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鹰:“没有农民的中国”将会怎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17 次 更新时间:2011-11-26 17:13

进入专题: 农民  

秦晓鹰  

如果在不久的将来,出现了一个“没有农民的中国”,你会相信吗?

这,并不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故意打的诓语。日前,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会的参赛报名单位中,深圳市表示不参加,原因是“我们这里没有农民”。据说,持同样理由也曾经考虑不派代表队参赛的,还有两三个类似的城市。这其实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它意味着一个没有传统农业、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的中国,极有可能出现在可以预测的未来。事实上,有关权威部门和研究机构已经对中国人口构成的前景做出了初步判断,即在今后15—20年,还将有5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脱离传统的农业,而转入包括现代农业在内的各种现代产业,其中有相当部分索性进入城市而变为城镇居民。据统计,迄今为止进入城镇打工就业的中国农民工已达 1.5亿人,脱离传统农业的农村人口已达2亿之多。如果再加上前面所说的“5亿”,这种转型式农村人口就将达到“7亿”。诸位想一想,到那时,一向号称有七八亿农民的中国还是今天这番模样吗?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没有农民的中国”,并不是没有农村的中国,更不是没有农业的中国,而仅仅是指中国没有或基本上没有了从事传统农业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农民。绿野平畴的农村依然存在,只是变成了农场或农庄;炊烟袅袅的农舍依然存在,只是主人成了农业产业化的工人和商人。

所以,甭管你是一位终日操持柴米油盐的家庭主妇还是一位腰缠万贯的企业老板,也甭管你是一位不问稼穑的儒雅贤达还是一位蓬头垢面的拾荒者,更不论你是西服革履的官员、一身光鲜的“白领”,还是挤地铁公交车的上班族……恐怕都应该也必须想想,当这个“没有农民的中国”到来时,它将会给你我他,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给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带来怎样巨大的变化!

“没有农民的中国”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影响既有短期与长期两种,同时又有正负利弊之分。低端制造业中的熟练工种的就业形势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持续紧张,但城镇中各类服务(特别是公众生活有关)的行业则会蓬勃发展。同时,伴随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型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小规模的农业养殖业都会向大规模的产业化目标大步迈进。而这种产业化商品化的链条式推进,又会在农副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加工制造上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长远看,它对中国经济的健康、转型和发展,将会提供一种强大的、具有持续性的保证。

不过,笔者以为,影响最大的,还是它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如果在不久的将来,有近7亿的农民大部分进入大中小各类城镇成为市民,少部分转变为从事大规模商品农业的产业工人、工商业者和企业家。那么,面临这一趋势和挑战的,首当其冲的将是中国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割断了传统的血缘与地域关系的“农民”,将出现全新的社会诉求。这既包括生存诉求,也包括以维护劳动者和新工商业者权益在内的各类政治诉求。城乡生活的一体化所带来的人的自主独立意识的觉醒,使中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变革、中国的公民权利维护和民主法治建设都会不可避免地“被加速”。这种“被加速”的过程既是对社会管理和组织系统的检验,更是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执政理念和执政水平的全面而严格的考验。

当然,一个“没有农民的中国”也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复杂的社会问题,那就是所谓现代“城市病”的加剧与长久存在。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最稳固载体的农村生活一旦解体,就要面临市场规则和商品交换原则的冲击。大量的流动人口置身于与农村生活迥然不同的“陌生人社会”,危机感陌生感和新鲜感会同时涌来,这就会使家庭内部温情和外部社会冷漠的二元精神格局更加严重。伦理观念的更新和重新建构过程,会使全社会陷入一种精神真空又手足无措的窘境。近年来,不少农村进城务工者和其他流动人口因种种原因逃离了“北(京)上(海)广(东)”,但不久,又陆陆续续返回“北上广”。这种看似怪诞现象的不断出现,其实就是这种具有中国特色“城市病”的最生动的写照。

不久前,笔者曾有机会与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进城打工者进行了较深入的接触,其中也包括不少在城市工作后重回家乡又再次“回归”城市的农村青年,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谈到这样的心路历程:在城市,他们面临着买房压力、户口歧视、子女教育机会不公等问题,但回到农村后又感到家乡也绝非世外桃源。城乡间的巨大落差让这些返乡者很不适应。在城市,人们尽管背负着经济压力,却能满足一种无法替代的精神需求。这并不仅仅在于城市生活拥有更多的文化场所,更重要的则在于城市生活更加开放,也更加包容,他们在这里还可以找到更多价值观相近的群体,相近的命运使他们在经济高速发展中能够免于精神上的荒芜。在城市里为客户服务的时候,交易相对简单。而回到乡村后“拼”的全是熟人和关系,甚至还有所谓酒桌上的“功夫”。他们已经完全不习惯了。“回不去了!”这几乎是每个人与我交谈后得出的结论。尽管这个结论显得有些无奈却又十分真实!

总之,如果出现一个“没有农民的中国”,其实质就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完成。发达国家经历这个过程用了一百三四十年,而中国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始,仅用五六十年就要完成,这意味着什么呢?笔者以为这意味着中国将迎来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在这场前无古人的社会巨变中,必然会有无数的前无古人的悲剧与喜剧的同时发生。这可能是城乡差别趋于消失的悲喜剧,但处理失当,也会出现不可想象的社会断裂。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进入专题: 农民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720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