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干城:印度民主的“家天下”魅影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33 次 更新时间:2011-08-01 12:23

进入专题: 印度   家族政治  

赵干城  

家族政治事实上在大部分国家的政治博弈中都可以看到,与民主或不民主无关,即政治人物总是要努力确保政治权力在自己或自己所代表的集团的手中。像印度这样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个人魅力有时候可能比政策更具吸引力,但这并没有改变民主政治的游戏规则。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政党政治的发祥地,也是亚洲政党政治的源泉之一。印度国大党作为亚洲历史最悠久的老牌政党之一,在印度曾经长期单独执政,在印度政坛上似乎有着极为牢固的统治地位。有一种假设认为,如果尼赫鲁不是在1964年突然去世,他完全有可能不但继续执政(这点在印度几乎无人怀疑,即使他在中印边界冲突中犯了巨大的错误),而且将完成国大党的权力结构改造,使国大党长期处于权力的巅峰。这种说法明显突出了尼赫鲁在印度政治中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并且好像主要是由其个人魅力所构成的。这种说法对民主政治其实是极大的嘲讽,在当代印度已经逐渐被摈弃。尽管理性告诉印度民众,尼赫鲁和常人没什么两样,甚至犯错误的机会比常人多出数倍,而他也犯了无数错误,但尼赫鲁的巨大阴影或光泽却仍然高悬在印度政坛,并繁衍发展成了尼赫鲁家族。这个家族在尼赫鲁倏然辞世将近半个世纪后似乎又涅槃重生,不禁令人对印度究竟是家族政治还是民主政治统领产生疑问。

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尼赫鲁家族与印度政治》通过对这个家族历史的解读,企图以轻松的方式回答关于印度政治的一些基本问题。但印度政治的基本问题究竟是什么,这其实才是根本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印度发展缓慢,民生落后,陋习横行,诸如烧死嫁妆不足的女孩之类,以及在此之上,统治印度数千年的种姓制度仍然在当代印度社会有着重要影响,这些极端损害印度形象的现实困扰着国际社会对印度政治的解读。例如印度精英从来就认为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这个说法甚至也被美国官方所采纳,如艾森豪威尔当年为了笼络印度就曾经说过,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和最强的民主国家虽横亘万里却心心相通,这个说法一直为印度精英所乐道。但民主的基本价值,比如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等又如何与种姓制度或烧死无嫁妆女孩之类的现实联系起来呢?换言之,印度究竟是否算货真价实的民主国家?民主在印度究竟是以什么来作为衡量尺度的?进而,尼赫鲁家族的长盛不衰与印度的民主政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本书作者似乎将印度选择英国式的议会民主道路归之于尼赫鲁及其他印度精英的一个历史选择,但并不表示印度只有这个选择。事实上尼赫鲁家族的兴起是与国大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而国大党的发展又是印度摆脱殖民统治的必然途径。从尼赫鲁与其父亲抛弃英国绅士阶层的生活这一刻开始,这个家族的命运就和印度的命运绑在了一起。这个历史是有点激动人心的。当年尼赫鲁的父亲作为印度最成功的律师登上其事业的顶层,成为所谓“卓越的成功人士”,得到英国人的尊重。其奢华的生活包括为了参加英王访印的庆祝会,他们居然从伦敦定制出席的服装,为了看上去和英国人一样。这样的成功人士为了国家的独立最后选择牢狱并抛弃全部家业的壮举,奠定了尼赫鲁家族在印度政治中的道义地位,而这个道义地位又使其拥有了为这个国家选择政治体制的空前权力。

但这个决心和英国分道扬镳的政治人物为何会不顾印度的现实,比如印度完全不具备任何民主的精神,广泛存在的文盲和极为低下的社会发展水平,更不用说与所有关于平等的说法完全不相容的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仍然是一个深刻的现象。既然如此,尼赫鲁又如此憎恨英国殖民统治,他为什么选择英国的那套制度呢?根据本书作者的发掘,尼赫鲁事实上是二十世纪各种庞杂思想的混合产物。他并没有特别钟情于自由主义,但确实很强硬地捍卫个人自由;在经济上他主张社会主义,认为苏联的成就证明了资本主义的邪恶,印度应该全力学习;针对印度多宗教多民族共存的现实,尼赫鲁强烈主张世俗主义,反对宗教对政治的干预(这一点对印度后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就是说印度不允许存在国教这一说,所有宗教都是平等的,都不能介入政治权力。综合上述,尼赫鲁提出了一种民主的社会主义观,他认为这是介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他甚至将此冠之以“科学的发展观”,意思是印度必须全力学习最先进的东西,减少宗教狂热信仰而转向科学。在此之上,则是尼赫鲁对个人自由的信奉,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同样可以拥有个人的大量自由,甚至更大的心灵自由、企事业自由、私人财产自由等等。这些混杂的思想从理论根源上说并不能保证尼赫鲁在政治制度上一定倾向于自由主义。他为什么不在全印度发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进而实现更为激进的社会主义改造呢?须知这是社会发展史上一再被验证和发生的事情,何以对尼赫鲁没有产生影响?从这点出发,加上他的上层阶级出身,尼赫鲁事实上一直被视为印度城市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同时也是地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等等,尽管这种标签在印度学界没有得到认同。

本书对尼赫鲁在印度历史上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有比较详尽的解读。他在政治哲学上倾向于自由主义,以及他长期在英国学习,投身政治后广交英国政治人物的事实,都显示了他和西方的政界与思想界千丝万缕的关系。英国工党内的强力人物更是将尼赫鲁视为印度期待中的领导人,认为“如果英国必须承认印度独立,为保证未来英国的利益最好与尼赫鲁谈判:一个哈罗和剑桥出身的人,可能反对英国的帝国主义,但不会反对英国人”。据说尼赫鲁本人也曾经声称自己是统治印度的最后一个英国人。他的独特身份,即英国人眼中的印度人和印度人眼中的英国人,帮助他在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中确立了印度领袖的地位。与圣雄甘地不同,他的政治观念与已经现代化的西方显然更接近,而甘地主张的印度传统主义虽然在部分印度精英和民众中也有很大号召力,但就这个国家而言,甘地与其说是现实的领袖,不如说是精神的象征。而甘地对尼赫鲁的全力支持也帮助他获得全民普遍支持。在种种独特条件下,尼赫鲁缔造了现代印度,在政治制度上他照搬了英国的制度,同时又确保了国大党的长期统治;经济上则汲取了苏联的经验,塑造了一个印度式的统制经济模式,并不完全等同于计划经济,但大量借鉴了其对国民经济的管制方法,这对印度后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很不幸是负面的影响,在他去世将近三十年后印度才真正走上改革道路。然而由于尼赫鲁在政治体制上的选择,今天的印度已然走上快速发展的崛起之路,但印度人似乎觉得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再无政治改革的需要,也根本没有这一说。直到最近,由于高层贪腐案接二连三,激起民众的广泛愤怒,政治改革的需要才隐隐然有所显现。

尼赫鲁个人崇尚自由,相信民主精神,但在现实中却未必愿意与他人分享政治权力。从独立到去世,他一直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职务,且兼任外长,亲自掌管外交政策,国大党则在国会内长期据垄断地位,这些在他看来都是很自然的事,也是为印度国家服务的最好选择。这种以民主的精神实现权力的垄断,是印度政治的独特产物,可能也是尼赫鲁家族现象的重要根源。这个家族,从尼赫鲁的父亲抛弃万贯家产投身印度独立运动深陷牢狱之苦开始,就在印度民众中树立了崇高的道义形象。尼赫鲁自身经历也是塑造该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在独立后又显示出治国才能,他的领袖地位当之无愧。但令人难以理解的是经过民主熏陶的印度选民为何会青睐他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尽管尼赫鲁一直有将他的独女打造成未来领袖的意图,如让年轻的英迪拉担任国大党主席,但民主制度是要选举的,为何选民会接受呢?很多研究认为这主要是偶然因素促成的。当时的国大党元老希望利用尼赫鲁的声望,同时又可随意摆布这个“幼稚的女孩”,所以推举英迪拉出任总理,孰料这个“幼稚的女孩”对权力毫不含糊,甚至在垄断程度上超过其父,使国大党元老悔之莫及,导致后来国大党分裂,但尼赫鲁家族所代表的家族政治却已在印度构成。可以说英迪拉是这个家族政治传奇的关键人物,而更重要的是选民后来对英迪拉的认同,包括她的绝不妥协的强悍作风。

在纷繁复杂的印度政治中,尼赫鲁家族高居权力顶层数十年,确实是一个政治传奇,其中也充满了偶然因素。除上述外,英迪拉动用军队在金庙剿灭锡克反叛者后不听劝阻坚持使用锡克族卫士,导致其惨遭暗杀,这再次使她的儿子拉吉夫·甘地赢得选民的巨大同情。拉吉夫遭暗杀后由于其子女尚年幼,夫人又是外国人,因此这个传奇暂时中断,但今天正在复苏,而且势头还很大:拉吉夫的儿子拉胡尔已经不断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且一再制造热点,索尼娅则以完全归化为印度人的形象掌控国大党,成为新德里今天最炙手可热的领袖级人物。这不禁使人好奇,印度民主政治与家族政治究竟是什么关系?

印度的民主制度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主制度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这种制度的本质是选票政治,其基础是政党政治。印度的特殊性在于国大党早年的一党独大,因此印度独立之初虽号称多党制,但国大党因其对独立和民族解放所做的巨大贡献,以及甘地、尼赫鲁等第一代领导人的魅力与才能,使国大党的权力垄断地位得到选民的广泛支持。但民主制度的本质不能保证垄断永远保持,而家族政治正是国大党力图继续确保政治权力不落入他人手中而做的努力。这种现象事实上在大部分国家的政治博弈中都可以看到,与民主或不民主无关,即政治人物总是要努力确保政治权力在自己或自己所代表的集团的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像印度这样相对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个人魅力有时候可能比政策更具吸引力,但这并没有改变民主政治的游戏规则,即政党通过一切手段保持本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优势地位。

令人惊异的是尼赫鲁家族内部发生的分裂。英迪拉的小儿子英年早逝,其妻子与尼赫鲁家族决裂,带着儿子瓦伦出走,如今长成,也投身政治,不过却成为尼赫鲁家族的死对头。瓦伦因其特殊身份,受到印度人民党的高度重视,在2009年的选举中已经初露头角,估计将成为索尼娅的儿子、现任国大党书记的拉胡尔的强劲对手,也就是说尼赫鲁家族最重要的两个年轻成员已“各为其主”,这大概是尼赫鲁或英迪拉当年难以想象的。不过这也反映了在民主政治中,家族也好,个人奋斗也好,政治上只有利益是永恒的,而为了实现利益,政治家都必须获得合法性。合法性的来源本身却不是家族,也不是你的个人奋斗,而是选民的选票。从这个意义上看,尼赫鲁家族并无任何神秘性,一切都必须放到阳光底下予以检验。

    进入专题: 印度   家族政治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65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