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卡扎菲倒台,而利比亚反对派又无太强势力控制全国形势,那么如何确保在权力真空状态之下,巩固和强化美国在该地的地缘利益和经济优势,则成为美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挑战。在“后卡扎菲时代”,确保在利比亚的“哑铃把手”战略优势和石油资源,是美国的重要选择。
对美国来说,直到二战前,中东一直是个遥远的地方,1939年美国才向沙特派遣了公使,那是他们第一次向中东派遣公使衔外交官。尽管进驻中东的历史不长,可美国很快就充分意识到中东的战略意义。中东是美国在全球战略中一直有“哑铃态势”中的“把手”,是美国确保其全球地位的重要地缘战略。
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是“两洋战略”,即在欧洲大西洋地区,美国通过北约东扩实现其战略目标(所谓建设一个统一和民主的欧洲);而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则以日美安保条约、日美新防务指针和建立战区导弹防御体系来实现其战略目标(促成一个合作而不是对抗的亚太共同体),继续保持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强势地位。中东则是美国以“两洋战略”为重点的全球战略中的“连接点”和“支撑点”,具有“不可替代性”,控制中东地区就可以使“两洋战略”遥相呼应,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哑铃态势”,加强了“两洋战略”。
中东是哑铃的把手,这是因为中东有石油,而且是欧亚之间沟通的渠道。如果控制住中东,那么无论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还是崛起的中国带领的东亚都要听美国的。为了控制中东,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各个方面把触角伸到中东各地。而利比亚则是中东中的关键国家。美国看准的是利比亚是控制地中海的要地。是美国欧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非洲司令部辖区的交叉地带,是美国战略关注的焦点区。
此外,地中海周边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美国在该地区苦心经营的动力。因此,此次利比亚战争,美国虽看似被英法拖进了战争,实则暗度陈仓、谋求实现其地中海大战略,这是美国“巧实力”战略的重要特征。
到二战前,中东的7大石油公司中的5个都是美国公司:即埃克森公司的前身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的前身纽约标准石油公司;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的前身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得到了在沙特开发油田特许权的德士古石油公司和海湾石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