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美国:债多了愁不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09 次 更新时间:2011-08-04 16:59

进入专题: 美国债务危机  

吴旭 (进入专栏)  

要想一目了然地熟悉美国的整体负债情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登陆一个名叫“美国债务钟”的网站(www.usdebtclock.org)。网站的首页,在一个象飞行员仪表盘一样的显示器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美国的国家债务,个人债务,国民平均债务,贸易赤字,预算赤字等一串串令人头昏眼花,而又令人心惊胆战的天文数字。截止到2010年3月中旬,美国的国家债务总额大约是12.6万亿美元(也就是12后面再跟着12个零),平均到每个美国人身上,超过4万美元;如果是平均到每个纳税人身上,则更高达11万美元。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总额超过16.6万亿美元的个人房屋贷款和消费者信用卡债务,以及联邦政府每年需要支付给退休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巨额费用。

如果觉得上面的数字还不太权威,那么可以听听美国非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最新核算结果。3月5日,在奥巴马政府公布未来一年的政府预算后,国会预算办公室随后发布的审核报告,如同一盆兜头泼来的冷水,让人不寒而栗。报告估算,美国2010年财政年度的预算赤字,将达创纪录的1.6万亿美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2%,几乎和面临破产危机的希腊政府一样高。而在未来十年的每一年,美国的政府财政赤字都必将超过国民生产总值4%的警戒线;到2020年时,美国的国家债务更会达到创纪录的20万亿美元,其中仅是利息支付一项,每年的支出就高达9000亿美元。 不用专家来分析判断,就是普通人用自己的常识和直觉,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这种寅吃卯粮、靠借新债来还旧债的方式,不仅不可持续,而且随时会触发更大规模和范围内的危机。中国有句俗语: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当下的美国,不仅债台高筑,而且深陷经济萧条之中,随时面临二次触底的风险,那么,那些引领美国民意的意见领袖和决策智囊们,到底发不发愁呢?

“我们发愁,中国更发愁”

2月25日,在中美关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角色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委员会,在国会山上举行了一次特别的听证会。与会发言的六位专家,分别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全球经济管理学的教授,智囊机构“经济战略研究所”的主席,著名保守主义智库“传统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以及康奈尔大学,塔夫脱大学研究国际经济和政治的知名学者。听证会只有一个议题:“美国欠债中国的影响与后果”。委员会主席威塞尔的开场白,不仅直白简单,而且直入主题,“大富翁约翰•盖提说过一句被重复过无数次的名言:如果你欠银行100元,那是你的问题;如果你欠银行1亿元,那是银行的问题。今天,我们想知道,当美国欠我们的银行――中国――1.5万亿美元时,那到底是谁的问题。”

无一例外,所有专家 都指出美国债台高筑的严重后果,特别当最大的债主是中国这个现实竞争对手的时候 。经济战略研究所的主席在发言中,特别提到了美英两强在处理1957年苏伊士运河争端时, “钱袋决定脑袋”的残酷现实。当时的英国,还念念不忘“日不落大英帝国”的辉煌和霸气,尽管欠了美国一屁股债,仍然强硬出兵占领了战略要道苏伊士运河。而盛怒下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只是威胁要“搞垮英镑”,英国就乖乖地撤了兵。“如果连欠债的朋友之间都能这样不留情面,不难想象那些非友邦的国家在特定情况下,只能更会让人头疼难捱。”

那么,为了教训或报复美国,中国会不会停止购买美国的国债,而将外汇盈余投资其它领域呢?专家们共同的诊断结果是:这种决策不仅可能性极小,而且中国遭受的损失远远大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战略专家科茨教授分析了中国的困境:停止购买美国政府发放的债券类金融产品,那么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还能投资到哪里呢?美元的前景虽然堪忧,但是相比其它世界性的货币而言,象英镑,欧元,日元等,美元还算是最安全的。而且,除去美国以外的任何债券市场,都无法容纳中国数万亿的外汇储备和投资额度。即便是购买其它国家以美元结算的矿产资源或不动产,这同样会间接地帮助美国降低利差,因为毕竟美元是世界性货币,除去中国以外,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对美元都有着巨大的需求。购买美国公司或股票吗?这只会促进整个股市的攀升,帮助美国的投资者,并且改善美国公司的融资渠道。投资黄金呢?更不可能。因为世界每年新增黄金产品的总价值, 还不到中国新增外汇储备的十分之一,只能算是杯水车薪。所有这些选择,都还没有计算当中国开始抛售美国国债时,因为美元的相应下跌以及国债的贬值,中国自身所遭受的资产缩水损失。

康奈尔大学的普拉萨德教授得出的是同样的结论:“现实是,只要中国每年还以400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外汇储备,没有任何投资选择可以提供象美国政府债券这样相对安全、流动性好、容量巨大的金融市场。”换句话说,中国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财富,不借给美国大手大脚地花费还不行。用经济战略研究所主席的话说,“没有中国借给我们的钱,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肯定会大打折扣,美国也早就从伊拉克、阿富汗,以及海外800多个军事基地上撤离了。所以,可以这样讲,中国实际上资助着美国重建新奥尔良的努力,资助着美国银行系统的重组,甚至资助着包括巡视中国海岸的美国第七舰队的所有美国军事行动。”

欠债越多越有理

从3月中旬开始,一波波针对中国人民币币值的指控,在美国国会山上愈演愈烈。先是3月14日,两个党派一共130名众议员,联合签署了一封递交给美国财政部长和商务部长的公开信,直接呼吁把中国定位为“货币操纵国”,并根据美国的法律和国际惯例,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和惩罚。仅仅一天以后,美国参议员舒默和格林汉姆,共同起草了一份法案,要求中国在限定的时间内解决人民币币值被高估的问题,否则将面临美国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高额关税。两年前,同样是这两名参议院,曾就同一个问题,提出过几乎同样的议案;但最后在中美双方的协商下撤销了议案。可是这一次,美国整个社会的政、经、民情等背景情势,与两年前相比已经截然不同了。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美国议员们将美国欠下的巨额债务,以及现在的高失业、经济萧条等问题,统统算在了人民币币值被中国政府刻意低估的头上了。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因为人民币被人为地挂靠在一美元兑换6.8元的固定汇率上,这种过低估值使得中国制造产品具有不正当的价格竞争力,于是造成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和制造业工人的大量失业。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下面的这一层推理:因为中国用大量的外汇储备购买美国政府国债,于是保证了美国近10年来的低利率,于是客观上造成了美国消费者的过度消费和利用低息贷款炒作房市,于是造成了房地产泡沫和2008年开始的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所以,中国才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真正“始作俑者”。当然,义愤填膺的美国议员们很少扪心自问下面几个问题: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同样面对着中国的 所谓“不公平货币干预”政策,却保有着大量的贸易顺差呢?为什么从2005年到2008年,中国逐步让人民币升值了将近18%,而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却同时增多了50%呢?这个逻辑中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潜含指控是:美国人的贪婪是被中国人的节俭“逼出来的”,美国政府的挥霍无度也是中国政府的谨慎投资“造成的恶果”。

如果以上的逻辑仅仅是政客们煽动民意、推卸责任的惯用伎俩也倒罢了;谁知有些本该属于严肃学者的经济学家,也不能免俗。3月14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教授,发表了一篇措辞严厉的评论文章,呼吁对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动真格的。”他指摘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严重地损害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目前,世界的主要经济体大多数都陷在流动性不足的困境中--一方面面临着经济萧条,但又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复苏经济,因为的相对利率已经接近零了。而中国,通过用非正当手段来制造贸易盈余,实际上给其他国家注入了一股无法抵消的反经济复苏力量。”在随后接受布隆伯格经济新闻网的访谈中,克鲁格曼又把这通指责上升到了历史的高度,“中国对于货币政策的干预是史无前例的,也是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格局下让人无法容忍的。如果正常的协商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做好拿出大棒,威胁其改变政策的实际准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克鲁格曼同时又是鼓吹“赤字越多越好”,并建议奥巴马政府“不计成本借债刺激经济”的主要人物。

“当帝国站在混沌的边缘”

在美国,不断对这种债台高筑现象发出严厉警告的,不是什么大牌经济学家,也不是什么有影响力的政客,而是一个电影导演,和一个历史学家。

曾以拍摄《野战排》,《生于7月4日》,《华尔街》,《肯尼迪》等影片而闻名的导演奥利弗-斯通,最近宣布了一条让华尔街投资者们惴惴不安的新闻。今年4月21日,由《华尔街》原班人马参与拍摄的续集《华尔街:金钱不息》将在美国各大影院公映。1987年12月11日,以揭露华尔街金融投机家们幕后黑箱操作的《华尔街》刚一公映,就获得巨大成功;其中,迈克尔-道格拉斯以出神的演技,将男主角的贪婪、阴险和冷血面目,刻画得淋漓尽致,并荣获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更加巧合的是,影片中描述的场景竟然和历史现实如此得切合。仅仅不到2个月前,以华尔街为首的西方各大股市,刚刚遭受了一次恐怖性的全球崩盘。1987年10月19日,被称为股票历史上的“黑色星期一”,在仅仅一天之内,华尔街的道-琼斯工业指数暴跌达22%;其跌幅之大,跌势之猛,创造了股市历史之最。蜂拥而来的抛盘,甚至将华尔街的股票操作系统瞬间冲垮瘫痪。23年过去了,难道这部续集的上演又隐含着什么“牛”“熊”信息吗?奥利弗-斯通本人则毫不保留他对美国金融体系的憎恶和痛恨,“我们将要目睹的,是美国灵魂不可挽回的丧失和死亡。这不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也将是美国人所熟识的社会模式的崩溃。我们的整个生活都将为之改变。”

如果说斯通的这些愤激之词还有商业炒作嫌疑的话,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政治经济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的最新论断,则夹带着不容置疑的历史沧桑和沉重感。在今年3-4月最新一期《外交事务》双月刊中,弗格森以一篇振聋发聩的重磅文章《繁复与崩溃:当帝国站在混沌的边缘》,毫不含糊地指出如下的历史规律:一个帝国的崩溃过程往往比大多数历史学家以为的要突然和迅急;在帝国到达无与争锋的辉煌顶点后20年左右的时间,就往往会在债务赤字和无节制军事扩张的双重冲击下而瞬间瓦解。而美国就是下一个候选人。身为美国人的福格森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己国家的崩溃,但是所有现实发展和政策走向,都令人不安地指向那个 “混沌的边缘”。

再回到本文开篇介绍的那个“美国债务钟”吧。那上面一行行飞速跳动的红绿数字,仿佛是一个巨型炸弹上不断指向终点的倒计时指针。只不过,这个价值达数十万亿美元的债务“大规模杀伤武器”,其爆炸后伤害的不仅仅将是美国自身,而是会象金融恐怖主义一样,瞬间将其破坏力传遍世界。按照债务钟上显示的数字,就在读者阅读这篇文章的短短15分钟内,美国的国家负债又增加了令人不可思议的3000万美元,相当于整整2亿元人民币。计时钟在不断走向终点,作为大债主的中国该如何应对呢?当前,中美两个经济体之间融合互补的程度,就像是两个连体婴儿,任何简单粗暴的单向切割分离,只能会适得其反,甚至两败俱伤。但是,即便是为了自身数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投资的安全,中国也不能任由美国如此不负责任地挥霍浪费。我们必须改变那种消极观望,被动承受,甚至一味善意期待的不自信心理。面对美国关于中国人民币汇率的无端指责,中国应该据理力争,真正象一个债权人那样理直气壮地告诫美国:先把你自身的赤字问题解决好。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现有的投资战略和投资模式,确实需要彻底斟酌反思。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心理的重新调适。举个最直接的例子:中国人对于美国政治金融体系的信心,甚至远远超过美国经济学家和意见领袖的自我评判。对于世界帝国的兴衰史有着犀利独到研究的福格森教授,不是随随便便就提出其帝国崩溃论的。仔细研读他的文章,你会感到这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天方夜谭,而是概率很高的历史必然。 

2010 /05/01

进入 吴旭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美国债务危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新闻传播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4686.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