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泉:彰显城镇文化的个性和魅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42 次 更新时间:2009-06-05 19:09

进入专题: 城镇文化  

杨福泉 (进入专栏)  

一个民族文化强省的文化,要有底蕴厚重的文化土壤来滋养,而乡村和城镇,无疑是滋养文化的土壤和载体。云南要建设民族文化强省,除了乡村,其城镇文化也应该有突出的个性魅力。在中国的城镇文化中,云南的城镇是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意蕴的。其重要原因是因为云南这种多民族聚居和杂居的格局,26个民族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互补和整合,形成了独特的云南城镇文化的个性和魅力。

云南民族地区的许多古老城镇,与中原以汉文化观念为城市主体精神和形式构架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它以本土和外来多元文化的交融形成突出的地域和民族特色。从建筑和城市格局来讲,以丽江古城为例,它不似中原古城那样筑围墙,不模仿中原王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城建礼制影响,而是依山就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地随地势水蕖建房布街,道路亦结合水系顺势而建,整个古城结构自由活泼而充满灵气。它虽得中原建筑神韵,但又不照搬古代中原城镇的模式。在总体结构上融进了纳西人传统的自然审美观和生活的情调意趣,使其成为一个自然流畅,人与山水亲和的边地古城。

因此,在云南谈保护和修复古城,就要深思这种地域文化特色,如香格里拉县历史地形成的以藏文化为主,融汉、纳西、白等民族文化于一体的现象,形成了中国藏区一道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线,因此,如独肯宗镇的建设和保护,就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个“茶马古道”古镇在历史上由于多民族的政治、商贸和文化交流而形成的多元建筑风格和城镇民俗文化特点,而不是把它建成一个用某种“统一”的藏族文化模式来套的,与其他藏族地区无异的纯藏式古城。

城镇的民俗文化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更多地珍视和保护那些虽还存活在民间但在主流文化的冲击下日益衰落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比如在昆明,除了汉族,还生活着许许多多少数民族市民,有的数量还十分庞大,这从每年昆明25个民族所过的法定民族传统节日中,就可以看到这个城市文化的个性魅力。很多国内外的人说,昆明应该是一个因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存在使人感觉异彩纷呈的边地城市,七彩的城市,应该有别的城市没有的风采,包括昆明的衣食住行、街道风格等,都应该体现出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特点。昆明如果发展出各种突出各个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的街巷文化,社区文化,那它真正是个令人目迷五色、魅力无穷的边地城市了。

对于一个著名的文化名城来讲,历史老街区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欧美各国以及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挺好。我读大学时,可以在武成路、长春路、金碧路以及那些叫不出名的老街巷闲逛,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领略到昆明人的市井生活之乐。如今,昆明从城市规模和现代建筑等来将,可以说是越来越气派,城里的道路不断变得宽敞,而如何保住所剩无几的一些老街区及其传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保住诸如西南联大时期一大批中国杰出学者的旧居;如何如成都、天津等城市一样恢复一些重要的历史街区景观,也是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亟待实施的重要工作。

一个古城的生命力和魅力,与它的有形建筑物密切相关,更与它在历史进程和文化交流中形成的精神和文化个性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珍视云南古城镇的历史建筑遗产;另一方面,在保护和恢复有形建筑的同时,不能忽略了保护包括地方语言、民风民俗等在内的无形文化即非物质文化,许多云南古城镇的一大文化个性和历史遗产,是由这种与主流文化有很大区别的异文化特色构成的。

云南每一座古城里的历史遗产景观,已经有着一种历史和具体的人和事相融而成的人文价值和精神魅力,不应随意地改建甚至拆迁,应该遵循“修旧如旧,整旧如初”的原则。我曾经在瑞士苏黎世古城参观过不少据说已存在了数百年的老字号商店和饭馆,以及不少古街巷。美国很多城市都完整地保留着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古城,我被当地市民引领着观看古城满目皆是的历史建筑物,还领去参观过一座曾经是18-19世纪时作为马厩的老房子,马厩的格局和装饰都完整地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当地市民自豪地向我介绍这个历史遗产。

在古城镇的保护建设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古城古镇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眼睛仅仅孤立地盯在具体的景观或建筑物上。其实,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融具体建筑物和城市格局、民众生活、社会历史文化氛围和周围的环境于一体的整体,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一种血肉相连的内在关系,在西部的古城镇,这一点显得非常突出,比如,距离丽江古城20多公里的纳西人的神山——玉龙雪山,以及作为古城水源地的黑龙潭及其周围山水,与古城历史文化、古城民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梅里雪山与德钦古镇、香格里拉的五凤山与独肯宗古城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精神文化纽带。因此,古城的保护和建设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而不只是孤立地保护一座城或者某几个古老的建筑物,而对周围的环境却任意改造和开发。在距古城镇相当距离内的开发项目,都应该追求一种与古城的历史和文化比较和谐的格调,避免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成为一座座陷于在当代都市化模式上建构而成的建筑群落包围中的孤岛。

原载《云南日报》2009,6,1

进入 杨福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城镇文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吾乡吾土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776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