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兴雨:现代性语境中的我国政治现代化及其路径选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13 次 更新时间:2011-10-17 12:41

进入专题: 现代性   政治现代化  

韩兴雨  

摘要:政治现代化是指各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由低级向高级、由传统向现代不断发展变化、上升前进的政治文明运动过程,其实质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西方现代性理论的核心理念是理性主义、自由主义,它们构成了西方社会政治现代化的理论基础。现代性精神在高扬理性主义、自由主义,促进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又孕育了自身无法克服的困境,从而遭遇后现代性理论的强烈批判。因此,超越现代性、正确对待后现代性、回收利用前现代性是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路径选择。

关键词:现代性;政治现代化;路径选择;理性主义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政治现代化是指各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由低级向高级、由传统向现代不断发展变化、上升前进的政治文明运动过程,其实质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1]近代以来,我国在西方列强的炮火进攻下被动地拉开了政治现代化的帷幕。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政治现代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政治现代化的步伐。经过近170年的发展,尤其是建国60年以来,我国政治现代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民主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法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政治参与范围进一步扩大。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呈现出新局面,对政治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我国政治现代化相对于经济现代化进程来说相对缓慢,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利因素,并且日益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和政治精英们的激烈批评,加快推进政治现代化成为当前我国政治建设的重要主题和中心内容。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至始至终受到西方现代性价值观的强烈影响,特别是在当前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地位的境况下,西方社会政治价值观受到国内许多精英人士的顶礼膜拜和极端推崇,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盛行。然而,当绝对理性主义的工具论价值导向致使世界现代化的进程陷入严重发展困境、当现代性遭遇后现代性彻底批判之际,如何正确对待现代性、实现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超越,选择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及人类终极价值的政治现代化路径来推进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思想理论界必须予以深刻思考的时代主题。

  

一、政治现代化理念辨析

  

政治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发展过程,即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现代性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在西方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现代性精神构成了西方社会政治现代化的核心理念。现代性精神根源于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其基本理念是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其中,理性主义是现代性的根本特征,自由主义是现代性的第一要义。[2]现代性精神为西方政治现代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支撑西方社会政治发展及政治现代化的理论动力。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学者们就提出了一个理性主义的政治现代化概念,其最初的含义是现代工业社会区别于传统农业社会政治特点的总和,像民主化、法治化、科层化等。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 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包括权威的理性化、结构的分化以及政治参与的扩大”[3]。从政治学的角度去看,现代化是指现代民主政治的建立,即大众民主参与的扩大,民主的法制化和权力权威的分化。[4]现代性精神对于解构宗教的神圣化、弘扬人的主体性、保护个人的自由、生命、财产等基本人权、创造社会财富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促进了西方社会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现代性理性主义内在地隐含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矛盾与分裂。以各种技术手段、以征服自然为目的、满足人类功利需求的工具—目的理性主义在整个社会建构了以追求效率为目的的官僚行政体制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异化社会控制体系,给人类带来的是一个无情冷漠的、异己的物质世界,造成了社会关系的彻底物化与异化,并由此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主体意义危机和社会道德危机。乌尔里希 贝尔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风险的社会,而社会的风险源于现代社会的理性主义价值观。理性主义的工具论价值导向致使世界现代化的进程陷入较为严重的发展困境之中,过分的民主化也往往走向其反面。[5]诚如马克思所言,“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6]约翰 穆勒在其著作《代议制政府》中表达了与马克思同样的观点,认为建筑在现代性精神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在追求社会财富的同时会伴随着社会道德水平的降低。

西方现代性所倡导的另一核心价值理念是自由主义,它以天赋人权来论证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自由主义认为,“首先,对于个人自身而言,由于认定个人的自由、财产等权利属于一种“自然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不可剥夺的,因此个人对于一切事务来说,是最为根本的、高于社会与国家的存在。其次,对个人与外部国家的关系而言,基于对个人权利的捍卫,自然得出国家不得干涉、侵犯个人权利的结论,而要做到这一点,国家的统治(具体表现为政府)就必须得到被统治者的同意。”[7]人们据此认为人权高于主权。这一理念经过霍布斯、约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论证,成为西方社会政治制度设计的思想基础。客观地说,以自由主义价值理念建立的西方社会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极大进步,它在保障公民的民主、自由、财产、平等基本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等方面为众多理论家所肯定。经过长时间的制度建设,当代西方的民主制度相对完善,特别是在保障个人权利等方面进步巨大。但是,根源于天赋人权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理论困境,这是因为,首先,天赋人权理论所尊奉的理性主义原则难以贯彻到底;其次,天赋人权的普遍性要求与现实的相对性难以找到明确而又合理的结合点;再次,如果人权具有普遍性, 那么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人权标准, 这个标准因符合人性而能被各种文化传统接受, 而不必担心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别。但这是不切实际的。在当今世界,由理性所构筑的普世主义价值观成为一种新的霸权,从遭到后现代性理论的抵制和批判。总体来说,西方政治现代化基本理念的思维范式带有明显的“欧洲中心主义”、“美国中心主义”特征。由于现代性精神自身的理论缺陷致使西方政治现代理念带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由此决定了中国政治现代化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现代化道路。

  

二、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选择

  

目前学术界对现代化的理解存在诸多争议,一般认为现代化主要包括社会领域的世俗化、社会关系的制度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的城市化等内容。现代化实质是一个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观念现代化以及社会关系现代化等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关键,文化观念及社会关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完成。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历史选择,这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首先,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报告同时还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民主参与意识以及责任意识,需要培养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党和政府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充分保证人民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扫除人民政治参与的制度障碍,确保人民政治参与的渠道畅通,同时要扩大人民政治参与的范围。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成为推动我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其次,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基本途径是执政为民。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风险,对我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重挑战。建立透明、高效、廉洁、负责任的政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成为能否更好地服务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首要任务。当前,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政治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加强对各级政府的监督是我党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推进我国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是完善政治权力监督与制约的首要途径。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河北三鹿毒奶粉等突发事件警示我们,只有加快我国政治现代化步伐,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

最后,是经济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为政治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政治体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越发明显。政治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导致腐败发生,进而造成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改革成果分配不公,极大挫伤人民的积极性。为确保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坚决惩治贪污腐败;加快法制化建设实现利益分配的合理化,防止两极分化。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遭受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迫切要求各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交流民主化,这些都向我国的政治现代化提出现实要求。

加快推进我国政治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我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性,选择合理的路径成为我们必须思索的问题。

  

三、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我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与西方社会政治现代化核心理念自由主义有着本质区别。同时西方政治现代化理念具有很大历史局限性而缺乏普适性。因此,我国的政治发展必然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我国政治现代化选择什么样的路径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如何对待我国的文化传统、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对待中国文化传统。西方现代化理论中关于“传统现代”二元对立的两分法,是分析所谓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差异的基本公式。在这个二元对立的公式中,凡是代表“坏的”、“落后的”、“负面的”东西,都处于“传统”的一极,是“野蛮的”;凡是属于“好的”、“进步的”、“正面的”东西,都处于“现代”的一极,是“文明”的。[2]现代性意味着与“传统”的“断裂”,“如果想要进步就必须忘记过去”。受现代性断裂性思维方式的影响,打倒传统成为人们现代化过程中的号角。这种对待文化传统的非历史主义思维方式给我们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失,教训是极其惨痛的。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国家生存发展的血液,是民族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人民大学戴逸教授认为,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认同性。各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彼此吸收对方的文化成果,文化的融合为政治认同提供了基础,为各民族之间的发展起了持久而巨大的亲和力、凝聚力。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文化没有发生断裂,这也是为许多西方理论家所羡慕。当然,我们并不否定文化传统也意味着一种发展的惰力,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的保守因素。因此,我国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要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传统,做到文化自觉。 其实,现代和传统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传统向现代的发展体现出连续性、继承性。世界现代化进程充分说明,各个国家的现代化都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其表现就是由于各国独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从而使各国的现代化既有共同性也有其独特性。

其次,科学对待西方现代性与现代性。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现代化搞意识形态对立、拒绝西方现代性是不理性的,同时忽视西方现代性的理论困境和我国的文化传统完全移植西方政治现代化模式是很危险的。全球化把世界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种文化在交流中求同存异,尽管价值观不近相同,但是可以取得某些共识。因此,任何国家都要在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中促进本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还比较漫长,民主化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西方社会政治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给我们提供非常有益的理论视觉。具体来说西方政治现代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行宪政民主。宪政的根本原则是法治与限政,即奉行宪法至上、建立有限的负责任的以营造良好环境为主的服务型政府。约翰 穆勒在《代议制政府》指出,自由主义不是要求建立放任自流的政府,而是建立有限的负责任的政府,同时指出代议制政府是当前最好的政府形式。他还指出好的政府形式不一定产生好的效果,但不好的政府形式决不会产生好的效果。20世纪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在谈到政府的作用时指出,“自由主义的论点,是赞成尽可能地运用竞争力量作为协调人类各种努力的工具,而不是让事态放任自流”[8]。第二、实行完善的竞选制度。民主的核心是权力的产生方式。塞缪尔 亨廷顿认为公开、自由和公平的选举是民主的实质。第三、实现大众化参与。广泛的政治参与是政治成熟的表现和政治稳定的需要。第四、形成成熟的公民人格。穆勒指出,好的制度必须具有成熟公民人格的人来执行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因此,培养公民的理念、锻炼其能力才能使良好的制度得以良性运行。

后现代性,又被称为高级现代性、自反性现代性。后现代性作为对现代性自身矛盾的一种反思,为我们深刻理解现代性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或思维方式。总体说来,现代性追求一种普世性价值,而后现代性强调差异性、多元性。正如齐格蒙特 鲍曼所说“自由、平等、博爱是现代性的呐喊。自由、多样性、宽容是后现代性的休战套语”[9]。哈贝马斯认为,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必须坚持的。西方现代性所发展起来的理性,对于我们来说,正是我们所缺失的,我们的理性还远未发展到走向其反面。因而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后现代对现代性的批判, 不可全盘接受后现代性的话语。

那么,我们如何对待西方的政治现代化模式呢 艾森斯塔特教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视角,他在其著作《多元现代性》中提出,现代性没有唯一的标准,它是多元的。他通过对美国、日本、印度、中国、伊斯兰等国家的现代化比较研究之后提出这些国家的现代性与最初产生于西欧的现代性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西方的现代性核心理念都与这些国家的传统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各国的现代性都呈现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哲学家欧克肖特看来,任何政治制度都是无法在全世界输出和移植的,因为它们实际上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生活方式,扎根于民族传统,因此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单纯引进西方的科学与政治制度就可以解决的。[10]

我国政治现代化要对我国的文化传统、西方的政治现代化理念采取科学理性的态度。借用大卫 莱昂的话说就是正确对待现代性、科学反思后现代性、回收利用前现代性。具体来说就是我国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要立足我国的文化传统、正确对待西方现代性中的反映人类社会发展普遍价值的合理成果、积极借鉴后现代性理论从而实现对现代性的超越。(10月16日,由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举办的首届全国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会议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与科学发展”,参与代表是全国各地获奖优秀论文的作者。本文是获奖作者河海大学韩兴雨的论文)

  

参考文献:

[1]高珊.政治现代化语境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探析[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6):54.

[2]周穗明等.现代化:历史、理论与反思----兼论西方左翼的现代化批判[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166-172,262.

[3][美]塞缪尔 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92.

[4]张琢、马福云.发展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

[5]王浩斌、王飞南.和谐社会与我国政治现代化的伦理生态形塑[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9).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4.

[7]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

[8][英]哈耶克著,王明毅译.通往奴役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

[9][英]齐格蒙特 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49.

[10]尉利工.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中国的现代化[J].理论参考,2007,(10):21.

    进入专题: 现代性   政治现代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527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