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春松:旧邦新命:中国哲学的问题与方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72 次 更新时间:2012-01-04 11:32

进入专题: 中国哲学  

干春松 (进入专栏)  

自从21世纪初的"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大讨论之后,中国哲学(狭义)一直在寻求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之间的新方向,试图从内涵和外延上寻求突破。

内涵式发展是指在原有研究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比如近年来,清华简和北大简成为继郭店竹简和上博简之后新的研究热点。因为新出土的文献和传世文本的对照和结合,为先秦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新角度。虽然这些简的来历和历史定位还有待讨论、论证,但是从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召开的与出土文献相关的专门讨论会来看,这些文献对丰富人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儒道思想的变迁有十分重要的贡献。

外延式发展是指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开始引发学者兴趣,值得注意的是陈少明教授关于"古雅"和"怀旧"、"怀古"等问题的研究。与前几年贡华南先生对于味道等问题的关注一样,这些议题并非属于习惯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研究论域。或许我们从法国或德国的一些哲学论著中能看到相关议题的讨论。基于将经典置于历史情境中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思想倾向中的一些关键性的情感现象进行哲学上的思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为中国哲学研究的核心,2011年儒家政治哲学和儒家宗教向度的问题依然引人关注。在现代中国的思想谱系中,儒家的问题以其思想本身的丰富性及其与现实政治的关系而不断引发学者研究的兴趣,并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

如何理解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一直为中国哲学界所关注。对此,方克立教授提出的"马魂、中体、西用"说引起了一些争论,支持者认为这样的框架可以有效地解决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张力。但也有学者对于"魂"和"体"的关系表示质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设立,围绕"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讨论和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传统研究呈现了新的特点。比如,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之间的互动。

同时,国内学者对于加强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以问题为导向来建构现代中国哲学的方向深表认同。2011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联合召开的"西学东渐与马克思哲学的传入--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上,与会学者从哲学的特性、中国哲学的使命等角度,充分肯定了打破学科壁垒、以中国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构建中国价值的方向,这将会为狭义的"中国传统哲学"和广义的"中国哲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形态。

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而相比之下中国的文化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处于"旧邦新命"的阶段,中国哲学理应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持续动力的思想支持,这也是中国哲学研究者的使命。

进入 干春松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哲学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总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879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