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欧阳哲生,1962年5月生于湖南长沙市。现为胡适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特长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主要研究方向是民国学术史以及近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记 者:欧阳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的采访。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我们自然会想到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请您谈谈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好吗?欧阳哲生:好的。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对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认识最早、思想最坚定,可以说是一个坚定的民主革命的思想家,也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先行者。但他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我大致将他的民主思想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他接触和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思想,接受西方的民主观,逐步确立自己的民主思想。这个过程大概是在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两个例证是:他1895年在香港设立兴中会的时候,提出要学习美国的合众政府。这是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提出要设立一种美国式的共和政体,是具有破天荒意义的。1897年他到达日本访问的时候,他又跟日本方面的友人表示,在政治方面他主张共和主义。这也表明了他的政治态度,即希望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反对帝制。
第二个阶段是从1897年到1919年,就是五四运动前的这一段时间。这一时期也有两个很重要的文件。一个是在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候,他为同盟会制定了一个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他还明确规定了革命党人的革命目标就是要在中国要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后,他在对外国记者谈话的时候也明确表示:将来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将是一个共和政府,是一个效仿西方的,特别是效仿美国的共和政府。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1919年到他去世。在这个阶段他对西方的民主给予了一些批评,同时提出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这个时期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表现他的民主思想。第一个重要文献是1924年国民党成立的时候发表的《国民党一大宣言》,孙中山在这里对三民主义重新做了解释。第二个重要文献是他发表了一个三民主义的演讲。这个演讲讨论了三民主义跟其他各种思潮的关系,包括社会主义、新文化运动、政府主义等等,重新对三民主义做了一些个性化的解释。那为什么他晚年开始对西方的民主政治有所批评,开始追求一种新的能够适应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呢?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从国际环境来看,他多次考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发现这些国家的贫富分化现象非常严重,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他感觉到必须要克服这种弊端,要建立一种更为良善的社会政治制度。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俄罗斯发生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孙中山的思想产生了一种震撼性的效应。从国内环境来看,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出现了一种新文化的思潮。孙中山先生一方面对五四爱国运动持以赞扬的态度,但是另一方面又不满于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的态度,认为学生太崇尚个人主义和个性解放对中国社会并不一定有利。同时他也感到在自己的革命历程中,革命队伍因为内耗而造成了一些力量的削减,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使革命队伍更有凝聚力。所以在这方面他就有一点倾向于集权。这样能够把革命队伍凝成一个拳头。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他就提出了一些补充性的意见,比方说:他主张吸收传统政治里的监察制度和文官的考试制度,他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政治里面较好的、可以继承的传统因素。同时,对于西方的民主政治,他更欣赏瑞士的直接民权,认为间接民权应该抛弃。所以孙中山晚年的民主思想有一定的调整,他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够克服西方民主政治弊端的新的制度。
记 者:好的,非常感谢欧阳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方筱筠 摄影 苏炫烨 视频制作 李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