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东:心系农民的张英洪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06 次 更新时间:2019-08-13 19:58

丁东 (进入专栏)  


张英洪是一个农民的儿子,1968年出生于湖南溆浦农村。文革后期开始上小学。大学毕业后回到本县工作,在党政机关当了十年写材料的笔杆子。后又考入湖南省委党校研究生,开始研究农民问题。他把维护农民的基本权利作为自己的学术志向,2003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给农民以宪法关怀》。接着,他又谱成农民权利研究的“三部曲”。第一部名《农民权利论》,从国际人权的视角,讨论和分析农民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第二部是《农民、公民权与国家》,这是他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完成的博士论文。为完成这一论文,他不但阅读了大量中外书籍,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扎实的思辨,而且在2004年5月至9月和2006年3月至4月,两度到湖南省乡村进行走村入户的调查和访谈,以鲜活的第一手资料,给论题以坚实的依据。此后,他又完成了《认真对待农民权利》,着重研究讨论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中农民权利的具体实现方式,成为第三部曲。他纵观上下五千年,横看东西两半球,把中国当代农民的命运放进古今中外的大视野,其研究达到了学术领先水平。


当今中国招收的博士生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各国之首。但学术质量却引起质疑。博士生大多是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硕士博士一路读上来的,社会阅历较少,熟悉的基本上是书本知识,治学偏好从理论概念出发,热心于概念之间的游戏,不能打通学术和现实的血肉联系。也有一类博士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官员。他们社会阅历不浅,但做官学习两不误,主要精力仍然投放在官场上。张英洪与这两种情况不同。他是有多年的工作历练,品尝过官场的甘苦以后,才脱产攻读博士。他在硕士毕业后,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离职攻读博士学位,妻子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和抚育女儿的重任,而且还要为他失去工资而节衣缩食。脱产攻读博士学位,每月只有290元补贴,连吃饭都不够。但妻子还是支持他的学术追求。父母也理解他对对社会正义和知识追求的优先性偏好。他获得博士学位已经40岁。在中国,其中像张英洪这样怀有使命感,深研真问题的博士,的确是太少了。


张英洪的著作还有一个触动我的地方,就是他专门讨论了武文俊的个案。武文俊和张英洪是溆浦同乡,是低庄公社杨和平大队的小学教师,四个孩子的父亲。1976年4月他匿名向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写信,提出建党建国建军十大纲领:一、中国进入资本主义不是复辟倒退,而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所谓“社会主义”实际上是社会奴隶主义,才是真正的复辟倒退。二、煽动鼓励人民之间斗争,说是阶段斗争,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义制度。三、国家应为社会契约产物,国家机构应民主产生,为全国大多数人服务,国家机关的负责人员,应由人民逐级普选产生,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并且每四年一改选,连选可以连任,但最多只能连任三届。国家政策由人民讨论制订,逐级汇总上报中央,最后颁布确定。四、建立一定军队,防御外敌侵略,建立少量地方治安,解决民事纠分和刑事犯罪。五、提倡言论、学术、出版自由,人民可以登报批评政府,提出建议,奖励科技和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材。六、发展工农业生产。七、财产问题,凡国有企业、工厂等仍为国家所有,集体财产仍为集体所有,给予奖励,不愿集体化者,由人民讨论,不许以强凌弱,侵犯他人财产和利益。八、对原来干部、除少数确有作恶作弊者外,其余一律不予追究。九、国家征收的赋税,根据国家实际需要,稍有余地地来决定人民的负担,尽量精简机构、减轻负担。十、大赦天下,释放囚犯。建国宗旨:创民主,除独裁,立自由,灭残暴,兴文明,破野蛮,建幸福,济贫穷。


张英洪实地调查,武文俊平时心地善良,有点书呆子气,书读得多,社会上的事也想得多。除了写这封信,并没有任何行为。当年7月以投寄反革命信件为由被捕,1977年1月9日上午,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处死刑,枪杀于县城对河的沙坑里。三年后,亲人开始上诉,1983年怀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武文俊为“有罪错杀”,鉴于家庭生活困难,给家属生活补助800元。其妻刘满英要求解决一个小孩的工作都未能如愿。


如果不是向继东通过当地法院的朋友,查到了关于武文俊的第一手资料和照片,写成文章发表出来,武文俊的事情早就被埋没了。现在,他的名字已经和同一年被判死刑的王申酉、李九莲、钟海源并列,成为共和国思想史上最后的牺牲者。


载2019年8月11日《丁东小群》

进入 丁东 的专栏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765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