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伟:阶层固化与代际分化,会否让年轻人丧失希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70 次 更新时间:2011-10-12 15:40

进入专题: 阶层固化  

张立伟  

“知识改变命运”,曾经是多么响亮的一句口号。如今,这句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真理的话语,却引来了诸多质疑。近年来,很多大学毕业生发现,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他们就业状况的不再是成绩、能力,而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套用一句网络语:“找工作变成了比拼父辈财富和权势的“拼爹”游戏”。

社会现象:质疑"知识改变命运",公众的焦灼情绪正在上升

谁也不曾想到,社会变化如此之快,曾经让不少青年奉为圭臬的“知识改变命运”,如今竟然遭到了被质疑乃至嘲弄的命运。而给“知识改变命运”迎头一击的恰恰是社会现实:“拼爹游戏”的盛行。

这种不靠知识和能力说话的竞争规则直接抽空了“知识改变命运”存在的土壤,当65%的应届毕业生表示最担心家庭状况使自己在求职应聘中处于不利地位时,我们可以认为,所谓的“拼爹游戏”不是偶然的、个别的,相反,成了弥漫于社会之中的普遍现象,并且,其具有的杀伤力已经给整个社会和公众带来了焦虑情绪。

更进一步说,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质疑实质是个体向上流动希望幻化的产物,既是向上流动渴望的显现,也是向上流动而不得的诟病。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质疑与“二代”标签化现象密切相关。“二代”现象在对社会作出无情总结的同时,我们发现,个体的命运不依托于努力和奋斗而是一些先赋性因素在发挥作用——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等。也就是说,在“官二代”、“富二代”越来越处于社会有利位置的时候,公众的焦灼情绪正在上升,而草根精英上升通道之逼仄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朱四倍)

原因分析:权利得不得保障,权力和资本联手“做空”权利

第一,因户籍制度造成的享受社会福利程度存在巨大的差异。由于户籍制度早就变成了身份机制,就成为社会分层的关键原因。农民工就是在这一变异的制度下的牺牲品,他们既不被制度内承认,也在乡村没有出路,逐步成为游走于城市和乡村的边缘人和两面人。他们改变这种身份的努力,常常遭到冷遇和阻力。

第二,市场经济形式下,确实藏着一些身份制度的潜规则。由于资源占有不同,特权阶层享受着巨大福利资源,而中下层平民却为子女教育、生病、养老而忧心忡忡。由于资源占有能力的不同,导致在市场形式下财富的差别很大,这是一个不争的实施。权力寻租和各种精英阶层,利用各种千丝万缕或多或少的身份资源,攫取巨额财富的事情,随处可见。

第三,由于关系资源不同,在工作机会和致富发财机会上,存在实质性的差异。在中国,自古以来,关系都是最核心的资源,也是一个人社会能力的最重要的工具。现在大学生们戏称,找工作成了拼爹的游戏,嫁一个好老公要比找对工作好。曾经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如丧考妣。关系成就一批人,也组织了另一批人,最终导致权力世袭和近亲繁衍,导致社会上下流动机制的堵塞。

第四,权利得不得保障,而权力和资本联手“做空”权利的事情,时有发生。借助合法性伤害的外衣,官员和一些特权阶层,往往打着明规则的名义,干着损人利己的事情,合法性的程序往往成为他们的外衣。合法性规则成了他们手中的泥菩萨,用着的时候跪拜烧香,用不到的时候就是一滩烂泥。法律的模糊规定,成为他们寻租的工具。(朱大鸣)

对策建议:最根本的是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防止权力被滥用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国家的“转型陷阱”主要是指裙带资本主义,即商界和政界不道德的结合,这导致一些人通过权势和关系网寻租致富,在成为既得利益者后阻碍改革以固化阶层利益。这会使他们的特权与关系网利益超然于市场经济的应有秩序,让社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贫困的代际传递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为一个人的成就可能受个人的天赋才能、后天努力和家庭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上一代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可能全部或部分地在下一代中再现。但是,更多的情况是由于权利不足和机会缺失而陷入贫困陷阱不能自拔,尤其是在那些发展中国家。

因此,中国现在需要逐步解除歧视性的户籍政策,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而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所有人机会与权利的平等。这不仅仅需要制度供给,最根本的是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防止权力被滥用,甚至据为私有并通过权势固化自己的利益,从而进一步恶化市场秩序与社会公平。只有实现人人机会平等,每个人的社会地位由他的个人能力决定而不是社会关系和家族背景,才会消除社会之间的对立,创造一个基于公平竞争并富有活力的社会。

    进入专题: 阶层固化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分层与流动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507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南方报业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