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远:将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机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16 次 更新时间:2011-10-02 22:47

进入专题: 文化建设   国家治理  

任远  

文化发展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于文化发展的理解,存在三种文化发展观:一种是文化发展服务于经济发展,也就是常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如此,文化在国家发展的格局中,还是作为经济的婢女,是服务于经济发展。像各个地方举行这个文化节、那个旅游节,其主要目的还是推动地方经济,所谓大力强调文化产业,基本上仍是一种经济发展主导的文化发展观。第二种文化发展观是把文化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组成部分。国家发展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也就是说,文化发展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体系的组成部分,缺少文化发展的国家发展是不完整的,与经济主导相比,这是整体的发展观。第三种文化发展观是将文化建设作为实施国家治理的重要机制。本文就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发展,认为国家文化建设应重视以下一些重要任务。

  

第一,通过文化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国家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一方面需要文化传承,一方面需要能动的文化构造。国家发展确立了核心价值准则,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得到建立。核心价值观就来源而言具有多样性的文化资源的来源,包括传统的文化来源,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资源,也包括西方文化的文化资源,这些都构成国家治理重要的文化资源的来源。

  

我们也发现一些文化价值资源的本身是好的,但是不必然就能够转换为国家治理,因为一些文化的价值可能和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冲突。例如儒家的思想中强调“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原则,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也有其生命力和实践价值。但也有一些儒家思想,例如“使民以时”的“使民”,可能本质上和现代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另外,文化的资源要成为国家建设的机制,需要能够使文化机制化和制度化,否则这样的文化就很难真正转化为国家治理。因此,我们需要讨论的不是哪些文化好,哪些文化不好,而在于我们如何从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化资源中,塑造出国家治理的机制出来。这可能是我们讨论建设国家发展核心价值的真问题。

  

任何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一定是和国家相应的政治经济制度相联系的,因此需要考虑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的坚守和坚持。只有将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作为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念,并引导社会秩序和政治、社会和法律体系的完善,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更深入的坚持和实践。

  

第二,通过文化建设塑造国家发展的软实力。

  

一个社会的文化发展是在一定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基础上的人类精神生产,而广义的文化建设包括人类活动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本身。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中其所表现出的是一个国家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和制度模式,文化发展的丰富性和先进性,也表现出国家具有的吸引力、亲和力、领导力和感召力,文化建设因此成为国家建设的软性实力和影响力。

  

国家的崛起同时依赖文明的崛起,经济生产繁荣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同时自然带来包括思想、艺术、民俗、娱乐等精神文化的繁荣,并同时依托礼仪制度的建设,促进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将文化精神塑造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去。因此一个成熟的大国,也必然同时推动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

  

文化发展作为国家建设的软实力,其核心在于国家发展需要塑造自身的价值观和发展道路,塑造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生活方式,并促进其发展道路具有示范性的作用。因此,在国家崛起的过程中,充分总结中国发展的内在模式,总结中国发展内在的逻辑,本身就是中国发展的软实力建设。

  

强调文化软实力还具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在现代化过程中经济生产方式和相应的文化体制重新改造和塑造社会生活的同时,需要从中国的体制建设和文化创新中,努力确立中国发展道路的本体性。中国文化发展的软实力建设,是国家崛起的自然结果,这里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更需要积极地适应现代性,重构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所谓文化软实力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能够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在未来发展中按照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国家核心价值观确立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的问题。

  

第三,将人民群众充分和自由的文化生产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力量。

  

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我国的国家建设就认识到需要将文化思想作为治理的机制,而现代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建设区别于传统国家的“文化强制”,在于强调将文化生产的主体回归社会,将文化生产的权利回归人民。文化是人民群众生活所创造,并应该保证人民群众自主、自觉和自由地进行文化生产。同时只有在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创造中,才真正有可能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文化发展由人民群众公共创造,同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本质。

  

而只有鼓励人民群众自由表达思想、自由参与精神文化生产,才能够使文化发展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来源。这也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力量。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新媒体的发展,文化生产更加社会化,也更有可能通过社会的公共参与和社会监督,促进国家的改革和发展。

  

人民群众对精神化生产的自主参与和自主创造推动了国家未来发展。只有将精神文化生产的权利回归到人民,将人民群众充分和自由的文化生产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力量,才真正能够实现文化发展观的改变,也才会带来社会的变革和国家的进步。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进入专题: 文化建设   国家治理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4752.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