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陷入动荡已有三个月了,相对于西方通过空袭对利比亚局势进行积极干预相比,中国政策体现出更多的消极无为特征。中国的主张是明确的,如主张尊重利比亚的主权与领土完整,要求立即实现停火,呼吁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危机等,但这些政策更多地停留在外交部发言人的口头上,而不是具体的行动中。显然,中国不愿意为卡扎菲政权埋单,但也不愿站在西方的对立面。这种静观其变的政策,真的是中国的最佳选择吗?
一.中国利益分析
要判断中国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政策,最重要的是必须了解中国在利比亚战争中有何利益?以及采取什么行动才能使这些利益最大化。
依笔者之见,中国在利比亚战争中的利益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一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利比亚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石油储量占非洲第3位,是欧佩克第8大石油生产国,世界第15大石油出口国。近些年来,中国与利比亚的经贸关系发展很快。双边贸易额从2002年的1.1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51.7亿美元,包括13家央企在内的国内75家企业在利比亚有投资项目。战端一开,中国在利比亚的项目只得暂停,相关损失据估计达到200亿美元。这些还只是当前的、有形的损失,对中国利益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战争之后:如果反对派最终失败,卡扎菲保住了政权,但也与西方结下了再也难解开的“梁子”,只会进一步强化与中、俄等国的经贸联系。如果是反对派赢得战争,西方无疑将主导战后利比亚局势,原利比亚政府与中国所签订的合同将面临重新审查,经贸环境肯定较前大打折扣,并将面临来自西方的优势竞争。
二是战略利益,主要是从中西关系特别是中美战略博弈的角度来考察。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战略出现明显的东移迹象,从小布什政府关注的中东逐步转移到东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奥巴马奉行坚定的遏制中国战略,其对华政策体现出明显的“双轨”特征,一方面强化与中国的经贸联系,特别是希望扩大向中国的出口以帮助美国经济尽快走出危机;二是强化对中国的战略牵制,与韩国、日本等传统盟国强化关系,并公开宣称重返东南亚。此次打死拉登,奥巴马将更有理由宣称反恐战争取得重大成果,在今年7月如期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将战略重心转向东亚。但如果利比亚战争使西方特别是美国再一次陷入阿富汗或伊拉克那样的泥潭,奥巴马的战略东移计划将受到很大的牵制和干扰,甚至不得不改弦更张。反之,如果西方最终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如不派地面部队)推翻卡扎菲政权,并帮助反对派重建一个稳定的利比亚,美国的战略东移计划不但不会受到牵制,还将在北非获得一个更加稳固的地缘战略据点。而这对中国,当然是谈不上有什么好处的。
但目前中国已无法采取使上述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如果要在未来利比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或通过利比亚战争获取最大的战略利益,或许最好的方式就是帮助卡扎菲政权在与西方的战争中支撑下去。但在西方已与卡扎菲撕破脸皮、多次要求卡扎菲“必须立即下台”的情况下,中国公开这样做将面临与西方对抗的危险。而且,由于卡扎菲的鲁莽政策已招致其在国际上的孤立,联合国已通过对其进行制裁的决议,中国支持卡扎菲不但在道德上有风险,在政治上也少有胜算。虽然卡扎菲迄今仍然屹立不倒,但西方已摆出非将其推翻不可的决心。西方的战术已逐渐清晰,原来主要是想通过空袭摧毁卡扎菲军队的战斗力,为反对派进军铺平道路。在这一计划受挫的情况下,重点已转向针对卡扎菲的“斩首行动”,希望以此来瓦解卡扎菲政权。如果仍不成功,派出地面部队很可能就成为西方的不二选择。
另外,即使卡扎菲支撑下去,也很难期望美国会再陷另一个伊拉克泥潭。早在战争爆发之初,美国就打定了只当配角的主意。所以,此次西方干预利比亚,一反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国主导的态势,实是欧洲尤其是法国打头,美国虽然最初不得不承担了主要的空袭任务,但现已逐渐退出,将军事指挥权交与北约。如果真要派出地面部队,估计也是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为主。因此,即使利比亚变成另一个伊拉克,但只要美国没有派出地面部队,就不可能对奥巴马的战略东移构成真正牵制。
二.创造性的政治介入
那么,静观其变是否就是最好的对策呢?不能否认,静观其变使得中国得以保持一种比较超脱的地位,将来无论哪方在利比亚掌权,中国至少能够与其保持比较正常的关系。但该政策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对局势的影响力,结果是让别人来决定中国利益的未来。战后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如何保障?如何在地缘利益竞争中不至于处于劣势?只能交给命运去决定。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对自己的利益采取消极对待的办法是不可取的,完全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别人的“砧板”上当“鱼肉”更是难以想像。因此,中国有必要调整战略,积极介入利比亚,增强自己对局势的影响力与发言权。
如何介入呢?帮助卡扎菲不可能,中国也缺乏像北约那样的远程军事干预手段,唯一能拿起的,还是中国手中的政治武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特殊地位,以及拥有西方所没有的与卡扎菲政权的关系。介入的目的应主要在经济利益方面,至于战略利益,要借利比亚战争牵制美国战略东移已如前述是不可能的,中国所能做的就是确保战后的利比亚不会成为西方的禁脔,中国在利比亚以及整个非洲的地缘利益不会受此影响。
从此角度出发,对中国最有利的介入方式就是通过政治手段促成利比亚危机的和平解决,对未来利比亚政府的构成产生影响。目前各方都已透露出可以也应该进行政治解决的意图,关键在于分歧太大。非盟曾提出过一个受到卡扎菲支持的路线图计划:保护平民和结束敌对行动;保障受影响的人群接受人道主义援助;启动不同政党之间的对话,朝着结束危机方向努力;建立有广泛代表性的过渡时期和启动必要的政治改革,满足利比亚人民的诉求等。而反对派和西方则坚持卡扎菲必须先下台,拟议中的临时政府仅仅包括卡扎菲政权中“手上没有沾血”的技术专家。双方因此而谈不拢,战争就成了分出胜负的唯一方式。
中方可利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特殊权威以及能与双方均保持沟通的特殊地位,提出一个折中的路线图计划:立即停火,避免对平民的进一步伤害;新政府不以任何一方为基础,而是在全国普选的基础上产生,由国际社会监督和保证选举的公平和公正;赦免前政府人员,保证其人身与合法财产的安全,允许其出国居住。这一方案或许不是最理想的,但却是各方关切的可能交集。如果中国积极与西方进行磋商,同反对派进行接触,同时充分利用自己所能够影响卡扎菲的渠道,最终以联合国安理会的名义拿出这一政治解决方案,是有望被目前陷入战争僵局的各方所接受的。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要摆脱两方面的顾虑:一是一直视为本国外交基石的不干涉内政原则,二是担心一个去卡扎菲政权能否维护中国利益。不干涉内政原则为联合国宪章所承认,中国不必放弃,但也无须固守。国际政治实践表明,国际原则归根到底是与实力运用联系在一起的,僵守这一原则不但不能阻止别的国家干涉本国内政,反而会制约自己对海外利益的维护。对反对派掌权的顾虑是自然的,但也正是因为有此顾虑,就必须更开放性地同利比亚各派保持交往,积极参与塑造战后利比亚的进程,而不是将宝继续押在胜算不大又形象不好的卡扎菲身上。
当前战局仍处于僵持态势,但这也是中国发挥影响的最好机会。如果未来战场形势出现一边倒,无论倒向哪一边,中国都无法达到“四两拔千斤”政策效果。中国应该及时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变战略被动为战略主动,提出自己关于利比亚局势的政治解决方案,积极参与塑造利比亚的未来。这一方式可被称为创造性的政治介入,它虽然与中国一贯坚持的外交理念与实践有所冲突,但却是中国在新形势下维护海外利益的必不可少的突破。从更大范围看,利比亚只是中国海外利益的一部分,也希望利比亚战争能够成为中国调整战略、更好地维护海外利益的一个开始。
(初稿完成于2011年5月14日,修改于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