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外交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印度先后得到了美国、法国两个常任理事国关于同意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允诺。当前,五大国中,唯一没有答应印度“入常”的就剩下中国了。这对于中国外交来说,已经成为一个“局”:毕竟,我们不可能长时间孤立地坚持一个立场。那么,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明确的是,从实际情况看,印度仍然不具备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现实条件。印度虽然符合西方所谓“民主”国家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并不是“常任理事国”的条件。毕竟,印度在西部和巴基斯坦存在领土争端,兵戎相见,还处在战争状态。在北部,则和中国存在围绕藏南地区的潜在冲突的可能。同时,印度还“非法”成为核国家,至今不愿意无条件加入国际核管理的框架。作为一个四邻不安的大国,如果想要其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无论怎么说,都显得勉为其难。
另外,印度尽管在意识形态上往往标榜自己和西方国家的共同之处,但其发展中大国的国际地位和必将长期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是不可能在近期得到改变的。在西方建立的、现有的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其实质利益与中国利益有共同、有近似,而和西方发达国家则有差异、有冲突。在政治上,属于应当争取、可以争取也必须争取的重要力量。从具体问题上看,在气候变化、知识产权、文化自主性、农业等等方面,在国际各种多边论坛上,印度都和中国站在一起,甚至冲在中国前面,为发展中国家保护自身利益作出了贡献。因此,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符合中国的战略性和长远性利益。
同时,我们也要分析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的现实可能性。当前,美国主导国际社会的“一极”局面尚未崩溃,“多极”局面只是初露端倪,美国继续称霸,主导世界的雄心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重挫,但仍不可能在短期内放弃其霸权。因此,其改革联合国安理会的积极性并不强。毕竟,在安理会中接受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常任理事国,美国得到的只可能是更多的掣肘,而不可能是支持。美国人深知“公共汽车效应”:一旦印度上车,那印度就会充分运用自己新获得的国际地位力保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不可能在国内政治局面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事事和美国穿一条裤子。美国能从印度哪里得到的东西恐怕是少得可怜。其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并没有扩大安理会的内在需求和实际动作。事实上,五个常任理事国已经在美国主导下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在五国中,中俄立场往往相近,美英当然常常结盟。法国虽然偏向于英美,但由于其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相对下降,其外交的现实主义色彩日渐突出,外交由利益主导的色彩日益明显。岁末萨科奇访问中国的实际行动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二从其他国家的角度看,巴西、南非、墨西哥等都有理由把自己看做常任理事国候选人国,更不要提德国和日本了。因此,总体看来,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的现实可能性不大。
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给予印度“入常”的允诺,会给自己赢得外交的主动权。一方面,避免了外交孤立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印度建立更加稳固的关系。当然,借由这个机会,必须附加一定的条件才能支持其“入常”。
第一个条件,就是中国的藏南问题。藏南领土久拖不决,不仅将对中华民族的长期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也会侵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造成在很多情况下的外交被动和政治被动。而随着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发展,特别是印度成为有核国家,中国和印度的力量对比使中国不可能再具有决定性的优势。解决藏南问题的可行性变得不确定,或者说使局面更有利于中国就更加困难。在印度需要中国政治支持的时候,中国当然可以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的要求提出来,推动或者甚至根本上把问题解决掉。
第二个条件,当然是达赖和“藏独”问题。达赖利用印度提供的空间,从事藏独活动已经数十年。虽然对中国的统一不会构成重大威胁,但却在很多时候也造成很多被动局面,甚至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也应当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要求印度予以支持。
当然,提出这样的条件,必然面临一些道义压力。但毕竟,中国不是英美这样近代史上的强国,中国遗留下来的领土主权问题必须在现代采取一切国际法乃至现实国际政治生活中允许的条件去解决。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的要求显然远远大于某些西方国家乃至一些政治家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