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雷:警惕中国科学的布尔什维克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80 次 更新时间:2010-11-17 15:55

进入专题: 十二五  

周雷  

由于中国短时间积聚的尖锐社会矛盾和政治痼疾,中国政府没有时间,某种程度上他们不得不经常采取饮鸩止渴的方式,短时高效地进行制度设计和战略估算,花费巨额财富,让科学布尔什维克主义者生产技术性知识来解决政治隐忧。

科技新视野

五年一度的中国五年计划进入了第十二个轮回,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中国从上到下都在进行一场发展范式和路线图的“新陈代谢”。几乎无一例外,中国各个层级的五年计划都越来越显示出区域中心、国际化、世界中心、宇宙中心这类的超级城市和超现代特征。

在经历了三峡工程、西南中国三江并流区域调水润滇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引黄入津、引滦济津等大型区域调水之后,新疆又抛出一项更为惊人的调水计划:“海水西调 引渤入新”,试图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此设想是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同时,大量海水依靠西北丰富的太阳能自然蒸发,作为湿润北方气候的水气供应源增加降雨,从而达到治理中国沙漠、沙尘暴,彻底改变华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目的。

先排开所有涉及新疆的工程学、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讨论在外,单独看看他们要进行的引水地。渤海湾是中国众所周知的污染死海,环渤海地区共有地级城市26座,沿岸有大小港口近百个,黄河、小清河、海河、滦河、辽河等40余条河水流入渤海,年平均径流量约792亿立方米(2008年奥运期间,污染严重的首钢就是迁往渤海湾区域的曹妃甸)。沿岸有217个排污口,不分昼夜地向渤海倾泻着污泥浊水;此外,大量的工业及生活污水沿地表、河口涌入渤海。根据中国国家环保局2004年的数据,渤海每年收纳的污水高达28亿吨(2010年这个数量突破了57亿吨),占全国排污水总量的32%;每年收纳的污染物超过70万吨,占全国每年入海污染物的48%;渤海水体中的无机盐、活性磷酸盐、铜、COD、石油、锌等全部超标,海底泥中,重金属竟超过国家标准的2000倍。

从政治需要出发的科学主义

在新疆七五事件之后,中国政府正在集体反思自己的治疆政策,整体调整新疆的发展方略和统治方式。在这个时候打着科学主义的技术官僚知识,很容易以一种科学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方式出现,通过设计更为庞大、复杂的宏大项目,来整体调动新疆的内在活力,并将新疆现实当中的民族问题,转化为一种基于生态和环境压力的政治表征和社会传递。

此类科学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技术官僚和知识生产者,开始进行系统的工程学和社会学知识生产。正如一位项目参与者所说:“利用新疆现有的东高西低的地理条件及现有河道,海水在引入新疆后,可形成自流。甚至于在地势落差相对较大的区域设立发电厂,对冲前期的投入成本。”作为海水西调的提出者之一,霍有光是西安交通大学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工程中心的教授,他认为此举将进一步推动新疆生态,特别是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另一位政府系统的专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室主任杨开林则认为:“在海水西调项目中,质疑最多的是海水能不能用,如何解决调水成本。”他认为可以利用过滤法,即利用半透膜来达到淡水与盐分离的作用。“此举最大的优点是节能,生产同等质量的淡水,能源消耗仅为蒸馏法的四十分之一”。

很明显,在此种科学布尔什维克主义知识的笼罩之下,任何意见,特别是反对和质疑意见,很容易成为政治层面的异见分子,各种知识难以形成融合,环境、生态、民族、政治、国际地缘、社会层面的多种隐忧,无法得到充分讨论和驳诘。此外,由于此类科学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科学家和知识生产体系先天的“政治正确性”,他们生产的主流知识和技术语言,可以通过十二五计划这类国家规划合法化,或是通过区域性的准立法形式存在,进入实际操作层面。而且即使不是从渤海引水,他们也会想象从其他途径找到输入型水源,正如文章开头列举的中国上下的调水运动。

因为,中国全国上下的发展方略,使用的是同样一种思维模板和压制性的发展语言,所以这必然导致基于中国生态制约实际情况的分析十分稀少,基于中国生态国情的跨国分析更为罕见。中国原本最应该思考以色列这类缺水型国家,如何制定国家发展方略,学习日本如何利用精细计算和智能城市的策略发展自己,学习美国如何处理阿拉斯加、德克萨斯之类具有相似生态特征区域的发展战略。

但是,由于中国短时间积聚的尖锐社会矛盾和政治痼疾,中国政府没有时间,某种程度上他们不得不经常采取饮鸩止渴的方式,短时高效地进行制度设计和战略估算,花费巨额财富,让科学布尔什维克主义者生产技术性知识来解决政治隐忧,压抑民间抗议性的众声喧哗。

从这个角度思考中国正在狂飙突进的建设运动——高铁网络,他们使用的是同样的思维模板,高速前进四通八达的网络,基于的是这样的城市建设假设:如果武汉距离广州四个多小时,上海南京75分钟,上海杭州45分钟,那么目前恐龙化的中国城市铺张就没有任何问题,以规模和集群效应的超级城市、统摄型城市就没有问题。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更为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来满足这样一个超级城市结构和强势政治的内在需要。

    进入专题: 十二五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729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联合早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