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研究生会:中国官僚文化的舞蹈池

——兼论谁才是权力的狗奴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72 次 更新时间:2011-11-25 19:28

进入专题: 研究生会  

刘晨  

一、

在我还在读本科的时候,我至始至终都没有加入一个蕴涵着官僚制度的组织,只是在当初巴曙松先生所在的那个“记者团”做过一个星期的记者,而后就觉得这的确不是我自己想要的一份“兴趣和爱好”,故此毅然的诀别。随后,就主动的加入了一个刚刚起步的,由国家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管的一个“人文与思想”类的组织。并且在里面一待就是三年。不离不弃,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也就是说,大学本科时,除了完成自己本专业的课程和学业外,就是着手来进行人文学社的工作和《沉淀》的编辑等事宜。

二零一一年的九月,有幸来到秦晖,党国英,金雁、顾颉刚、孙本文,白奚等人的母校,攻读社会学的硕士研究生。在我入学的时候,远在中央某党报评论部工作的一位挚友给我建议,让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加入以下校研究生会。并且,我自己也的确很好奇于那种所谓的官僚文化。因为在之前,我非常的排斥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原先的组织内也很少会有这样的“气息”存在。不然,我经过反复的思考,在研究生会招新的那一天,我报了名,并且最终以优异的复试成绩入选校研究生会。最后,把我分配到(结合我自己的专长)《兰州大学研究生学志》中做这份学术期刊的编委。

本来,我的确是没有打算有什么过多的“参与到校研究生会中利益博弈”的漩涡中的,但是,身处这样一种环境(高度的“科层制”),所以与倪萍一样:躺着也中枪。在这其中已经呆了半个学期(将近),但是已经深感不适。朋友都说:你应该适应,而不是去反抗。无论是适应的反抗,还是反抗的适应,都几乎解决不了那份内心的不安。

二、

这个研究生会的行政体制结构就是:校团委书记——副书记——研究生会主席——常委——各个部长及副部长——干事(部员)。粗略的分可以是六个等级,每一个等级都意味着一种身份的高低和话语权的大小。一般而言,研究会主席是受命于副书记,而平日书记是很少去接触的。因为越过副书记去找书记,这样就使得副书记很没有面子,而你这个所谓的主席就不好过了。以此类推,如果干事不找你的部长而直接找常委,那么肯定也是“不把部长放在眼里”,也“吃不了兜着走”。平日里,如果有什么事情,不能直接给常委反应,一定要把想法与意见先交给部长看过之后,再上交给常委。就连你对研究生会的发展建议也需要如此,因为部长怕出现“不和谐的语句”,然后挨批评。这建议里面的用语与措辞,都需要反复的斟酌,不然也会有“麻烦事”。

在召开日常会议的时候,如果有副书记列席,或者是研究会主席列席的时候,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不是提前就是提前,这是无话可说的,因为他们都是“因为有点事,所以提前走”。作为下属的人员,全部起立,然后在他们的招手中目送这几位“显赫的人物”。如果不起立,目送,那么就是不敬。而平日里开会,除了有意识形态的渲染,譬如说“你们做这个是一个光荣而伟大的事业,你们是这份杂志的开创者和元老”等等话语来“煽动”下属的积极性与对这份“工作”的认可。(也就是个人价值在这个集体中得到了认可与体现)其实,当这些政治话语冒出来之后,许多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包括研究会主席在的时候与不在的时候,那些所谓的常委,部长,成员都是“两个模样与表情”——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后不知又是使什么脸色与语言攻击。人与政治的暧昧之实,就体现的淋漓尽致,至善至美,好不和谐。

三、

实话说,当初来自于那份“北京的建议”(加入研究生会),是因为他也是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中得到的那些体悟,明摆着是让我谙熟这其中的道道。而我自己,也是抱着一份去体验其中的道道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原先在那个地方接触了不少其中的道道,所以现在的这个“道道”早已明晓,只是久久不愿说出,想必很多同仁也是深有体会。

俗话说,大学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那么,研究生会怎么不是中国官僚体制的缩影呢?《南方周末》曾经刊发过一文,其主旨大约就是“学生会是腐败的预演场”。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官僚文化的传递性与同化性。当你不是这样的时候,你就难以晋升,当你晋升到所谓的领导后你也就被同化的差不多了,你也就会学来的这套“官僚文化”去继续同化和要求新成员。这种恶性循环的逻辑实在是太清楚不过了,只是我们还需要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肃清与追问:是不是越是欠发达的地方,越贫困的地方,这种官僚文化就越浓厚。这个问题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有过提及,因为两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与兰州大学)所处的地方不一样,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接触的外部世界(比如对“民主”等认同感)也不一样。虽然有网络,但是还是能够看得出当地的“思想观念之落后”的体现之处。其中,官僚文化的浓厚与否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既然如此,也只能说去继续寻找一个适合心灵安居的地方,特别是有一个与你的价值观念,习性,及适合你的一个地方去发展与追求。当然,再怎么逃也逃不出“体制”。只是这种文化能弱点(建设“文化强国”应该改为“建设官僚文化强国”),那么就是最理想的“心灵居住地”了。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作于兰州

(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的组织与刊发的媒体无关)

    进入专题: 研究生会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众生诸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7185.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