孤立性”、“保守内部秘密”就成为上世纪50年代美国警察文化的特征,并且影响着警察群体与个队的意识与行为。韦斯特里的成果在发表后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轰动性的影响;但也由于其将警察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简单化处理成互相敌对、以及简单地将美国警察文化特征套用到世界警察文化上而招致了众多的批评。

(二)鲁宾斯坦的观点。鲁宾斯坦是在美国的一个内陆城市进行他的警察文化研究,在1973年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他就警察文化中的“孤立性”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他并不认为警察文化中的“孤立性”源于警察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相敌对。鲁宾斯坦认为,警察文化内涵中的“孤立性”是由警务工作的属性决定的——绝大多数警察在大多数工作时间内都是独立执行警务的,而且在工作中他们不得不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他们只能够与同事保持友好。另外,鲁宾斯坦也发现了警察文化中的“秘密性”特征,但不同于韦斯特里的观点(韦斯特里认为警察是以一个团体的形式对社会公众保守秘密的,取出警察内部成员之间是不保密的,信息在警察内部实现共享),认为警察个体也会保守自己的秘密,即使是对自己的同事。因此,“警察个人的秘密情报,就是他私人存贮的信息,他不会主动向任何人提供该秘密的,除非他自己想找人分享该信息。”因此,警察能够凭此来保护自己的工作;但一旦警察从事了非法勾当,别人也无从知晓。

(三)斯柯尼克的观点。斯柯尼克是另外一位美国本土的警察文化研究者,他是世界上第一位提出“警察职业特征”(police working personality)概念的学者。“警察职业特征”这个概念包括警察工作的三个特点,即职业风险性、权威性和效率性。斯柯尼克在提出“警察职业特征”概念的同时,也承认并不是所有警察身上都具备警察职业特征,但大多数警察都对其所概括警察职业特征的内容都明确地表示了认同。斯柯尼克认为,“职业风险性”、“权威性”导致警察文化的“孤立性”特征——因为警察在工作中所面临的情况是无法预测的,因而可能随时遭遇危险,警察因而倾向于怀疑任何人,这都最终导致了警察在社会生活中的孤立性。警察文化中的权威性,需要警察执行法律时体现出隐含在法律中的纯洁道德,但在实际执行警务中警察从来就不能奢望自己能够坚守法律所需要的道德标准,这也以使得他们看起来虚伪、并激发社会公众对他们的敌意。所有这些都使得警察在社会上变得孤立、同时使得警察成员之间内部变得更团结,这与韦斯特里的论点不谋而合。但是,斯柯尼克的“警察职业特征”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警察在工作中遭受的压力,也即警察工作的效率性。无论是源于警察内部或外部(社会公众)的压力,都要求警察去维护秩序、执行逮捕等警务;而此之相伴生的警务工作中的风险和警察职业的权威,也意味着警察必须按照法律所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去执行警务。斯柯尼克认为,警察需要,以使得法律被执行。

(四)贝特尼的研究成果。贝特尼对于警察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警察的实际职责方面。贝特尼的研究描述了贫民区的警察如何维护该地区秩序的工作情况。班顿(Banton)在1964年提出,警察工作的内容如其说是执行法律,不如说是维护秩序;贝特尼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警察是如何维护秩序的。“警察只是在关键时候才会采取法律行动——只在决定要结束某种违法状态时才会去采取法律行动的,因为警察了解了所在的社区以及社区中的人,而且警察会策略性地使用自己的力量,他们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行为取得最佳的效果——所以,他们在大多数时候会对一些犯罪现象保持某种容忍而不是立即采取法律行动”。贝特尼的研究成果就是将警察工作的两个方面(维护秩序与执行法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执行法律与维护秩序之间并不是彼此隔绝的,而是相关的。但是,贝特尼的研究成果在当前也受到了质疑,因为警察的具体职责有很多,例如,维护秩序、犯罪侦查、风险管理、社区内民事纠纷调解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对警察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不同大学的教授们纷纷加入了警察文化研究的群体,警察文化研究的范围也更为广泛、内容更为深刻。

三、当前西方警察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西方国家中较早从事警察文化研究的学者群体,主要是法学家与律师(lawyer)与社会学家(social scientists);到了1960年代,关注警察文化的学者越来越多,而且他们对于警察亚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刻;进入70年代后,警察文化研究受到了警察机构管理阶层的重视,出现了来自警察机构内部的警察文化研究专家与学者。随着警察机构决策层对警察文化研究的重视,警察文化研究对警察制度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对警察制度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警察文化主题。西方国家关于警察文化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若干个不同的主题。“所谓警察文化主题,就是指那些能够体现警察职业文化的元素的组合,这些元素组合都是从警察职业行为中抽象或概括出来的。”

卡兰克在其《理解警察文化》一书将警察文化主题概括为四大类,第一类主题就是“对辖区进行强力控制”(coercive territorial control),其内容包括“警察的辖区、合法的暴力、警察军事化、打击犯罪”等;第二类主题是“不为人知的背后”,共内容包括“警察多疑(suspicion)、警察职业风险、不确定与不可预测的工作内容、骚乱与骚乱控制、各种诱惑”;第三类主题是“警察的职业道德”,其内容包括“天使还是混蛋——警察的职业道德、警察与社会阶层歧视、警察是否也会恐惧、千人一面——警察与团结”等;第四类主题是“轻松的主题”,其内容包括“警察的个人英雄主义、合法的欺骗——警察工作中的欺诈方法”等。

英国萨弗德大学(University of Salford)的教授米甘.奥尼尔(Megan O''Nell)与南非卡哇祖鲁大学的教授莫尼奎.马克斯(Monique Marks)等编著的《警察文化:新讨论与指导》(Police Occupational Culture: New debates and directions)则对近年来西方国家关于警察文化的研究主题进行了概括,认为第一类警察文化研究的主题是关于警察文化概念的构建与批判;第二类研究主题主要关注了警察文化所造成的影响,包括对警察制度改革的推动作用;第三类研究主题主要是探究警察文化形成的过程与机制,研究警察文化如何产生、发展与传播的;第四类研究主题为新型警察文化,包括私人警察(类似于我国的职业保安)及其它负责安全工作的政府部门中的职业文化。

四、西方警察文化研究对我国公安文化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因此西方警察文化研究与我国公安文化研究之间必然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了解西方警察文化研究与我国公安文化研究之间的不同,分析其中差异的形成原因,对于我国公安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我国公安文化与西方警察文化在概念上的差异。当前,国内学者对于公安文化概念的理解,主要是从哲学角度、从应然层面进行定义的。例如,学者程安辉、曹礼海认为,“公安文化就是特定民警制度和社会物质基础的上层建筑,它是以民警行为和物化行为为外壳(行为文化) ,以管理机制为内在( 管理文化) ,以民警价值为核心( 精神文化) 的总和”;学者孙晓媛认为,“先进警察文化是指人民警察在自己悠久辉煌的历史进程中在履行职责的同时积极创造自己独特的行业文化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价值取向精神内涵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 从应然层面对公安(警察)文化下定义,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对公安民警的期待,另一方面也为公安文化发展提供了方向。而西方警察文化研究中对于警察文化的概念,则是从实用主义、实然层面进行定义的,将警察文化定义为“基层警察的文化”、“警察亚文化”,从而为警察制度与警务模式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例如,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社区警务”取代“警察专业化”是美国警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这与当时警察文化研究中普遍认同的“警察孤立性”的学术观点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正由于警察文化研究者普遍认为警察职业文化中具有“警察孤立性”的特征(即警察机构内部与社会各界缺乏交流沟通),而社区警务正是通过制度来规范与加强警察与其服务对象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方法。

(二)我国公安文化研究的内容与西方警察文化研究主题的差异。国内学者对于公安文化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公安文化体系的构建、新型警察文化的建设方面,期望通过“加强公安群体文化研究和建设,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确立共同的道德观、培育民警精神”,“建立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而西方警察文化研究的内容,则集中在对基层警察工作方式与行为的观察,并通过对所观察到现象的分析,以形成不同的警察文化研究主题,进而加深对警察腐败、警察工作中的社会歧视、警察制度中的缺陷等的了解,以为完善警察制度、改革警务模式,加强警察监督与管理服务。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可能与中西方社会里从事警察文化研究的群体、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的不同有关。在西方社会里,从事警察文化研究的虽然不乏来自警察机构、警察学院的专家学者,更多的却是律师及社会学家,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虽然也注意寻找影响警察行为的正面文化元素,但更注意寻找和发现其中的负面文化或亚文化元素;而在我国,从事公安文化研究的主要是来自公安机关及公安院校的专家、学者,他们宁愿赋予自己建设、塑造充满了理想化色彩的公安文化的重任,而不忍心去寻找公安队伍中的负面文化或亚文化元素。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20年以来我国警务工作的方式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并不局限在警务工作中的电脑、打印机取代了传统的纸和笔以及公安金盾网的建设与应用上面,更重要的是对警务工作模式、公安民警的理念与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安机关警务管理模式正由以前封闭、静态的被动型管理向开放、动态的服务型管理转变。新的公安警务方式强烈地呼唤着公安机关新的文化建设。”把握西方警察文化与我国公安文化的差异,有辨别地借鉴西方警察文化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入我国公安文化研究、进一步推动公安文化发展和完善我国警务工作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学习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安辉,曹礼海. 公安文化建设刍议[N].人民公安报(第八版).2005-11-25.

{2}孙晓媛,先进警察文化的建设与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发展[J].文教资料,2011(7)

{3}John P. Crank, Understand Police Culture, Anderson Publishing Co. 1998.

{4}Megan O'Nell & Monique Marks,Police Occupational Culture: New debates and directions, Sociology of Crime, Law and Deviance, Volume 8.2007.

    进入专题: 公安工作   警察文化   比较研究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理论法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202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大法律信息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