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明显陷入了一个僵局。打破这一僵局,有两个路径,一是回到改革前的老路上去;二是以毫不妥协但周全布局的深度改革来打破这一僵局。
目前中国存在着向两条路径分道前行的可能性。显然,中国没有选择前一路径的理据。
但启动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谈何容易。这既是因为此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基本上限制在一个粗浅的层次上,即限制在经济资源配置方式改变的层次上。
与此同时,由于这样的改革模式,使中国的改革行进在权力集团早已经习以为常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分而治之的路径上。这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路径依赖了。因此,每每在改革走到需要触动社会政治问题的地步时,改革就总是自觉回流。这当然与中国的深度改革所具有的难度紧密相关。
中国的深度改革,绝对不同于浅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浅层次的经济改革中,即使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也不曾有效启动过,诸如产权问题、劳动机制问题、公平分配问题。这些问题未能触动,是因为它们与社会政治问题直接勾连在一起。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启动综合改革机制。
这样的深度改革,既涉及国家、社会与市场的三元建构,也涉及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动机制,还涉及到政党、政府与民众的权力—权利互动状态。触动这些问题,不是一个各种政治经济势力可以轻而易举达成底线共识的问题。相反是一些极易触动人们敏感政治神经的问题。在这类问题的改革上,对峙性显然强于协同性。
这类问题恰恰早就构成了中国推进改革的关键问题。这样的改革,确实不能在全国范围内一次性推展开来。这种改革处境,与30年前启动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需要选点而为,积累有效经验,渐次推展开去,最终实现全面改革,以期形成中国改革的全方位、深度化、匹配性的改革局面。而这一改革的关键点,当然在政治体制上面。因为政治体制的改革,不仅是解决权力来源问题的大问题,也是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必需,更是重聚人心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