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但很多中国人往往简单地将国际冲突或战争看作政客为转移国内矛盾的决定,这就像将美国在中东的行动视为纯粹为了石油一样滑稽。基于这种思维,也有人认为,中国在黄岩岛问题上出人意料的强硬态度,也是为转移国内视线。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中国结束此前在南海争端上“动口不动手”的原则,主要是因为无路可退。中国一直坚持以双边谈判解决南海纠纷,拒绝多边化、国际化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即使相关国家加强了实际控制与侵占活动,而且诸多地区以外的大国也想介入,中国仍保持“维稳”而非“维权”的态度,强调主权在我的原则。
中国态度逆转的原因是在4月初,东盟峰会差点达成一项协议,即东盟成立专门的机构,以统一的立场与中国就南海问题进行谈判。中国长期致力于与东盟建立更为密切的经济关系,推进“10+1”自贸区建设,显然中国的经济怀柔与友善外交政策并没有获得回报,如果东盟统一立场与中国谈判南海问题,中国将陷入外交麻烦。
中国在这场游戏中已经不被尊重,甚至事实上已被视作失去话语权、任凭处置的一方,尽管南海本属中国主权范围。东盟以及想介入开发的美、日、印、俄想把南海问题国际化、巴尔干化,而无视中国立场,在某种程度上,这构成对中国的羞辱,中国一味“维稳”的做法纵容了这一趋势。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在东盟峰会无功而返后派出军舰骚扰中国渔民的做法,无疑给了中国一个表明态度的机会。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在黄岩岛事件中的表现是值得称赞的,表达了足够的耐心和善意,准备穷尽一切外交手段和平结束对峙,这将获得国际社会道义上的支持与战略主动。但是,有些菲律宾政客显然有点跳得太高,以至于把身后的梯子给踢掉了。据报道,菲律宾方面甚至称,“永远不会同意”中方对黄岩岛的主权要求。
该是终结这场争端的时候了,如果菲律宾不承认中国拥有该岛礁主权,也无诚意通过外交途径结束对峙,中国执法船就应该尽快驱逐或扣押菲律宾在该地区的船只,打击非法捕鱼和侵犯主权行为。如果菲律宾武装船只骚扰或攻击中国执法船,中国军队有必要予以回击,并将菲律宾侵占中国的九个岛礁悉数夺回。
如果阿基诺三世真的一意孤行,送给中国以武力收复岛礁的机会,中国应该为他颁发勋章。因为这是中国梦寐以求的机会,中国一直缺乏令人信服的理由收复被侵占的岛屿,尤其是将南海视为国家核心利益之后。菲律宾拒不妥协的挑衅态度,给中国创造了一个止损求进的机会,南海相关各方也应停下脚步,认真倾听中国的声音。
然而,一些持传统观念的学者担忧中美会因此爆发冲突,因为站在菲律宾背后的巨人是美国。这些人担忧中国失去继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或者美国直接介入构成对中国的安全威胁,等等。这种忧虑不无道理但没有意义,以目前的形势,美国一直制造机会重返东南亚,即使没有中菲冲突也会有其他冲突。
中国应该将计就计先拿下岛屿,让南海成为中美海上“冷战”的前线,这既可以锻炼想要成为“蓝水舰队”的中国海军的力量,潜在的中美冲突也会让东南亚国家冷静下来——“选边站”的外交策略只会让该地区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无益于稳定与发展。
中国坚守底线也是给美国重返亚洲政策发出信号,不会容忍美国挑战国家核心利益。事实上,美国重返亚洲的部署已经具备了某些军事“冷战”的色彩:加强了美日韩军事同盟,并刺激普京优先武装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美国也在重返东南亚并在澳洲驻军。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没有必要自欺欺人仍然抱着所谓“战略机遇期”不放。从某种意义上说,战略机遇期是美国给的,它随时可以收回去。如果想以持续的忍让换取“机遇”,也许会变成更危险的“绥靖政策”。
中国外交领域长期占主流的观点是韬光养晦。在中国未强大之前,没人太在意这种示弱的做法,但当中国崛起并被置于世界权力中心的舞台后,就不可能继续“扮猪吃老虎”的游戏。如果继续隐忍只会被视作“卧薪尝胆”式的谋略,因为时间对中国有利,这会增加世界大国与周边国家的焦虑,从而越发遏制和刺激中国做出反应,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的绥靖政策最终可能使自身陷入无路可退的处境,从而更有可能引起冲突。
长期以来,中国倡导通过多边行动限制美国的单极霸权,但是,当自己崛起为全球第二大国后,中国本身也被视为潜在的霸权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多边战略不再有效。反而美国运用多边外交对中国实施包围。因此,中国必须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从而对外交做出相应调整。
毫无疑问,权力在扩散,越来越多的地区大国想要在本地区或国际问题上拥有发言权,这又让处于地缘战略位置的小国的重要性增加,出现复杂的合纵连横局面,世界秩序陷入混乱并面临重新调整,中国的对外政策既不能激进,也不可一味被动,应坚守原则而以不变应万变。
中国也不能以中美经济上的紧密联系与相互依存而断定两国不会发生军事冲突,过于乐观对中国而言是极其危险的。中美之间是否发生“新冷战”,主动权并不在中国手中,尽管中国的态度是一个关键因素。美国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与挑战是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外部主要决定因素,也决定了中国崛起的代价和成本。
在过去的五百多年中,七次新兴国家对霸权的挑战中有六次以战争形式爆发。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在十年前就发出了“大国悲剧”的结论,他预言“全球力量结构的巨大变化,将主导大国安全竞争的加剧,最有可能的冲突将发生在中美两国之间”。同样也是美国学者的罗伯特?吉尔平认为,衰退的霸权国家,可能利用自己的军事优势,排除新兴国家的经济挑战和军事威胁,或者以贸易保护削弱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
美国的精英长期致力于思考如何防止霸权衰败,奥巴马的重返亚洲战略不过是小布什执政初期遏制中国政策的继续。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接触”政策中,现在“遏制”开始高于“接触”,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尽管中国无意挑战美国的地位,但霸权国家总是将权力视为“零和游戏”。
想要防止中美由新冷战发展到军事冲突,中国必须拥有 “有效威慑”的能力,强化自己的远程打击与核威慑力量。美国在东亚地区打造反导体系以及推出“空海一体战”战略,大大削减了中国数量有限的导弹的威胁,从而获取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地位,这种武力失衡可能会让美国在军事遏制中国方面更加激进,从而增加了危险性。
中国若能与美国构成“恐怖平衡”,可以阻止潜在的中美冲突。因为中国独自面对一个军事联盟不可能获得军事优势,常规军备竞赛也是愚蠢的,同样,将国家安全寄托在与俄罗斯结盟的基础上更不靠谱。
但是,中国必须在政治与经济上继续推动开放和透明的进程,以“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身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国承担全球责任,中国军事威慑力的目的不是对抗而是确保平等的对话,是“以戈止武”的战略,而不是主动地寻求冷战。
目前,中国应该防止在美国对中国发动“新冷战”的刺激下,国内出现强硬保守派干扰改革开放战略的趋势。这种结果最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并将中国置于最危险的处境,在国际上成为众矢之的,而国内发展出现倒退。因此,必须警惕民族主义与政治保守势力,不允许军人干预政治与外交,推动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与社会法治化的改革,这也可避免美国国内试图将中国渲染成前苏联的势力成为对华关系的主导力量。
中国应该承认,是自身的崛起带来了世界权力的变化并引起了一系列复杂而严峻的挑战。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中美需要携手穿越这样一个未知的门槛。战争对任何一方都是灾难。中国不太稳定的自信心也必须考虑到国际社会的反应,尽量避免造成世界秩序的结构性紧张。
中国也应该反省外交上一系列自负行为。自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之后,一些中国官僚认定美国处于衰落之中,而且有求于作为最大债主的中国。这种突然逆转的优越感与莫名其妙的底气刺激中方在外交上做出了一些不够理性的行为。过于草率地拒绝“G2”已经是一个错误,在哥本哈根会议等一些外交场合对待美国总统的方式,也让一些美国人怀疑,中国对改变现有秩序怀有野心。
随着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世界经济可能陷入更深的和长期的萧条之中。欧元区有可能瓦解,中东动荡在加剧,东亚也有了“冷战”迹象,中国必须对局势恶化做好准备。但是,中国最大的挑战仍然在国内,改革长期停滞积累下来的矛盾有随时爆发的危险,这也是“维稳”政策即将失败的征兆,中国必须尽快启动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与经济衰退的压力。
黄岩岛事件的处理或将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也许会意味着中国外交“维稳”政策的失败,而国内也面临维而不稳的危险。大国崛起与国家转型是中国面临的两个生死攸关的重大挑战,他们同时降临是“求稳而无为”政策的恶果。中国该是结束“鸵鸟政策”的时候了,应该有勇气主动拥抱国家的未来,而不将命运交给时间判决,尤其是那些麻木的民众更应该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