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崇胜: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凝聚共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79 次 更新时间:2012-03-16 07:56

进入专题: 政治体制改革  

虞崇胜 (进入专栏)  

最近几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似乎进入了一种进退维谷的尴尬状态,进又进不了,退又退不得。今天中国的现实,有人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话来形容:“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这是一个可以奋起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危险的时代。”如果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像其他改革一样得到实质性的推进,中国就有可能倒退到改革开放以前的时代。因此,在这样一个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头,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从中国未来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讨论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

去年我曾写文章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强调深化政治体制要破除六大思想禁锢:一是要破除“姓资姓社”的思想禁锢;二是要破除“搞政治体制改革就要亡党亡国”的思想禁锢;三是要破除“政治体制改革特殊论”的思想禁锢;四是要破除“搞民主就是搞资本主义”的思想禁锢;五是要破除“权力分立和制衡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形式”的思想禁锢;六是要破除“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就是照搬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思想禁锢。

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解放思想固然重要,但要真正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还必须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凝聚共识,搁置一些不必要的争论和一些暂时难以弥合的意见分歧,尽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躲不开绕不过,越拖越被动,越拖越难进行,正如有人所言“改革在与革命赛跑”,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再等待了。

根据当下官方与民间的思想状况,我以为应在以下问题上凝聚共识,尽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许多问题是要在改革进程中解决的,许多意见分歧只有在政治体制改革实践中才能获得统一,要用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果来回答存在于人们心中的种种疑惑。

其一,要在政治体制改革必要性上凝聚共识。这个问题邓小平当年在启动政治体制改革时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他说过多次,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巩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中国的改革最终还是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直观当下中国的现实,世情、国情、党情也决定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只能往前走,绝无可能退回去。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几乎都会涉及政治体制的弊端。不仅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需要政治体制改革,而且清除体制性障碍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观念的更新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甚至实现社会公平、切实保障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等等都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因此,对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坚定不移,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充分认识政治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二,要在认识外部环境压力上凝聚共识。苏东剧变和冷战结束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中国可以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利的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后,必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加以利用的大国,中国承担的国际义务和政治风险随之也会加大。作为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最近几年政治体制改革搞得有声有色,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相当的成效,这既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也会增加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压力。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遭遇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之后,正在进行旨在激活其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尽管这不一定能够缓解他们的危机,但至少说明人类都面临着优化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共同任务。真正有生命力的政治制度可能会从这场世界性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调整改革中脱颖出来。所有这些,在外部环境上无疑增加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压力,当然这也是动力。

其三,要在肯定政治体制改革成果上凝聚共识。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有过精辟的总结。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的当家作主。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深入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我们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我们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渠道。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党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我们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在这里,胡锦涛肯定了改革3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这是事实,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否则就难以解释中国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深层原因。因此,只有充分肯定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才能坚定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信心。

其四,要在政治体制改革性质上凝聚共识。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推不动,是由于有些人错误地吸取了前苏联政治体制改革失败的教训,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苏联解体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结果,进而认为中国搞政治体制改革也会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从性质上讲,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明确,政治体制改革不同于政治革命,它不是要改变既成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主体的地位,而是要通过改革消除既存政治体制的种种弊端,真正的科学意义上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不会改变社会主义性质的。苏联的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体制改革,而是政治上的“改弦易帜”(即放弃社会主义旗帜)。因此,在政治体制改革性质问题上,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身健体的政治过程,绝不是要放弃社会主义的旗帜。

其五,要在搁置意识形态争论上凝聚共识。当下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往往被涂上意识形态的色彩,也就是所谓“姓资姓社”的问题。如果坚持要讨论清楚“姓资姓社”的问题,纠缠于意识形态的争论,政治体制改革是搞不成的。因为正如前述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性质的认识一样,如果不能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就会老想着这样改下去是不是在搞资本主义,或会不会走向资本主义,一旦有了这种担心,政治体制改革肯定搞不成的。因此,既然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就必须搁置意识形态的种种争论,认定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而不是搞资本主义,全心全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其六,要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措施上凝聚共识。政治体制改革从哪里开始,突破口在哪里?大家都在找。实际上,政治体制改革从哪里开始?这是一个假问题。你不准备改革而要找从哪里改革,那是永远找不到的。只要你真想改革,那么,路就在脚下,当下政治体制中哪里有问题,就从哪里改起。改革的问题只能在改革进程中解决。你不动,你不改,永远改不起来;你要真改,马上就可以改起来。当然,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决不能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唯一目的是解决我们现实中遇到的问题,给今后的科学发展开辟新的空间。我们不求轰动效应,不慕虚荣,不图掌声,这样的改革才会确保我们把改革的资源用在最迫切的方向上,把改革的力量用在最需要的节点上,即使走错一两步,也能及时发现,不至于在错误的方向上走得太远。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政治制度,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但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不完善,仍然处在发展过程中,作为基本政治制度实现机制的政治体制,更是必然存在诸多落后于现实要求的弊端,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既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更需要结合中国的政治实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改革政治体制中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种种弊端。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不在于其固守多少所谓本国特色,而在于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改革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上,与时俱进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作者:武汉大学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3期

进入 虞崇胜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政治体制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130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