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将记下这个日子。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幸福与尊严、公正与和谐,历史上还没有其他语言能如此言简意赅而又鞭辟入里地描绘出未来中国新的发展路径。政府对民众尊严的庄重承诺,预示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历史将记下这个日子。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幸福与尊严、公正与和谐,历史上还没有其他语言能如此言简意赅而又鞭辟入里地描绘出未来中国新的发展路径。
此语一出,旋即传遍世界各地,并被国人推崇为“2010年最振奋人心的一句话”。而在笔者看来,这是中国将从优秀走向卓越(from good to great)的一声号角。
经济学实际上要面对的真正问题是社会福利也就是全体人民幸福的最大化,而经济增长不过是通向幸福的一个手段而已。但长久以来,不少人已经忘记了真正的目标,而误将手段当成了追求的目标。如今中国人是到了彻底清醒并抛弃落后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的时候了,人的幸福而不是GDP的增长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追求的目标。
“尊严”一词理清未来发展思路
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并不完全,因为物质的繁荣不等同于精神的繁荣,但另一方面,幸福与尊严也需要物质的保证。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物质的匮乏,政府曾提出过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之类的话。但随着时代进步、生活水平提高,推动更全面的改革、提升精神层面上的目标显得愈发重要。由物质到非物质目标与基础的跨越和构建,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尊严”一词是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早在2010年的春节团拜会上,温总理便首提“尊严”二字,并指出“尊严”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第二,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如温家宝总理所言,首先,公正是让人民能够有尊严的前提。判定一个人是否有尊严,首先要看其是否有公民权,即是否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没有自由就毫无尊严可言。而自由和权利的保证来自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的社会,因此,要保证尊严,先要保证公正。
其次,幸福与尊严也是紧密相关。没有尊严,何来幸福?没有尊严的保障,幸福感也不会有所提升。其实老百姓所谓的幸福很简单,居有所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子有所教,如是而已,而这些无不建立在尊严之上。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尊严”在提法上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即尊严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要尊重每个人的幸福感。只有每个人的尊严都得到保证,整个国家的尊严才有保证,整体国民的幸福感才会提升。
幸福与尊严、公正与和谐,丝丝入扣、息息相关。到2020年,我们要完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医疗覆盖城乡等艰巨的任务。“尊严”一词在此时此刻,恰到好处地为我们指出了过去发展的不足,理清了未来发展的思路。
能否设计“中国国民尊严指数”
今天,一串串展示巨大成就的数据并不意味着幸福尊严之路已成现实,也不意味着未来之路将是坦途。
例如,2009年的“国进民退”将本已严重的民生问题再次放大。我们看到,“尊严”在这里亮起了红灯。
高房价不仅压弯了老百姓的腰,也将他们脆弱的尊严踩在脚下。大量社会问题伴随房价催生:“蜗居”、“蚁族”、“剩男剩女”、“啃老”……
就业难则让无数大学生失意,当无数人从考研、考公务员的独木桥上跌落水中时,还有多少人认为尊严比生存更重要呢?
教育资源的失衡、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让农民工的子弟从进入城市开始就被打上与父辈一样被歧视的烙印。在冬天还有那么一群孩子,正在漏风的教室里烧着木柴取暖,刻苦读书。
看病贵看病难,社会保障不完善。“有什么别有病”,也许一场不大不小的病就会花光百姓一辈子积蓄。当草根阶层的生存受到威胁时,尊严势必大打折扣。
光鲜的数据无法揭示出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改善民生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温总理语)。遗憾的是,过去30余年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是,百姓未能普遍分享经济的繁荣。而2009年虽然再度取得了傲人的经济成就,但民生却未见得到同等显著的改善。
当前,政府已开始重视房价上涨过快问题,也开始在社会保障上提速。但国进民退应同样重视甚至更值得重视,因为它涉及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一直警告,中国要避免陷入“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如果想让国民同享经济繁荣,则国进民退决不能继续,也要坚决避免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政府对民众尊严的庄重承诺,预示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即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同时将重心逐渐转移到更加注重人民精神层面的需求上来。也许政府可以借鉴“人类发展指数”,设计“中国国民幸福指数”和“中国国民尊严指数”,而且让它们和“GDP”指数平起平坐。如此,将会对政府工作、对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指数也将成为评判人民生活满意度、衡量政府政绩的最好指标。
2020或更久远:更幸福更尊严的期待
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还有10年时间。本届“两会”已为这个10年开了个好头,会上许多消息令人振奋,值得品味。
第一,“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政府主动放慢经济增速,把质量放在首位,这很好!将来会不会提出追求“更有尊严”的8%的增长呢?值得期待。
第二,民生政策亮点频出,从中体现出政府“安民生”的决心,同时,这也是对“尊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好回应。就业方面,“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2009年到期的‘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一年”。社会保障方面,“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各项政策切实体现了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付出的努力。还是那句话,缓病用不得急药,民生问题在“尊严”论的指引下,仍将任重而道远。
第三,“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中“创造”一词令人欣喜。这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又一次体现。
第四,坚持改革路线,以改革求未来长期活力。总理在报告中强调,“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笔者特别喜欢全面改革的提法,虽然17大事实上已吹响全面改革的号角,但并未明确全面改革的提法。政策上小的修修补补只会伤及皮毛,只有体制的改革才会出现脱胎换骨的面貌。可以说,到2020,中国的未来10年,将会是全面改革的10年。放弃过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果断地拿起手术刀,虽经阵痛,但相信“幸福与尊严、公正与和谐”的社会就在不远的前方。
如上所述,今后中国发展的新趋势,相信会更加深化“以人为本”。并且,这里的“人”将会细化到个人,而不是群体,这将是政府在发展中又一个与时俱进的体现。
本届政府在2010年提出的这个目标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呢?也许10年,也许20年,也许要经历更长的路程,但正如圣经所记录的上帝是用话语创世一样,这些已经发出并注定将深入人心的话语也必定会成为激励中国人继续奋斗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