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一:G2平常化 中国或扮演帝国终结者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14 次 更新时间:2011-01-27 11:40

进入专题: G2  

陆一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正式国事访问接近尾声时,中国政府公布,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3%,经济总量很可能已超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年终数据未出炉)。胡锦涛5年前第一次访美时,中国还仅是第五大经济体,而今天中国经济增速超美国一倍有余。甚至有不少专家预计,未来全球竞争中,美国极有可能落在中国之后。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第八次胡奥会与以往有所不同。

从奥巴马一再为与胡锦涛的会面破格制造巅峰荣耀可见,华盛顿已不再将中国视为“小伙伴”。对于北京来说,赢得“尊重”,迫美不得不平等相待即是胡锦涛此行的最大收获。亦可以理解为,各自亮出自己的底牌,博弈双方好根据对方的战略底线来重新部署战略,为未来的中美关系定下“平常化”的基调。

虽然中国从来不赞成“中美共治”的说法,但今天看来,中美合作对于促进世界上许多问题的解决已必不可少。曾参与中美建交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期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指出,中美关系在部分问题摩擦与对峙中继续调整前进。中国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美国也正在适应一个更复杂的,非独裁的世界。更有观察人士提出,中国将扮演的是“帝国终结者”角色。

迫美承认中国地位

此次胡锦涛访美,肉眼看见的量化结果即是中美签署的巨额合作大单:签署130亿美元能源大单、中方购买200架波音飞机、签署51亿美元双向投资合同……很多媒体评价称,美国得到了更多的“实际利益”,中国得到了更多的“面子”。 但北京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此次收获囊中的绝非只是“面子”,而是赢得了今后与美国平等相处的权利。

美国这次之所以如此隆重接待胡锦涛,不仅是表示美国对中国实力增长的尊重,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开始对中国的崛起认真对待。回顾中美关系发展史,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破冰之旅;1979年邓小平访美,中美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中美不再是敌人,至少对中国来说,美国不是敌人。此后的30年,中国领导人都是沿着邓小平确立的方向努力维护、发展中美关系。当然,这30年间中美关系也是波折不断,但基本上都是美国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则巧于周旋。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两国实力严重不对称,美国只是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大棋盘上的一颗普通棋子。

然而,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经过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走在崛起道路上的中国,地位更加突出,也更加惹人注目。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具有指标性意义。更让美国心里不安的是,这个“老二”是用一种完全不同于美国的发展模式实现崛起的,如果这种模式被世界普遍认可,将导致美国的软实力大大削弱。尽管中美实力差距仍然很大,但是美国已经不再把中国看成一个普通的大国了。奥巴马“绝不当老二”的呐喊正是基于这种危机感的反映。

面对正迅速崛起的中国,两国间现行的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已经难以适应要求,双方必须破土动工,重建一个新的避免战略冲突的框架,这就要求美国应当开始学会用正常国家的语言与他国打交道,第八次胡奥会成果的精髓即在于此。正如布热津斯基所说,“这是自邓小平30多年前那次历史性访问以来,美国与中国的最重要高层接触”。

其实,从奥巴马政府将美中关系提升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舆论界提出“G2”论等动向,就可见,美国已将中国从“一颗普通棋子”提升到“最重要的角色”来审视。

不一样的G2 存在

美国虽已认识到美中关系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国关系,而是世界级老大同老二之间的关系,但如何处理同老二的关系,对手还是伙伴?作为老大的美国,显然对后帝国时代的调整还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事实上,所有的大国在相对衰落阶段,都有一个漫长的重新调整的过程。如二战后的英国长期以战胜国自居,最终令他们却失去了帝国位置,沦为二流大国。美国今天也是同样的问题。

特别是,对美国来说,虽然有过作为老二处理美英关系的经验,也有过作为老大处理美苏关系的经历,甚至还有一段处理美日关系的插曲,但美国现在所面对的是正在崛起的中国,这个大国仍在坚持美国所反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仍在国际舞台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这还是第一次。

从历史进程看,二战前,世界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英国更是世界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现代民主制度的发祥地,而当时的美国不过是一个长期采取孤立主义的国家,直到英国面临德国法西斯灭国时,才发挥兵工厂作用。此时,除历史背景、国家利益外,种族、血缘、文化方面的共相性,是决定这一时期老大和老二“特殊关系”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战后,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世界格局逐渐成形。政治上,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的斗争。一边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在全世界推行侵略和战争政策,一边则高举和平民主的大旗,团结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同帝国主义进行坚持斗争。经济上也表现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两种类型的经济并行发展,交往较少。美国时任总统里根甚至将苏联表述为“恶魔的帝国”。

美苏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心建立“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大肆宣传美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华盛顿共识”,各国间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实力之争,也取代东西方矛盾成为主导国际发展的主要因素。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日本在美国的经济扩张开始威胁到美国经济安全,故美国通过贸易、汇率等手段反击,导致日本经济在整个90年代陷入停滞。直到97年金融危机加剧了日本经济萧条,美国才再一次调整对日定位,扮演其东亚代理人的角色。

但中国的性格与英国的傲慢、苏联的对抗、日本的附庸都有很大不同。观察人士认为,“竞争”是中美间的常态,但这种竞争关系不会演变为冷战时的美苏对抗。今天的中国不仅经济影响力巨大,军事实力也不容小觑,与中国全面对抗,并不符合美国利益。同时,“合作”也会是中美关系的主题,因为当下世界上许多问题的都需要中美联手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就是最好的力证。美国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谴责朝鲜,但中国一再居中调停呼吁对话。最后在胡奥会的《中美联合声明》中,六方会谈还是成为解决朝韩问题的举措被肯定。但如若双方不能达成战略上的平衡,那么这场危机就会演变成战争。当然,需要认清,这种合作,不带有胁迫性,更不会是在美国领导下的中美合作,中美之间不会有欧美的“融洽”,更不会变成日美、韩美同盟那样的模式。

中国扮演帝国终结者

可见,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在两种文明和信仰的基础上存在的,是真正的两个独立国家、两种独立意识形态、两种经济体制的竞争。

如果说,第八次胡奥会上,中国正式与美国平起平坐,将超级大国和最大新兴国家之间的关系带入“平常化”,那么未来的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奥巴马的首席亚洲问题顾问杰弗里•巴德认为,中国传达出的信息似乎是:“你们不需要害怕我们,但你们也要知道我们不能对你们言听计从”。上述观察人士认为,这或是此次六人私人晚宴上中方的“肺腑之言”,当然这两句话也都是符合实际的。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美国开始对华流露出焦虑和恐惧,更有一些人从西方历史经验和冷战思维出发,坚持认为大国的崛起将不可避免的带来冲突甚至战争。《外交政策》文章也哀叹:在(美国)政府内部,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态度已从沾沾自喜转变为恐慌了。介入南海争端、到黄海展示武力、在钓鱼岛问题上力挺日本、加强美日韩军事协调、奥巴马访问亚洲四大民主国家、支持印度发展国防力量等等,这些都是在释放一个强烈信号:美国拥有足够力量“遏制”中国,中国若与美国为敌,肯定不会有好结果。

然而,美国的这些行为也恰恰表明它为了对付中国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中国已经让它难以应对。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上,中国开始公开展示现代军事实力,到此次胡奥会前,新一代战机的曝光,令世界惊讶。同时,中国GDP赶超日本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令其足以更有资本自信。再加上,中国一直走的是“和平崛起”路线,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的方针,这令中国一方面能够更加超然的、用“平常心”去与美国对视,另一方面也能“平常化”的与美国合作。

观察人士认为,这种“平常化”决定中国或将扮演帝国终结者的角色,但这绝非是简单的一个帝国取代另一个帝国的概念。今天的美国,在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在朝鲜、伊朗,甚至在盟国中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诸多国际问题令美国焦头烂额,这是其外交政策造成的。而中国的实力正在慢慢释放,对周边国家的领导作用不用多说,连美国传统朋友——欧盟也少不了中国的帮助,在更多国际事务上,离开中国的支持已经无法进行。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似乎在预言,美国霸权主义即将彻底失去作用,中国是美帝国主义的终结者。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向多维新闻表示,有人认为,今天的西方就是中国的未来,在这些人眼里,共和国的前30年是失败,后30年是成功,而从失败到成功是因为“补课”和“接轨”,因为扭头走上了“普适”的西方道路。这种判断不仅浅薄,而且危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道路,他们的共同理念是“以一国而统治世界”,背后的哲学精神是“以部分支配整体”。这种西方模式的基础是侵略性的军事、政治、经济机器。这个基础,中国不曾拥有。

不仅如此,正如过去反对迷信苏联教条,今日的中国也同样反对迷信西方教条。中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甚至挑战了西方经济学知识里的“市场与计划两分”,西方政治学知识里的“民主与专制两分”,西方社会学知识里的“国家与社会两分”。潘维同时指出,中国与美国最大的区分还在于,美国总希望全世界的人将会或应该“像我们一样”,但中国的崛起并不是为了供他国效仿,但是否给别国人民带来启示是别国自己的事情。所以,即便未来中国扮演终结者的角色,他也不会成为另一个帝国主义,而更多的是以国际舞台上有话语权的、举足轻重的,起到调节、仲裁作用的中间人身份履行大国责任。

    进入专题: G2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864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多维新闻,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