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斗:菲律宾观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26 次 更新时间:2011-02-23 23:52

进入专题: 菲律宾  

丁斗  

我曾在2009年赴菲律宾排名第二的De LaSane大学参加国际会议,并进行了短期访问,期间还走访了位于菲律宾南部的第二大城市宿雾。虽然访问时间较短,浮光掠影,走马看花,但感触颇深,近距离地观察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并思考了一些问题,希望能够有助于我们较为真实地认识菲律宾。

一、经济贫困

漫步菲律宾,总体的感觉像是走在第四世界。

我晚上走在马尼拉著名景点黎刹公园和罗哈斯大道附近的街区,发现那里居民的房子看起来很矮,从房子的外观看,基本上没有住户装上空调。电视机似乎也很少,很多人拥挤在路边的一个小电视机旁边,在昏黑的街灯下兴奋地注视着电视画面的跳动。在昏暗的街头,看起来是一家子的几口人铺上塑料布,就睡在那里,一条大街的两边睡满了这样的家庭。马尼拉的中心区域尚且如此,可以想象其他区域的状况。白天游览马尼拉市区,可看到很多贫民窟。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贫民窟,是城区一条小河河堤边的一排用烂砖和塑料布拼凑而成的房子(暂且理解为房子吧),又黑又臭的河面上漂浮着一层一层的白色垃圾。在南部宿雾地区的农村,汽车沿途所及,所看到的是一排一排的低矮草屋和茅舍。在汽车停留的一个村子里,我从门口伸头看了一户人家,昏暗的房间里基本上是家徒四壁。

我留意菲律宾的物价情况,游逛了诸多超市和商店,发现那里的物价普遍比北京同类商品要高出40%到70%,甚至更高。菲律宾人的日常主食是大米,Robinson超市是菲律宾的一个平价超市,那里大米的价格相当于人民币三元一斤,而且大米的质量看起来比较粗糙。菲律宾是个岛国,理应海鲜产品比较便宜,但是,在Robinson超市里,普通海虾能够卖到相当于人民币30元一斤,而同样质量的海虾在北京的超市只要十几元一斤。易拉罐的可口可乐是标准化产品,在马尼拉相当于人民币四元一个,而在北京的超市两元一个。

上述这两个现象,可以从侧面说明菲律宾社会发展水平的落后和生产效率的低下。正因如此,在今年夏季的香港游客被劫持事件中,我们不能以中国大陆或者香港的社会管理标准来要求菲律宾政府的救援应对能力,因为手忙脚乱、举止失措的拙劣表现是菲律宾社会管理(包括社会治安)的常态。菲律宾警方在人质危机中的救援失败和混乱,并不是菲律宾警方故意为之,更不是对香港人的怠慢。

该国经济的生产效率低下,表现为它的产业结构落后。菲律宾主要依靠矿产业、旅游业、服务外包业和一些简单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菲律宾国内产业能够创造的就业机会寥寥无几,大量人口被迫流落海外谋生。现在海外务工的菲律宾人达到了菲律宾人口比例的l0%左右,即900万到1100万人,蔚为壮观。他们在海外从事家庭保姆、建筑工人等劳动密集型工作,而他们每年汇回菲律宾的汇款,被认为是保持菲律宾国内经济运行的最重要因素。

菲律宾人口在2008年达到了9200多万人,其中高达2/5比例的人口每人每天的生活费用低于两美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菲律宾人均GDP在2009年仅排在世界第125位,处于伊拉克和蒙古之间。

回顾历史,在二战结束之后的50年代,菲律宾是亚洲经济的优等生,是仅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富裕的国家。然而,在其后的数十年间,菲律宾经济一落千丈,沦落为亚洲的“病人”,其中缘由令人深思。

二、政府的无所作为

行走菲律宾,感叹最深的就是一个字——乱,而这种社会秩序的“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当地政府的无所作为。

菲律宾似乎没有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菲律宾全国没有高速公路,甚至没有高等级公路,只有两条线路的铁路十分陈旧和危险,基本上没有什么运力。因此,国内长途交通主要依靠航空、渡船和崎岖不平的公路运输。在市内交通方面,马尼拉的市内公路一般比较狭窄,多为两个车道或者四个车道,六个以上车道的市内道路很少见。马尼拉的市内交通疏于管理,大面积的交通瘫痪常常发生。有趣的是,马尼拉市内也没有足够的公共汽车,大街上奔跑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所谓的JEEPNEY(吉普尼),它是菲律宾特有的一种交通工具,始于二战后,原先是用美军的旧吉普车改造而成。JEEPNEY奔跑在路上,汽油味很重,尾气也很重。JEEPNEY的车体上标注着象征公共交通路线的阿拉伯数字以及相应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以此作为招揽乘客的基本信息。但在市内街道上,却难于见到标注清楚的公共交通站牌和停靠站。JEEPNEY的好处是随到随停,车价相对便宜,一般为四公里七个比索,相当于人民币一元,很多菲律宾人对此引以为傲。相对于北京而言,这一公共交通工具的费用也算不上便宜。

作为一个外国人,JEEPNEY不敢坐,公共汽车又很少,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出租车。但是出租汽车没有标价,乘客要和司机讨价还价,而且,马尼拉的出租车似乎没有正规发票。

菲律宾政府在其它公共服务上也显得无所作为,包括教育、医疗、市政管理等。菲律宾的教育是消费者高付费的,由于公立学校的教师待遇差,教学质量差强人意,稍微家境好一点的家长,一定会送子女到私立学校读书。同样,菲律宾的医疗也是消费者高付费的,以私立医院为主,国家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菲律宾的药价很贵。据陪同我的菲律宾华人称,由于经营的垄断性,药价基本上是美国同类药品价格的三倍左右。

社会乱象和政府腐败是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在短短的走访期间,我就亲眼目睹了数次政府腐败现象,可见菲律宾政府腐败的无所不在和病入膏肓。例如,我所乘坐的一个私家车违反了交通规则,司机塞给交通警察50比索,警察就没有登记,并予以放行。又例如,在马尼拉飞机场登机之前,两个警察朝我大声吆喝具有浓厚菲律宾口音的“ice cream”,我不知什么意思,以为什么东西丢了,或者犯了什么错误,一脸惊慌失措。他们指着身后的一个机器,我才明白他们是让我买ice cream(冰淇淋)。

显然,菲律宾人十分痛恨这种无所不在的社会乱象和政府腐败。在最近这次总统大选中,阿基诺三世以肃贪为主要竞选诉求,树立清廉形象,其竞选口号就是“没有腐败,就没有贫穷”,并声称由于政府的贪污舞弊,国家预算每年白白失去了60亿美元,“我唯一期待的就是,贪腐的官员尽快离开,贪污就是这个国家受到磨难的原因”。正因为阿基诺三世这种高调的肃贪廉政诉求,他以遥遥领先的票数当选为总统。

三、豪门政治

菲律宾是一个具有长期民主历史的民主国家,曾被称为“亚洲的民主橱窗”,何以产生这么多积重难返的问题呢? 1898年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从那时起菲律宾就开始输入西方式的民主,接受西方民主的洗礼,成为所谓的“亚洲民主的橱窗”。早在1907年,菲律宾就实行了议会选举。

在二战结束之后的1946年,菲律宾建立共和国,完全克隆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尽管民主制度在菲律宾搞了这么多年,但民主制度引以为傲的社会公平、防止腐败等优势,在菲律宾却根本体现不出来。相反,菲律宾是典型的豪门政治,腐败流行,社会秩序十分混乱。我的感受是,菲律宾具有民主的完备形式,但却缺乏民主的内涵。橘逾淮而为枳,民主只有在适宜的土壤上,才能长出甜美的果实。

菲律宾没有形成一个现代的公民社会,缺乏独立的社会—经济公共政策。相反,它继承了马克思所称的“亚细亚社会”的前现代的社会结构, 即所谓的“保护人—被保护人”之间的“庇护制”或“恩从关系”。 少数寡头精英允诺利用其财富和权力去帮助和保护某些人,后者则成为其私人的随从和拥趸,以人身依附关系的忠诚支持来回报寡头精英,不效忠于国家,而效忠于个人。在这种“裙带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下,少数寡头精英垄断了菲律宾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等部门),并利用既有的社会和经济优势去掌控选举活动,之后,又利用他们掌握的政治特权去掠夺更多的社会资源。这种社会结构类似于中国古代的门阀政治,豪门望族控制着社会资源,并由子孙后代继承着这种控制权。虽然阿基诺三世以反腐为旗帜而当选为新的总统,但他也是出身于政治世家,延续了阿基诺家族的政治王朝,是豪门政治的受益人。菲律宾的经济贫困、贫富悬殊、政治腐败、社会乱象、政府无所作为等等,都可以追溯到这种前现代的社会结构。

四、西化不是解决问题的药方

从形式上看,菲律宾的“西化”程度真是到了骨子里,除了照搬美国的民主制度外,还体现在语言和宗教上的彻底“西化”。

英语是菲律宾的官方语言,也是他们的日常使用语言。据称,菲律宾是全世界第三大讲英语的国家(以人口计算,讲英语的菲律宾人口仅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从幼儿园开始,菲律宾人就用英语作为教育语言,中小学的所有教科书和课程,无论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科目,都使用英语。菲律宾的当地语言只是老百姓的口头交流语言,其教育地位只是学校里的一个普通语言类课程。另外,菲律宾的社会精英往往选择在美国完成高等教育。例如,这次选举失败的阿罗约总统,贪污丑闻缠身,其父亲是菲律宾第九任总统,她曾就读于华盛顿乔治敦大学,据称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同班同学。留学美国,回国才有前途,已形成了菲律宾的一种社会风气。

菲律宾和东帝汶是亚洲仅有的天主教国家。天主教徒占菲律宾人口的83%,占有绝对优势。基督教新教在菲律宾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菲律宾城乡各地,大大小小的教堂星罗棋布,而且在很多地方,教堂看起来是当地建得最好的建筑,当地的商业、政治和文化建筑依傍在巍峨的教堂附近,足见教会对当地社会的深远影响,天主教和新教发挥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力也非常突出,无所不在。例如前总统阿罗约是天主教徒,前总统拉莫斯是基督教新教徒。在多次菲律宾的政治大变革中,例如在1986年的“人民力量革命”中,菲律宾天主教的政治倾向,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政治天平。

菲律宾人讲西方人的语言、信西方人的宗教、用西方人的民主制度,在西方化指标方面可谓登峰造极,走在了亚洲国家的最前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民族特性。然而,菲律宾乱象丛生,经济困顿,是亚洲列国中的“病人”,英国《泰晤士报》甚至称“菲律宾正成为东南亚的一个失败国家”。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进入专题: 菲律宾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900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