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造就了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其未来持续高速增长的潜力?
在新德里的夜空俯瞰,你很难看出这个印度首都和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差别。同样的灯火辉煌,同样的一望无际。
在铺满整个新德里机场的厚厚地毯上,要足足走上半个小时才能走到门口,其宏伟与华丽,即使遍历世界名城也是不多见的。
机场之外,则是另一幅场景。年久失修的公路上,小排量汽车大行其道。狭窄的高速公路两旁,扩建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五星级的豪华酒店十米之外,是破旧的道路与房舍。
这是印度。一个和中国一样,迅速振兴中的古老国家;同样的社会问题众多,而潜力巨大。过去十年间,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对比逐渐流行;在未来二三十年,两国之间的对比会更加频密,其竞争与合作,也会更加激烈与紧密。
发展渴求
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四年,印度GDP的年均增长率约为9%。这是足以和中国速度媲美的经济奇迹。
危机期间的2008年-2009年,印度GDP增长6.7%,2009年-2010年为7.4%,2010年-2011年接近9%。
印度不像巴西有丰富的资源和农产品可供出口,其小政府也不像中国那样有能力启动巨大的财政刺激计划。市场化导向、以内需为主的印度经济,得以安然渡过全球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令更多的国际投资者看好印度的前景。
事实上,国际资本对印度的兴趣早就与日俱增。2001年-2002年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为40亿美元,十年来大幅增长,在危机尚未平息的2009年-2010年,FDI也有370亿美元。其未来FDI的中长期增长率将介于8.5%-9%之间。
作为金砖国家之一,印度被许多人寄予厚望,甚至誉为中国之后最大的投资机会。
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阿卢瓦利亚(MontekAhluwalia)乐观地估计,印度可以保持稳定的加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印度GDP的年均增长速度是5.7%,本世纪头十年,年均增长7.7%,而在他看来,未来十年,印度GDP年均增速增加两个百分点,并不是不可能。
问题是,此前的高增长,能够保证以后的高增长吗?以前的众多新兴经济体,如巴西、东南亚各国,也曾创造过经济奇迹,但都没有避免衰落的陷阱。印度能够例外么?
至少印度不愿意重蹈他人覆辙。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印度国民上下一心的诉求。除了改善自身的需求之外,中国的示范效应无疑给印度带来极大的激励。
20世纪70年代,中国和印度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基本接近,都在0.8%左右。然而,现在一切都变了。中国不但保持非常高的经济增长率,而且,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提高了4倍。
中国不但取得了快速经济增长,而且成为全球的一个贸易大国,外国直接投资(FDI)也大量涌入。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拉大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巨人之间在战略能力与潜力上的差距。
利用其经济与贸易实力,中国与所有世界强国建立了战略关系,尤其是,和每一个亚洲邻邦,从西边的中亚各国及东边的日本和韩国,以及南边的东盟各国都建立了战略关系。
这对印度的战略无疑有重要意味。曾任印度总理辛格新闻顾问和发言人的桑贾亚·巴鲁(SanjayaBaru)称,要想保持亚洲内部的均衡,印度不但需要追求更快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现代化,而且要提高自己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进一步拓展与欧亚大陆、大西洋两岸国家和亚太地区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
在印度看来,中国在国际战略舞台上通过各种手段扩大了经济实力。在上世纪90年代亚洲经济危机期间,扮演了一个稳定本地区经济的角色,提高了自己在本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巴鲁认为,与中国进行经济竞争所产生的战略影响,将直接关系到印度未来在亚洲和全球体系中的位置。这一战略竞争的关键在于两个国家的相对经济成就大小。
因此,在中期来看,印度主要的战略挑战就是,相比于中国能否取得更好的经济成就。“印度的决策者相信,要对付来自中国的方方面面的持续竞争甚至威胁,最好的办法是印度经济全面而持久的复兴,巴鲁说。”
增长动力
印度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加速增长,不仅仅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未来五年,即印度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将出现投资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印度经济增长的瓶颈。如果说在年均增长5.7%时还不那么迫切的话,那么9%的增长速度就要求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印度“十一五”期间,公共设施投资大约是GDP的5%,其最后一年,即2011年-2012年,这个数字预期将提高到8%-9%。“公共设施投资增长率要提高,到2017年-2018年,即‘十二五’最后一年要达到10%。这意味着要‘十二五’用于公共设施的投资高达一万亿美元”,阿卢瓦利亚说。“十一五”,30%的公共设施投资来自私人,而在“十二五”,私人资本的投资比例将提升至50%。
印度国民的高储蓄率可以为高投资率提供可靠的融资。2007年-2008年,印度储蓄率高达36.4%。未来十年,印度的储蓄率有望超过37%,足以支持其庞大的社会投资。
当然,高增长非常依赖宏观经济环境能否保持稳定,其中温和的通胀率是至关重要的。这样金融体系才能更好地把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也要求政府的财政状况良好。
外国资本流入可以起到有效的补充。未来十年,印度经济更加开放,国际投资者对印度投资兴趣更大,FDI提升至GDP的2.5%-3%并不是难事。这意味着,投资增长率能够增加1.5-2个百分点。
阿卢瓦利亚估计,更高的储蓄和资本流入,能够把投资占GDP的比率增加6到7个百分点。
印度被看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其庞大的适龄劳动人口。在未来30年,当其他工业化国家以及中国的适龄劳动力在下降时,印度的适龄劳动人口却在增长。当然,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需要有足够的投资来吸收劳动力,也需要劳动力的教育和技术水平适合雇佣的要求。这反过来要求印度政府加强对教育和技术的投资,以及对劳动者的培训。
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其教育系统需要在纵深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包括高等教育、技能教育,也需要中等技校教育大范围的扩张。尤其是技术教育,这在过去被忽略了,但现在取得社会的共同关注。“十二五”计划会进一步强调。
在资本和劳动力之外,也许更重要的因素是全要素生产率。以往,印度的全要素生产率很低。现在,印度已经意识到需要通过经济改革提高经济体系的生产率,包括从国内、国外引进竞争,并给国内企业家以更多的自由度与弹性,以不断投资、扩展他们在各个商业领域的探索。
现在的研究表明,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有很大的正效应,问题在于,改革是否会持续,以继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渐进改革
在印度,至少在意识形态上,继续改革已经达成共识。“必须继续改革,而且要做的还有很多”,阿卢瓦利亚说。其中许多是既定改革的自然延续,这些改革的完成将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继续开放。印度从1990年前的封闭状况,走向开放:贸易保护水平更低,由市场决定汇率,等等。然而,其关税依然比其他新兴市场高,有待于进一步开放贸易。
印度政府将采取更多的行动来降低贸易壁垒。其采取的亲东方政策,就是更好地和东亚地区融合。印度和许多东亚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东盟和韩国,与日本的谈判也已经完成。这意味着未来五到七年,印度的关税将持续下降。
印度对于FDI的投资领域是比较自由的。许多领域对FDI没有限制,但也有许多领域对外资股权有限制,正在考虑进一步放开。保险业是其中之一,外国投资股权的上限是26%。政府打算将其将上限提高到49%,其立法程序已经启动。另一个有限制的领域是百货商店,现在也在考虑放松。
矿产开采也正考虑松动。这需对采矿权的使用建立更透明的机制,以及对拆迁人群更公平的补偿。
——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是电力、公路、港口、机场、电信和铁路,是改革的重要环节。这个进程已经开始,但还需要继续加速。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其极端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自己在这个领域中需要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光靠公共投资是不够的。公共资源很少,而且首先要投向教育和卫生等领域。所以,政府采取的是PPP策略,即政府和私人伙伴关系。政府在公共设施方面的投资依然重要,但主要是投资在私人资本不愿光顾的领域。而在有盈利前景的领域,政府下大力气来吸引私人资本。
在吸引私人投资中,政府面临的挑战是,需要设计一个政策框架,不但对私人资本有吸引力,还要避免过度偏袒私人资本。政府需要建立一个透明的规则,决定什么样的私人资本进入基础设施。这可以保护消费者,也为了防止出现裙带资本家。在基础设施的一些领域中是需要政府补贴,但这需要透明和竞争,以决定补贴的方式和力度。
——对于印度庞大的劳动力规模而言,其僵化的劳动力市场是重要的约束,影响印度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吸引过剩劳动力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劳动力市场改革很必要,然而,这是一个政治上非常敏感的领域,工会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对此强烈反对。
——经济改革的目标是改善宏观经济效率,这还需要宏观经济稳定,尤其是财政的可持续性和一个运作良好的金融体系。
印度过去的政府赤字很高,2001年-2002年,中央和地方政府赤字加总达到达GDP的9.5%,2007年-2008年下降到5%。然而,危机所需的政府刺激,使其再次升到9.6%。之后,政府回到财政平衡的路径,计划到2013年-2014年,中央、地方赤字加总不超过GDP的5.5%。尽管这个水平仍然不低,但已经进入一个明显改善的通道。
印度官员承认,由于印度的民主体系决策过程繁琐冗长,各种政治利益集团诉求不一,上述改革很难有准确的时间表,而且改革注定是渐进的,激进的方案成本巨大。“但这个方向是确定无疑的。改革有红利,大部分人会支持。”
好消息是,尽管改革步骤缓慢,但其步骤却是坚定的,而且不可逆转。不管政府如何改变,改革的方向不变,因为改革会给民众带来好处,也给政府带来政绩。政绩表现好的,才有可能重新被选举。这是印度政治特别鼓舞人心的一个方面。
尽管印度仍然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悬殊,市场不完善、不透明导致市场操纵、腐败等行为和裙带资本主义,能源需求快速增长,水资源匮乏,城市化带来的挑战,等等,但可以确定,印度已经具备更快地加速增长的潜力与条件。印度会持续高速追赶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