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25 次 更新时间:2011-01-06 00:22

进入专题: 中德关系  

李克强  

德国《南德意志报》1月5日刊发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题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的文章。以下为全文:

很高兴在新年伊始访问德国。德国是哲学家、科学家和音乐家之邦,德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深受中国人民钦佩,“德国制造”更是以品质优良、技术精湛、擅长创新得到中国消费者喜爱。中国人民一向对德国人民怀有友好感情。去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德国馆接待了400多万名中国游客,还有更多人通过网络、电视等参观,德国馆最终获得世博会主题演绎金奖,这让中国人民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了德国。

我相信,德国人民也愿意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10%左右,其中内需的增长贡献率达到90%以上。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环境资源约束也在强化。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被13亿人口一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排在世界100位左右。很多德国朋友去过中国沿海地区和大城市,但如果到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或者到离大城市并不远的乡村,就会看到一些地方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尚未解决。13亿人口中有7亿农民,他们人均收入只有八、九百美元。还有1.5亿人的生活达不到每人每天1美元的联合国标准。中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最近,中国制定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主要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的目标。为此,需要扩大国内需求,通过采取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等措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十几亿人民的消费需求潜力迸发出来。需要调整经济结构,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开发和绿色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需要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企业、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致力于增强经济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在继续克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深入推进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将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以更加务实的行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支持欧盟采取一揽子金融稳定措施、帮助一些国家应对主权债务危机,促进经济全面复苏和稳定增长。

长期以来,中德关系不断深化。两国已经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过去两年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德携手合作,都较早地实现了经济强劲复苏,为世界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2010年,中德双边贸易额有望超过1400亿美元,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的近30%。中国也首次成为德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欧盟外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文化、科技、教育、卫生、司法等领域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丰硕成果。新的形势下,中国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为深入推进中德经贸等领域合作提供新的机遇。

在扩大贸易合作方面。中国今年进口总规模可能达到1.5万亿美元。德国作为装备制造和技术出口大国,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应共同致力于维护开放的市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倡导通过磋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希望欧盟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推动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发展平衡可持续的贸易关系。

在推进相互投资方面。中方欢迎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到中国投资兴业,特别是投资于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也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目前,德国对华投资只占德境外投资总额的2%,中国企业对德投资总额也只有10多亿美元。双方应进一步挖掘潜力,在巩固和深化机械、汽车、化工、电子电气等传统领域合作同时,开辟绿色经济等新的合作领域。

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中国将不断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知识产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稳定有序、透明和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所有在中国依法注册的外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享有同等国民待遇。目前在中国投资经营的德国企业已有4500家,希望这个数字进一步扩大。也希望中国企业来德国投资创业的条件更加便利。

在推进服务业开放方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已经开放了100多个服务业行业。为了促进服务业发展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开放力度,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努力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欢迎德国公司更多地投资于中国的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

在深化人文交流等方面。通过双方合作在德国举办“中国文化年”,以及举办“中德未来之桥”论坛等活动,可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德国的音乐、戏剧、电影等文化产品,可以丰富中国人民的生活;德国先进的医疗制药设备和技术,可以造福更多中国患者;德国优秀的体育教练,可以更多地到中国去执教。双方人文等领域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

今后五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速发展,预计每年将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将有大幅提高,内需潜力将不断释放,消费品和投资品的需求层次也在迅速提高。这将为经济高度互补的中德两国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新的契机。我相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日益扩大和深入,中德经贸等各领域合作也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给中德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进入专题: 中德关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821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