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开大刀和画刺青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76 次 更新时间:2010-07-19 19:04

进入专题: 城市化  

王晓明  

“城市化”的浪潮正在中国的大地上四处横溢。这不像种西瓜,今年搞砸了,明年可以重来,“城市化”是要彻底改变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内容的,无论搞对了还是搞砸了,一旦搞了,就不能重来。因此,这是一件即便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也不一定就能做得将来不后悔的事。恕我直言,恐怕只有十分无知而糊涂、或者别有用心的人,才看不到这个严重性吧。

那怎么办?我觉得头一条,就是要看清楚:“城市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当一个地方大兴土木、兴冲冲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时候,这地方的人的生活,究竟会被如何改变?现在一说到“城市化”,主流的视野往往很窄,不是高楼地铁商务区,就是人均收入GDP,这一两年,开始注意到“低碳”了,但一些别的更重要的方面,譬如那些涉及人和人的社会关系的方面,还是像没看见一样。

举个例子:上海的一家号称“全球家居MALL”的巨型家装商场,专门在商场内辟出一大块地方,陈列“2030年”的“概念”型家居设备,什么下班路上就能启动的煮饭煲啦,手掌一摸就能自动移开的茶几面板啦,好像“未来城市”(这个展览的核心标题)的精髓,就是一套智能家居设备!

这不奇怪。“城市化”如此翻天覆地,社会的各种强势力量,都必然要扭它转向自己最可以渔利的方向。房产商强调“刚性需求”,投资业鼓吹“金融中心”,要政绩的官员专注于GDP,越是社会矛盾尖锐之地的当局,就越是突出“科技”、淡化“社会”和“人文”…… 和这些比起来,那家装市场的老板,自然是小巫了,但惟其如此,它反能更让人明白,今天“城市化”的主流视野,是如何被删得这么狭窄的。

这也就是危险所在了:明明是全身麻醉开大刀,却说得好像只是在画刺青,而一旦社会被说晕了,种种片面短视的行径就更放肆:如果这样搞“城市化”,那怎么行?!

所以我推荐《城长的烦恼》。这是一本网络讨论的选集,讨论的题目,就是“何为美好城市?”这书出得很快,今天春天的讨论,夏初就成书,放进书店了。编得也有特色,不到15万字的篇幅,选了七十多人的发言,其中有学人作家,也有财经白领,更有许多以网名登台、职业不详的市民,真可谓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因为是这样的讨论,就很少学院气,更没有官商两气,尽是大白话,说切身的感受,谈日常的经验,批评与建议相伍,愤懑与热望偕出。

特别有意思的是,全书以11个问题分编成组,各组既有长篇论述,亦有短小的快评,问题更是提得切中要害:“谁买去了我们的生活?”“城市空间谁当家?”“生活必须加速度吗?”“城市怎么才自然?”“城市越大越好吗?”“‘上海’在哪儿?”“城市文化到哪里去?”“城市为什么不能丧失记忆?”“城市是‘我们’的吗?”“城市对所有人开放吗?”…… 单是这些题目,就足以让你相信,老百姓对“城市化”,其实是有丰富多样的想法的吧?百姓的脑子决不如我们在流行思想中看到的那么简单,这一册薄薄的小书,就是例子。

想法多样的结果之一,就是会发问。比如说,在今天,中国是不是该像几十年前的日本和韩国那样,大规模地“城市化”?倘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问一位部长,或在上海的地铁口问一位“白领”,大概都会得到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吧。可是,在1980年代之前的许多时候,譬如1920年代、1930年代,乃至1960年代,人们的回答却都可能不同。整个现代早期(1890年代到1940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对西洋式的“现代化”和“城市化”,有过很多讨论。有热烈鼓吹的,也有坚决否定的,更有许多跳出“历史规律”之类的思维框架,从广阔的历史和宇宙视野俯瞰人类生活,因而对“城市化”的利弊皆有透彻了解、绝不一概而论的。这里没有篇幅详细介绍,但有一点却想说:当时的各种声音,无论发自什么立场,眼界大都比较宽,因此也就想得深。一想得深,疑虑就会重,像今天一些“城市化”的鼓吹者那样肤浅的赞颂之声,那时候不能说没有,但很少。

“城市化”这样事关长远的大事,只有在众说纷纭、而且这众说中一定有根本否定“城市化”的深刻之论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得好。倘若都只看眼前,不顾脑后,同声称颂,听不得异议,那就可以断定,事情一定会搞砸。   

    进入专题: 城市化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492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新世纪周刊》,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