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东:第三只眼睛看清华——读《清华蒯大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011 次 更新时间:2011-06-20 16:49

进入专题: 蒯大富  

丁东 (进入专栏)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热闹了一场,已经尘埃落定。但校庆期间问世的一本新书,却慢慢引起学界的关注。这就是许爱晶编著的《清华蒯大富》,由香港中国文革历史出版社出版。

在清华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是罗家伦,1928年出任校长时仅30岁。但有一个人险些打破这个纪录,他就是蒯大富。1966年6月15日,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被陶铸宣布停职,叶林为组长的工作组短暂掌握学校权力,7月下旬工作组又被撤销,此后两年间清华大学进入群龙无首的状态。1967年4月30日,清华井冈山兵团宣布蒯大富担任清华大学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组长,遭到414派的抵制。当时革委会如能成立,已经当选北京市革委会常委的蒯大富就成了清华大学的第一把手,当时他年仅22岁。蒯大富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史上,也是一个不该回避的人物。

编著此书的许爱晶,真名韩爱晶,他当年曾当选北京航空学院革命委员会主任,也就是说,担任了另一所大学的第一把手,年龄也是22岁,任职约两年。客观的史家不该忽视这一笔。

韩爱晶、蒯大富和聂元梓、谭厚兰、王大宾在文革初期并称为“五大领袖”,文革中后期均被拘禁审查。邓小平当政时期,除已经去世的谭厚兰,其他四人被判处有期徒刑。韩爱晶出狱以后,从事过多种工作,最后定居深圳,低调生活,埋头读书写作,本书就是他十余年潜心思考著述的一个成果。

韩爱晶写蒯大富,有别人不具备的优势。从1966年算起,他们二人的交往长达45年。文革初期都曾受压,造反后都成了风云人物,一起上升到政坛的高峰,又一起陷入命运的谷底。从北京,到青海,他们一块儿坐牢,狱中写诗唱和。出狱后,又先后定居在深圳。网上关于蒯大富的文字并不算少,但多为各路记者在蒯大富服刑之后,根据官方规定的基调,加上道听途说,演绎出来的花边新闻,八卦文字,按严肃的史学衡量,相去不可以道里计。就是官方权威机构编纂的历史著作,涉及清华文革的部分,以讹传讹的现象也不少。对于蒯大富在文革中大起大落的来龙去脉,韩爱晶不但是知情人,而且是命运攸关者。所以他不但有恢复真相的强烈动机,也有还原真相的特殊优势。

这本书的大部分篇幅,系一手史料的展示,诸如当年的讲话、大字报、文章、文件、诗词,以及蒯大富和韩爱晶本人的回忆,作者的分析评论只占少部分篇幅。此书的目的不仅在于还原蒯大富的本来面目,而是力图以蒯大富的命运为经,辐射整个文革时代乃至文革后时代的政治风云,构建一部韩爱晶版的文革史。阎长贵先生把此书的价值与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徐景贤等人的回忆录相提并论,我认为不无道理。

文革使蒯大富从一个出身农家的普通大学生,变成了毛泽东与刘少奇博弈的政治棋局上的一颗重要棋子,在博弈过程中,周恩来、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及王光美等高层政治要人,都与蒯大富发生过或多或少的关系。蒯大富从独立反抗工作组,到身不由已地卷入中国政坛漩涡的风口浪尖,最后又沦为阶下囚,白云苍狗,扑朔迷离。韩爱晶力图以自己的亲身感受,结合史料,理出一条真切的线索,让被权力简化了的历史过程,重新丰富起来。这项工作的意义不言自明。

我通读此书之后,感到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展示了更有说服力的原始材料,给出了更加接近真相的历史解释。诸如:王光美指挥清华工作组围攻蒯大富的起因是什么?蒯大富是不是“三司”的司令?张春桥在中南海接见蒯大富,布置他以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反刘少奇,背后是谁决策?蒯大富反康生又检讨的经过和后果,清华大学革委会从筹备到流产的过程,清华百日武斗的原因和蒯大富的角色。在叙述历史的过程中,作者还检讨了自己打彭德怀的错误,而对当时的政治对立面王光美在挨斗时的表现,他却不惜给予称赞。这都表现了作者的理性精神。

但是,我又感到,作者的优势主要在于以近距离的视角探讨蒯大富和自己在文革中行为的动机,行动的得失,罪过的有无,而在反思整个历史的大脉络时,却没有拉开必要的距离。蒯大富因为偶然因素与王光美、刘少奇发生对抗,又因为个人性格的倔犟而不屈服,注定了在文革发动阶段,会受到毛泽东的格外青睐。但在其后跟不上毛泽东的“战略部署”,与其说是蒯大富缺乏远见,不如说是毛泽东本身的反复无常,他的“战略部署”本来就不是事先周密设定的,而是根据自己需要不断调整、随机应变的。红卫兵、造反派从政治舞台的中心跌落到边缘,沦为毛泽东的政治牺牲品和邓小平恢复秩序的祭品,背后有体制性的历史必然。

文革结束已经三十多年,中国发生了急遽的变化。中国虽然在经济上迅速崛起,但政治上腐败加剧,文化上病态丛生,社会上两极分化。韩爱晶不甘于作冷眼观,也要思考中国的出路。这次清华百年校庆,官方极力营造辉煌,回避教训。即使不得不提文革,也是用“全面否定”一笔带过。殊不知在韩爱晶看来,文革固然失败,现在的清华也很不堪。他说,目前学校培养人的方法都存在严重弊端。社会和学校培养的大部分学生只关心自己,只想升官发财成为掠夺者,让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加速集中到极少数人少中,哪里会有真正的人权,哪里会有真正的民主!如果再不认真重视教育问题,再不解决学校培养人的方向和方法存在的严重弊病,社会前景令人堪忧。韩爱晶以他特定的身份,敲响了警世钟!

进入 丁东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蒯大富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文革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149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